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揭幕战/曼联 乌龙球/篮球直播360/2026世界杯在哪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首      頁 核電新聞 政策法規 聚焦核電 核電站一覽 國產化 核電技術 招標信息 專家點評 人物風采 核電視頻 技術論文 供應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處理 工程圖片 走進核電 供應商名錄 核科普 會議會展 合作交流 政經要聞 網上展臺 核電圖書 企業招聘 求購信息
您的位置:中國核電信息網  >  專家點評  > 溫鴻鈞:擇機由欣克利向布德韋跳轉

溫鴻鈞:擇機由欣克利向布德韋跳轉

來源:中國核電信息網 溫鴻鈞 發布日期:2016-08-22

    英國欣克利C核電項目,從今年3月,法國EDF宣布推遲最終投資決策,出現變數開始,形勢激蕩起伏,波浪滾滾,特別是英國脫歐公投以后,7月底EDF董事會投票通過最終投資決策。英國決定重新審查、推遲批準。8月8日法國執政黨—社會黨發布公告,支持工會的反對意見,應重新評價。英法兩國兩大行動,更引起各方關注,議論紛紛,形勢豁然開朗。

    7月28日法國電力公司EDF董事會上,18名董事投票表決,10票贊成,7票反對,1票為表示抗議而辭職退出,微弱多數通過欣克利核電項目的投資決策。之后幾小時,英政府做出決定,對項目要再次審查,推遲到初秋再定,取消合同簽字,被媒體說是,“驚人”的決定。

    英國欣克利項目,是由法國電力公司EDF為主,和中國中廣核集團合資建設,在英國建造兩臺法國設計的EPR機組。2015年10月,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英期間,為加強中英合作,中法雙方簽署了合作協議,中方同意出資60億英鎊,占股33.5%,幫助法國在英國建設欣克利核電站,突破了籌資困難,取得重大進展。EDF也為此承諾,宣布將于2015年底做出最終投資決策。欣克利項目是中國核電進入英國核電市場的第一亇項目,“乘船出海”,帶出后續的布德韋項目,由中國為主建設由中國自主設計的“華龍一號”,是我國核電“走出去”的重要戰略步驟。

    但EDF年底最終投資決策的承諾,并末兌現。半年多時間內,先后于3月、4月、5月,3次推遲。每次推遲,都信誓旦旦承諾,“快了、快了…”,但每次又都以“充分”的理由,再次推遲。原定5月12日,EDF股東大會的最終決策,卻宣布再次推遲,到9月份決策,理由是要通過公司的中央咨詢中心評估,要做通工會思想工作。在英國脫歐公投大動蕩之后,7月22日,EDF宣布,中央咨詢中心評估獲得通過,最終決策障礙排除,決定7月28日召開董事會會議,正式決策。比原定9月提前一個多月,是個好消息。但同時又傳來了兩個不利消息:一是7月21日法國金融市場管理局〔AMF〕突襲EDF巴黎總部,檢查其自2013年起的電力市場財務信息,特別是有關欣克利C的信息。原因是,AMF認為EDF管理層低估了欣克利項目的經濟風險。二是7月下旬,EDF的勞資委員會〔工會聯合體〕發起新的法律行動,要求推遲欣克利項目的投資決策,否定了中央咨詢中心評估結論,向巴黎高等法院訴訟,法院決定于8月2日舉辦聽證會。7月28日的最終投資決策〔FID〕,又面臨再次推遲的危險。

    這次EDF領導態度堅決,頑強闖關,突破AMF審查和勞資委員會法院訴訟兩大障礙,按時召開董事會,以10比7的微弱多數,免強通過。數小時后,英國產業能源部長克拉克宣布:政府要再次回顧項目的過程,進行新的審查,推遲到9月份再定。英國政府的行動,使正準備簽訂合同的EDF,措手不及。
    一、欣克利項目問題繼續存在,且更嚴重了。

    最終投資決策應在主要問題解決之后,但這次欣克利項目的決策,還有一些重大問題根本沒有解決。

    1、欣克利項目是世界上最昂貴的項目,貴得荒唐,不可理喻。
工程總成本180億英鎊,加上建設期間利息后的總投資約240-250億英鎊。5月12日EDF在股東大會上宣布,工程總成本再增加27億英鎊,由180億英鎊增加到207億英鎊。總投資相應增加到約275-290億英鎊。比投資高達12000-13000美元/千瓦,不是一般的高,是荒唐的高,幾乎高達韓國在阿聯酋建設4臺APR1400機組的BaraKah核電站的2.5倍。在2010年阿聯酋招標中,法國敗在韓國之手,就是因為EPR造價太高。為此,法國時任總統薩科齊就召集高級會議討論,要求EDF對EPR設計進行簡化、降低成本的改進設計。但EDF和Areva似乎貫徹不力,走老路,問題在繼續惡化。比一個并不便宜的項目高2.5倍。

    2、資金籌措問題沒有解決,且看不到解決的前景。

    中法合作協議確定,工程總成本180億英鎊,中國中廣核集團出資60億英鎊,占股33.5%,其余由EDF出資。3月份英國國會聽證會上,EDF能源的證詞中確認,EDF出資24億英鎊,另每年給項目提供5500萬英鎊。按10年工期計,EDF共出資29.5億英鎊。已落實資金共約90億英鎊,僅是需求量180億英鎊的1/2,差距甚遠。4月22日法國總統奧朗德召集的融資協調會上批準:由EDF擴股籌資40億歐元,用于欣克利項目;政府出售大型企業股份籌資30億歐元,改善EDF資產負債表。數量不夠,且未見落實的后續消息。另外,5月12日股東大會上宣布,工程總投資增加27億英鎊,籌資規模擴大,難度增加。據悉,EDF出資的24億英鎊,即為EDF已花費資金,以后就主要靠中國出資了。另外,6月24日世界核新聞報導,EDF還打算讓“其他投資者提高股份,自己只保留50%”,看來EDF還想讓中國出更多的錢,填補缺口。資金籌措問題,本應在投資決策前應基本落實,但現在缺口很大,只好放到FID后繼續完成了。

    3、資金難以回收,經濟上不可行。

    2013年英法電價談判時,包括建設期間利息的總投資約150億英鎊,雙方同意的結算電價為92.5英鎊/MWh。這是談判壓價后的折衷價格,電價降了,總投資應相應降低,才能匹配,否則投資就回收不了。現總投資不降反增,翻番的增,電價不變,投資如何回收?經濟上不可行。對此,未見EDF給出能讓人信服的解釋。

    4、EPR未經整體驗證,技術安全問題頻發。

    欣克利項目將成法國EPR示范驗證的第四梯隊。EDF在建的4臺EPR機組,實際是EPR示范驗證的三個梯隊,第一梯隊芬蘭項目奧爾基洛托3,開工不久就大幅延遲超資,起不到示范驗證作用。EDF當舉立斷,上第二梯隊,法國弗拉芒維爾3號,重蹈覆轍。后中國臺山項目,建2臺機組,成第三梯隊,前期進展良好,但后期又遇到技術安全問題,再度陷入延期超資困境。4臺機組,三個梯隊,示范驗證目標,仍未達到。如果欣克利項目接續上去,那就是第四梯隊。

    英國建欣克利核電站帶有應急性質,應對20年代可能遇到的能源電力供應危機項目,時間緊迫,采用技術必須安全成熟。

    法國弗拉芒維爾3號,反應堆壓力容器,發現碳分布“異常”,是嚴重的安全隱患,現尚未解決。中國臺山項目也有此問題。
在碳分布“異常”檢查中,又暴露制造廠Areva Creusot,制造過程中質保文件造假丒聞,法國核工業喪失信譽。

    隨后又發現法國18臺在運機組〔90萬或145萬千瓦〕的蒸汽發生器,也有類似的碳分布“異常”問題。

    法國核監管機構要求EDF提供,由Areva Creusot或由日本鑄鍛造公司制造的蒸汽發生器端蓋的機械性能證明。要求進一步作超聲檢測,不能僅作表面識別。要求Areva和EDF,對類似任何其他運行設備,都要進行分析檢別。

    看來問題不小,不是偶發的,是制造工藝不夠成熟,需作基礎性工藝試驗和綜合試驗驗證,需較長時間,方能解決。

    如上所述,欣克利項目失利的直接原因是EDF財經困難,籌資能力差,資金解決不了。其根本原因是EPR機型的建設投資太高,籌資難,償還難,這也是EPR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屢屢失敗的原因。安全、技術問題的解決是項目成立的重要前提。

    二、英國的基本要求和態度

    英國迫切需要核電,他是發達國家中最迫切需要發展核電的國家。英國曾是世界核電發展的先行者,但上世紀90年代停止了發展,全面落伍了。沒有自己的核電機型、自己的核蒸汽系統供應商、自己的核電運行公司、自己的核燃料生產供應系統。早期建設的MGR、AGR石墨氣冷堆核電站,缺乏改進延壽的潛力,現已經或即將停運退役;積極的低碳減排政策,對碳基燃料淘汰力度大,將可能遭遇能源更替中的青黃不接問題。按規劃測算,2025年前后,必須要有相當的潔凈能源接替,否則,會發生能源電力供應危機。

    對欣克利項目寄于厚望。英國制定了促進核電發展的政策,進行了能源結構調整和電價機制的改革,選定了廠址,制定了規劃。法國EDF購買了欣克利廠址,確定建設2臺EPR機組,成為英國規劃的第一個項目。2025年建成,實現對老核電、老煤電的接替,是避免能源電力供應危機的關鍵措施,2025年建成是規劃的關鍵控制節點。

    反復推遲失信。欣克利C至少比預期已遲后了8年,預算超過了上百億英鎊。成本預算幾乎每個月都在上升,最終投資決策的日期不斷的推遲。“2017年圣誕節用欣克利發電烤火雞”的承諾,已成了笑柄。英國的部長和官員,對法國EDF的信心,也發生了動搖。2025年建成運行的規劃節點,已不可能實現,能源電力供應缺口,寄希望于幾臺即將壽終的AGR機組的延壽,又遇到堆芯石墨結構的長期高溫高輻照下的疲勞、蠕變性能可行性驗證,以及監測、控制技術的攻關。

    英公眾對高電價嚴重不滿。英國《觀察》8月11日說,英政府荒謬的、慷慨的同意了EDF的92.5英鎊/MWh的電價,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計劃。英國《每日郵報》7月8日報導,原能源與氣候變化部公布,英國政府支付的生命周期成本可能高達370億英鎊,比原估計增長了1倍,“令人震驚”。英國公用事業周刊7月13日報導,英國審計署NAO的報告認為,欣克利項目的政府補貼,估計已飆升到297億英鎊,是2013年10月按價差合約估計的60億英鎊的5倍,英國消費者和納稅人付出的成本過高,反映強烈。近3年,能源價格下降,協議規定核電價格太高,紛紛要求與法方重新協商。但又認為現在已不是重新價格談判的時機,應該討論的是,是否取消,尋找更可靠、更便宜的電力供應途經的問題。

    英國新政府的態度。6月全民公決退出歐盟,新首相特蕾莎 梅〔Theresa May〕上任。新政府取消了能源氣候變化部〔DECC〕,其職能并入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BEIS〕。原能源部長Leadsom調任環境部長,任命格雷格 克拉克〔Greg Clark〕為BEIS的部長。克拉克認為:“英國需要一個可靠、安全的能源供應綜合體系,核能是重要的組成。”強調了英國需要核電,要采取成熟的、經濟上可負擔的技術。對英法電價補貼合同,政府需要對各方面細節仔細考慮后,到初秋時再做決定。

    三、英國新政府決定審查和推遲審批

    當英新政府做出“審查、推遲”的決定之后,各方反應強烈。法方EDF急了,催促英政府盡快批準。而在英國,從媒體上看,取消欣克利的呼聲高漲。如《Times》7月29日報導說:欣克利C應該“報廢”了,EDF的設計未經驗證; EDF財經困難重重;首席財務官等高官先后辭職;一個董事會成員,辭職并拒絕投票。EDF董事會的分裂比預期更嚴重了。英國《CityAM》8白10日說,特蕾莎 梅正確的剎住了欣克利前進步伐,政府還應該停止并取消這個痛苦的項目。

    最終投資決策之后,要簽訂具約束力的合同,英國公眾對此更為關注,要求政府謹慎。電訊報7月27日說,如果政府在合同上簽字,再要修改,就要承擔支付數十億英鎊的賠償了,合同不能輕易簽訂。工黨影子能源長也請求政府,不要簽訂合同。

    梅首相做出“審查、推遲”批準的決定,得到大家的支持,認為:從技本、經濟上看,在進一步審查后再批準,比較穩妥。新政府剛接手這個涉及中、英、法三大國政治外交,建設成本180億英鎊的特大項目,應該進行審查后再作決定,是一種認真細致的負責精神。反過來,如果新政府對這個長達35年,政府補貼高達350億英鎊的合同,不作審查就簽,那倒是嚴重的玩忽職守。又鑒于英、法電價談判中的經驗教訓,要小心法方的“會談判”,進行仔細審查,很有必要。當初電價談判,法方開價110英鎊/MWh,經討價還價降到99.5英鎊/MWh,達成一致。此時,法方突然提出,合同期由20年延長到40年,英方及時警覺,重新談判,改為35年和92.5英鎊/MWh,守住了底線,防止了損失。之后,法方又加上了要“按通脹率浮動”,似乎英方對此沒有反應過來就通過了。35年的通貨膨脹,埋下了電價大幅上漲的釘子。

    但也有說,中國參加投資可能對國家安全有影響。這可能是英國人對中國有固有成見,產生了不必要的擔憂。對此需要從政治外交角度,運用我民族優秀智慧處置。英國,一貫堅持的追隨美國的政策,擔心美中矛盾激化,中英關系激變,構成對英國國家安全的威脅。另外作為談判的策略,以使爭取更多的好處。8月2日英國電訊報報導,梅首相的官方發言人,為緩和由推遲批準引發的緊張局勢發表講話,堅稱:“英國將繼續尋求與中國更好的合作關系”,梅夫人已三次拒絕了“關于她特別關心中國對欣克利投資國家安全影響”的說法。看來運用中華智慧,政治外交和商貿經濟相結合,長期和近期相結合,合作共贏等,問題也是可以妥善解決的。

    四、欣克利項目的前景

    媒體上要求停止欣克利項目的呼聲很高,理由大致有:①世界最昂貴的項目,工程總成本180-210億英鎊,加上建設期利息為250-290億英鎊;②EPR機組1臺也沒有建成,尚在技術驗證過程中;③法國資金籌措困難,已落實資金僅占1/2-2/3,且前景不看好;④投資難于回收,經濟效益差;⑤EPR反應堆安全、技術問題頻發,問題沒有解決;⑥主辦企業EDF財經狀況不好,負債370億歐元,難于承擔180億英鎊的超大項目。英國新建核電,要完成新舊能源的及時交接,避免發生電力供應危機,特別強調技術成熟安全、及時和經濟上可負擔。欣克利項目經濟可行性差,問題多,很難達到英國建設欣克利的目的和要求。

    其前景:現在就停止;在建設中出問題再停止;最終建成后經濟上不可行,三種可能。開始時法方宣布的,按時建成,經濟效益好的前景,完全不可能了,“2017年圣誕節,用欣克利電烤火雞”,己成為笑柄。現在就“停止”,可能是最好的結果。

    彭博社8月3日報導,英國政府已表示,如果梅首相決定放棄欣克利,不會有賠償問題,因為沒有簽訂過任何合同。泰悟士報則說:法國正在做準備,如果英國決定停止該項目,將要求賠償30億歐元〔34億美元〕。大致相當EDF能源在欣克利項目上已經花費的資金〔24億英鎊〕。由此看來,英法雙方都在考慮欣克利項目停止后的事了。

    其實,早在4、5月份,就因EDF多次推遲投資決策,英國媒體就已有停止欣克利項目的議論,但又都認為,責任在法方,應讓法國政府“拔插頭”,承擔責任。英國原能源部也因此高調堅持項目要繼續,不“拔插頭”。法方也不愿由自己拔,因想讓英方補償己花費的資金。

    8月9日英國《電訊報》說,“正當欣克利接近解體時,法國執政的社會黨宣布,支持不同政見的工會領袖,呼吁重新評估欣克利高成本的風險。”社會黨警告說:“欣克利項目將威脅到EDF的財務可行性。英國《金融時報》也報導說:“社會黨員總統奧朗德,一貫支持這筆交易,但他的政黨領袖發布公告,卻宣布支持反對意見的工會領袖。《蘇格蘭新聞》說:蘇格蘭民族黨呼吁英政府,不僅要推遲,還要盡快結束,必須立即“拔掉插頭”。

    法國社會黨的表態,形勢正在急劇的向“停止”的方向演變。英政府已不再等待對方“拔插頭”了。欣克利的前景,“停止”也許已幾成定局,只是時間問題。

    英新政府和法國社會黨的表態,標志了欣克利項目大勢已去,被放棄的命運已不可逆轉。

    五、法國該總結經驗教訓了

    法國在英國新核計劃中,搶得先機,毫無困難的取得了欣克利項目,并在規劃中排在首位。在遇到困難時,又得到英國、中國的大力支持。這次重大挫折,完全是由法方自己造成的。無論欣克利結局如何,EDF都應很好的總結經驗教訓。

    1.認真聽取各種意見,抓緊做好EPR的簡化降低成本的改進設計。法國核工業的前一次重大挫折,2010年阿聯酋Barakah核電站招標,完敗于韓國,震驚了法國各界。時任總統薩科齊,委托EDF剛退休的EDF總裁作調研,親自召集高級會議討論,達成共識,EPR設計“太大、太復雜、因而太貴”是失敗的重要原因,做出重大戰略調整的部署,要求以EDF為主,對EPR設計作簡化、廉價化的設計改進。但之后,未見到有關進展和成果的報導,似乎EDF貫徹不力,按既定方針,拿原設計在國際市場上繼續拼搏,結果是屢戰屢敗,一無所獲。這次欣克利項目風波中,EDF內部高級工程師再次提出建議〔白皮書〕,要求對EPR作設計改進。欣克利項目這次遭難,是EPR老問題的再顯和發展,舊病復發。看來EDF應吸取教訓,一要多聽取不同意見;二要抓緊做好簡化、廉價化的設計改進,已不能再推遲了。

    2.EDF應該尊重合作伙伴,如實、誠信、公開、透明的把情況說清楚。欣克利項目總投資的不斷上漲,其經濟性沒有說清楚,模模糊糊,使合作伙伴難于協作配合。EDF不能采用“模糊戰術”,遮遮掩掩,應如實、誠信、公開、透明的把有關情況說清楚,總投資到底是多少?投資如何回收?有關各方的經濟效益到底怎樣?技術安全問題的現狀、措施和前景等。讓參與項各方,能在信息對稱條件下,平等討論。

    關于經濟效益:EDF聲稱經濟效益很好,特別是法國經濟部長,到處宣傳欣克利項目對法國經濟效益特別好。但投資都很難回收,經濟效益怎么會好呢?媒體有人認為,可能現在報出的數字是假的,為電價談判提高電價,為合資談判讓人多出錢,提出放大了的假數據,而在內部另有一套數字。否則難于自圓其說。還有人認為,所謂的經濟性好,僅是對法方經濟性好。

    3.靠碰運氣是堅持不住的。
欣克利項目有那么多的嚴重問題,難于解決,有那么多人反對,有人問EDF為什么還要堅持呢?

    首先,只要欣克利開工建設,就可解決大量就業崗位,法國核工業也就能延續發展,不管將來怎樣,近期的好處是顯然的。

    第二、可能EDF“心中有數”。雖存在問題多,風險大,但按內部掌握情況,可能認為還有希望,可以冒風險,碰碰運氣。EDF內控總投資數,可能低得多。假如只需一半〔其實降低一半,仍然很貴,建設成本仍比阿聯酋Barakah項目高很多,而Barakah項目建設成本也不是低的,只有像阿聯酋那樣的采油富國,才能承受〕,那么回收投資還是有可能的。再有,EDF按股比可分得2/3售電收入,用來償還約1/2的投資,對EDF自身,可能有好的經濟效益。但對中方,分得1/3的收益,要償還1/2的投資就困難了。當然,中方不是傻瓜,會同意嗎?

    再有EDF在以往談判中,發揮了“會談判”的優勢,取得了難于取得的兩大成果,英國政府承諾的92.5英鎊/MWh的電價,中方出資60億英鎊的承諾,對法國太有利了,放棄太可惜了。

    EDF也知道風險很大,但還是想碰運氣。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靠碰運氣最后會失敗告終。

    六、抓住機遇,向布德韋跳轉

    新思路。英國《Press Release》〔新聞稿〕8月1日發表的“欣克利棄了,布德韋還遠嗎?”的文中,提出“布德韋會不會成為欣克利廢墟上升起的鳳凰”的看出,可以作為新思路考慮。項目由欣克利跳轉到布德韋,機型由EPR跳轉為“華龍一號”。通過跳轉,實現“華龍一號”的真正落地和起飛。

    跳轉符合既定目標。其實從欣克利到布德韋,是我國的既定方針。我國核電“走出去”,進軍英國核電市場,其目標就是自主核電“華龍一號”“走出去”,落地英國,不是幫助法國EPR進入英國,也不是資金“走出去”。欣克利項目,由法國為主,建設法國的EPR機組,我國只是資金出口。對自主核電“走出去”只是“乘船出海”的過渡,要適時的跳轉到布德韋項目,這是我們的既定目標。

    正當欣克利項目可行性遇到重大困難且難于解決時,當機立斷,實施跳戰,對我國最為有利。及時跳轉,既可節省乘欣克利渡船的60億英鎊的船票錢;又可跳過欣克利工程建設的時間,有加快、提前、省時的效果。現在我們工作的目標,不是要英方盡快批準欣克利,而是希望下決心停止欣克利,向布德韋跳轉。向布德韋跳轉,標志了中國核電進軍英國核電市場實現了由“乘船”到“上岸落地”的跨越,也是英國新建核電計劃突破危機的新生,是中英友好合作關系的新發展。

    停止欣克利,對法國EDF也是一種解脫,由欣克利引起的各種紛爭和麻煩,由此得到緩解。如果EDF能從此認識到,走高造價的路是沒有前途的,下決心走在安全條件下,簡化、低成本的道路,撥正航向,踏踏實實的作簡化、廉價化改進,前景將更加美好。

    這樣,欣克利向布德韋跳轉,也就實現了中、英、法實質上的三贏,更好的符合習主席訪英時的三方核合作的初衷。

    欣克利替代項目的競爭上位。8月14日英國《觀察》〔Observer〕上說,新建欣克利核電,已成了英國梅政府的“第一頭痛”。遠遠超過了能源政策的范圍,是個外交政策的問題。唯一的英官方評論,產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克拉克部長說的,歡迎EDF批準最終投資決策,但現在政府要仔細考慮整亇項目的細節,將在初秋做出決定。政府決定取消欣克利后,如何替代呢?成為決策必須解決的關鍵。

    《觀察》認為,政府決定取消欣克利后的唯一途徑,是開發本土的能源政策項目,遠離大型欣克利式的項目,或是可再生能源,或是較小的核電站,由勞斯萊斯建造,多用、高效和安全的技術。但又說,替代規劃方案必須確保北京沒有反感。這可能是目前英國社會各界很多人的看法。而我們中國最希望的布德韋項目上位,似乎是屬于“遠離”之列。形勢并不樂觀,只有通過努力之后,才有可能實現。

    我外交部門多次傳遞給英方的信息,是“希望盡快批準欣克利”,語言又較強硬,可能誤導英政府決策方向。或走延續欣克利的不可行之路;或由逆反心理,欣克利下了,而布德韋沒有上去,雞飛蛋打,兩者都不是我們希望的結果。我們應盡快把中方現在的希望,傳遞給英方。中方的希望,是自主核電機型參與英國新核建設計劃,是欣克利向布德韋的跳轉,欣克利問題太大且難于解決,延續欣克利已不是我們的希望。

    在多種欣克利替代方案的競爭中,布德韋方案能否被英政府選中,取決于我們能否有效機智的利用中英關系的政治優勢,和正確宣傳我國自主設計方案,可排除欣克利項目存在問題的優勢。通過平等協商,提出雙方都能接受的保證措施,消除國家安全的疑慮。

    建議。抓緊做好布德韋項目的前期工作:①同英國核退役局協商,簽署布德韋廠址使用協議,把布德韋廠址落實下來。②成立華龍國際公司下屬的項目公司,爭取盡快達到日立的Horizon、東芝的NuGen的水平,與原來中法合作的三項目框架脫鉤。③做好項目發展規劃,符合我國建設的客觀可能,滿足英方要求,與能源規劃銜接。④要做好“華龍一號”設計的GDA審查,自主設計,要自主完成,與法國EDF脫鉤;兩公司共同參與齊心協力,以提出符合英國要求的“UK-華龍”的方案為目標。

    另外,一定要把“華龍一號”的在建工程,福清5號、6號,巴基斯坦卡拉其2號,防城港3號建設好,這些工程建設的成功,都是對英國布德韋項目的支持。布德韋項目何時開工,很大程度取決于這些工程,特別是福清5號的進展。

    對英政治外交工作,當前應盡快把中方的希望傳遞給英方,避免雞飛蛋打的最壞結果。

我來說兩句
網名: 您的聯系方式: (電話,手機)
驗證碼:
查看評論(0)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