來源:中國核工業報 發布日期:2018-04-07
核能應用不僅僅創造了輝煌歷史,更能夠照耀未來。
新時代,治療癌癥、為民謀利是最大的民生之一。核技術醫療在這一領域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團科技委高級顧問周永茂眼中,核技術應用最具潛力的領域就是核醫學,一個是放療,一個是診斷。中核集團在這一領域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目前,同為粒子治療的質子與重離子治療已處于例行醫療階段。而BNCT(硼中子俘獲治療)靶向精準放療作為治癌的重要選擇也正在受到更多的關注。
BNCT作為一種精準靶向放療的方法,從美國1951年開展第一例腦膠質瘤的治療應用以來,已發展了60多年,現處于疑難部位、疑難癌患的精準試治階段。
我國目前已開展了3例惡性黑色素瘤病患的臨床試治研究,并有了可見的治療效果,其應用前景值得期待。長期從事硼中子俘獲療法的周永茂院士繼在本報刊發的《BNCT:精準靶向癌細胞的高端放療技術》一文中,就相關問題進行解答后,進一步具體就我國以及世界各國進行黑色素瘤BNCT的原理及相關研究結論進行了專業性的深入解析。
黑色素瘤的產生
記者:人體怎么會長出黑色素瘤的?
周永茂:根據日本皮膚病學學者的動物實驗與人的臨床研究,認為在一些內因、外因的驅使下,構成人體蛋白質的一種氨基酸——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合成一種有機化合物多巴;多巴又在酪氨酸酶的氧化作用下形成多巴醌,一種帶輕度色素的有機化合物,經繼續代謝出現多巴色,一種紅痣素;這種色素在多種酶的相關基因調控下形成了黑色素體。人體內展現平行地加重了的黑色素體生成時,意味著黑色素瘤的產生,即色素細胞能夠在臨床上與生物學上經受可識別的進展性致癌作用,從而形成黑色素瘤。
摻硼藥物靶向腫瘤細胞
記者:BNCT是在照射治療前,先把一種摻硼元素的藥物輸入人體。那么摻硼藥物是如何選擇的?
周永茂:我國首批黑色素瘤病患的BNCT臨床研究使用的摻硼藥物是BPA(苯基丙氨酸),是迄今美國食物藥物管理局(FDA)批準用作BNCT臨床試治僅有的兩種藥物之一,是采購自瑞典制藥廠生產的符合EU-GMP要求的產品。日、美、歐與阿根廷等國的黑色素瘤BNCT臨床試治均采用相同的BPA藥物。
記者:摻硼藥物是怎樣進入黑色素瘤并集聚到腫瘤細胞的?
周永茂:BPA是一種把適量的高豐度硼(豐度≥90%的硼-10同位素)綁在氨基酸上的一種化合物。癌細胞在劇烈分化迅速擴張之際,亟需氨基酸營養劑來補充,以持續增長。因而把BPA注入人體時,首先被癌細胞搶食,這樣硼元素就與BPA一起進入癌細胞,就像孫悟空變身微粒,隨空氣一起進入鐵扇公主內臟內。實驗證明,只有側位-左旋的BPA分子結構對癌細胞親和力最強,因而商用BPA標識為L-P-BPA或P-BPA。此外BPA注入人體時還需與葡萄糖配制成溶液BPA-f,再用鹽水稀釋,使其易于溶入血液內。BNCT中子照射前,首先把P-BPA-f注劑通過中央靜脈血管內的血液,流向全身包含腫瘤的血管系統內。
一般P-BPA輸入人體后使得黑色素瘤中硼濃度逐漸上升,達到峰值后就以4-6小時的半衰期而衰減。當血硼濃度達到處方劑量時,即相應的腫瘤中硼濃度較高時即進入中子照射程序。
BNCT在放療中具有獨特優越性
記者:BNCT是如何導致黑色素瘤細胞死亡的?
周永茂:巴西學者用人與鼠的黑色素瘤細胞和正常細胞經BPA處理后,施行中子照射的實驗研究,揭示了BNCT摧毀黑色素瘤細胞的重要訊息。
一是BNCT誘發了黑色素瘤細胞線中自由基的產生,這種自由基對細胞膜上未飽和的脂質通過過氧化作用,導致本身結構的破壞和細胞死亡。
二是BNCT使癌細胞中產生能量的線粒體的鮮活力嚴重受損,細胞因強勁的代謝被折斷而死亡。
三是BNCT誘發了黑色素瘤細胞在靜息階段與分裂階段內,增生細胞核抗原數目的減少,以及細胞核內DNA斷裂數目的增加,導致細胞死亡的實質增加。
四是研究表明,BNCT導致黑色素瘤細胞凋亡,類似于壞死、自吞噬或失巢凋亡的外源性凋亡方式。
BNCT對癌細胞形成時的增生核抗原直到完整的癌細胞,從其外膜直到細胞核內的DNA都能一舉搗毀、徹底殲滅,無任何修復、復活的可能,其功效無與倫比。
記者:BNCT對正常細胞是否有影響?
周永茂:上述現象在鼠與人的正常細胞內并未呈現,證明BNCT的靶向選擇性特點在放療中具有獨特優越性。
在人體BNCT臨床試治中,一般對病人資質的首要條件為在腫瘤中硼濃度應是正常組織中1.5~2.0倍,確保試治的安全、有效性。
BNCT試治黑色素瘤有效
記者:世界其他各國進行黑色素瘤BNCT的療效如何?
周永茂:全球黑色素瘤BNCT的歷史并不長,僅有35年,試治施行的國家僅有日本、美國、阿根廷、歐盟與中國大陸5個,試治病患各為35、6、7、4與3例,總計55例。
日本對18例皮膚惡性黑色素瘤病患的BNCT試治表明,在13年的隨診期內,患者的療法短期與長期毒性是可以接受的。就療法對腫瘤的響應度,平均6~7年內隨診的完全響應患者在射野內均無局部復發呈現;BNCT時無遠處轉移的病患,其5年目標存活率達92%。日本認為,BNCT控制皮膚惡性黑色素瘤是一種有用的治療模式。
阿根廷對6名肢端多發性轉移結節黑色素瘤病患的BNCT試治表明,經過平均12個月的療后隨診,3名患者現行處方劑量水平的療法毒性是可接受的,未發現嚴重的后期毒性;所有治療區域均發現BNCT的臨床收益,即腫瘤生長延遲,但對結節性轉移黑色素瘤認為僅有低的硼攝取。阿根廷正計劃對未來黑色素瘤病患的BNCT生物分布進行研究,進一步探測硼濃度值與臨床響應的關聯性。
美國對3名肢端復發、轉移結節性黑色素瘤病患做BNCT,5~7個月隨診無正常組織的不良反應;在射野內腫瘤影像明顯減弱。PET檢查顯示結節尺寸顯著地縮小、消退而變平。另一名顱內多發轉移黑色素瘤病患,BNCT照射三天后重返工作崗位。BNCT后一月隨診,MRI發現腦后與外側疾患不復可見,略有水腫。美國學者認為,BNCT對于顱內轉移的惡性黑色素瘤是一種有效的療法。
記者:我國BNCT治療黑色素瘤情況如何?
周永茂:我國首例足底淺表惡性黑色素瘤患者足底兩處照射共用時二十幾分鐘,BNCT后第三天就到天安門游覽,回家后重掌方向盤恢復司機職業。隨診三年半,療法毒性可以接受,無近遠期任何生理異常現象。經PET檢查,原腫瘤的放射濃聚影消退。
根據病患的隨診表明,BNCT對于黑色素瘤是一種可接受的有效療法。
記者:我國首批黑色素瘤病患BNCT是如何實施的,有何意義?
周永茂:首批治療是在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支持與技術輔助下,由北京凱佰特科技有限公司主導組織的。治療中由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擔任主治醫院、核工業四〇一醫院擔任就地輔療醫院,中國中原對外工程有限公司與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擔任BNCT照射的核技術輔助,中國人民解放軍輻射防護研究院擔任輻射劑量探測,瑞典一家公司擔任現場遠程試治咨詢。這是各行各業團結協作為民謀利的一次創舉,也為今后實施更復雜的BNCT腦膠質瘤的臨床試治建立了一個參考范例,值得總結、提高并發揚光大。(王晨香)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