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核電信息網 張祿慶 發布日期:2014-12-29
歲末年初話核電
--電話采訪核電專家張祿慶
中國核電信息網專訊: 2014年即將過去。中國核電形勢撲朔迷離,從股市行情的上漲下落就可見一斑。為此,本網就目前我國核電近況和“十三五”規劃、內陸核電、核電走出國門等問題,特地電話專訪核電資深專家張祿慶。現將采訪實錄發表如下,以饗網友。如欲轉載,請注明出處。
核信網:
張先生,您好!歲末之際您們老專家肯定更忙了,真的非常感謝您能接受我們的電話采訪。
張祿慶:
不用這么客氣。年底事情多一些,但還是很高興有機會與你們互動。
2014年中國為何一臺新機組也未開工?
核信網:
2014年即將過去。中國核電形勢撲朔迷離。2012年10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恢復核電新項目建設。會議原則通過了拓展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2011-2020年),將2020年投運核電裝機容量目標從4000萬千瓦增加至5800萬千瓦,在建機組裝機從1800萬千瓦增加至3000萬千瓦以上。國內外輿論一致認為,中國即將迎來新一輪的核電建設高潮。然而時間過去了兩年,說得挺熱火,卻做得有點冷清。能否請您先給我們解讀一下?
張祿慶:
在我國核電發展歷程中,即將過去的2014年確實不平凡。日本福島核事故已過去三年多,其對世界核電發展的負面影響漸趨平息,除少數幾個國家決定逐步放棄核電外,大多數國家仍然堅持認為核電是當前世界減輕大氣污染、保護生態環境最現實可行的替代能源。今后一二十年將有更多的國家使用核電。
我先談一下我對調整核電發展目標的理解。“10.24”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之際,作為世界第一臺商用AP1000機組的三門核電廠1號機組已開工三年半,距預定完工日期只有一年多一點時間。盡管實際工程建設進度遠遠落后于預期,反應堆的“心臟”——屏蔽式主泵當時已研制了5年,當然現在已經7年過去了還是未成功。國產化依托項目的建設總包單位并未如實反映項目建設困難情況,堅持沒有修改工期的必要,抱著僥幸心理,盲目樂觀地期望問題會很快解決。國核技領導人拍胸脯打保票“CAP1400示范工程2017年建成發電”,現在也至少要延后三年。當時國家主管部門一批掌權者卻對這些忽悠篤信不疑。他們認為,2007年版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設定的容量目標在2015年就能提前5年實現。換句話說,原定的1800萬千瓦在建項目2015年前可全部開工,因此到2020年也將全部建成,而2015年后每年開工5-6臺AP1000新機組沒有任何困難。這就是拓展規劃指標的由來。
但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事實證明,當年為實現“全盤引進,一步跨越”,歷時兩年半之久、高價引進的AP1000機型,從工程設計到關鍵設備研制,都不像極少數人鼓吹的那樣“最先進、最成熟、最便宜”,充其量只能算是一支“概念股”。AP1000的首堆工程可能要拖期三年,到2016年底甚至更晚才能建成。為此核電廠業主不得不承擔超百億元的損失。人們已拋棄對西屋主泵的迷信,不經一年的電廠試運行實際考驗,理智的業主不會愿意再冒險。
大家可以發現,2012和2013年開工的幾臺機組是福島事故前國務院已核準但未來得及開建的遺留項目。2014年年初,我就在核信網上著文指出:政府有關部門拿不準何時何地開建何種新機組,才能既不折不扣符合“10.24”會議關于“十二五”時期新建核電機組必須是三代機型,符合全球最高安全要求,又能實現拓展后的核電發展規劃目標,同時還要落實核電走出國門的國家戰略。盡管黨和國家領導幾次明確指示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盡快啟動東部沿海地區核電項目的建設,在大陸興建核電工程30年后的2014年,一臺新機組也沒有開工。
華龍一號和CAP1400國內驗證示范工程可望明年開工
核信網:
據企業集團網站報道,2014年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聯合的華龍一號和國家核電的CAP1400均完成了初步設計。這應該是我國核電發展中的一件大事。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新進展。
張祿慶:
你說的完全正確。這正是我們必須看到的自主化三代技術研發已孕育的勃勃生機。
中核集團在已掌握的技術基礎上,自籌資金,采用能動與非能動相結合的先進安全設計理念,率先于2013年4月就獨立完成了ACP1000自主化三代壓水堆機型的研發,并向國家核安全局呈交了初步安全分析報告。2013年11月,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組織專家,根據中核集團提交的ACP1000反應堆安全和環境分析報告以及設計方案等資料,對照IAEA最新版安全法規進行了歷時一年的通用反應堆安全評議(GRSR)。IAEA專家認為:ACP1000在成熟技術和詳細的試驗驗證基礎上進行的創新設計是成熟可靠的,滿足IAEA關于先進核電技術最新設計安全要求。當然這不能代替國家核安全當局的安全評審,但完全能反映出國際同行的專業評價。在國家能源局的導向下,中核集團經過16個月的艱苦努力,終于和中廣核集團達成聯合型號“華龍一號”的總體方案,并在今年8月下旬通過了國家能源局組織的評審。傾注了中核集團兩代核電人十多年心血的華龍一號終于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首肯與正名。國家核安全局完成對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福清項目初步安全分析報告的評審,即可開始澆灌第一罐混凝土。
國核技通過對AP1000技術的消化吸收,沿襲AP1000全非能動安全設計理念,于今年完成了CAP1400的初步設計。為了擺脫西屋公司有關知識產權的糾纏,CAP1400的額定功率已增至1500MW。盡管這個功率大大突破了西屋公司對采用堆芯熔融物堆內滯留(IVR)非能動技術規定的功率上限,引起核電界許多專業人士的關注,但還是通過了國家核安全局的安全審查。石島灣現場一切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就等德國KSB公司為國核技專門研制的濕繞組主泵完成在中國樣機臺架上的試驗,即可具備開工條件。
2020規劃目標能否如期實現
核信網:
張先生能否對完成拓展后的2020年核電發展目標的前景做一些預測。
張祿慶:
上述兩種自主三代機型的國內首堆驗證工程,將在2015/2016年開工建設。如果沒有新的思路或安排,在自主三代機型首堆工程開工和首批引進三代機組建成前的空擋期(如2017年),可能仍會重復2014年的尷尬。
目前,我國大陸投運機組22臺,在建機組26臺。假定所有現在已開建的機組都能在2020年底前建成,則核電投運總裝機容量約可達4800萬千瓦。顯然要如期完成拓展規劃投運機組容量5800萬千瓦的指標,還是個挺大的挑戰。即使考慮首批引進三代機組建成后的續建,以及自主化三代機型首堆工程的成功,拓展規劃確定的2020年投運加在建機組容量8800萬千瓦的指標,我個人認為仍然可能要推遲幾年才實現。在2024年以后的數年,我國核電將有一個較快的發展,同時,中核集團研發的更安全、更經濟的華龍二號新機型將實施驗證示范工程。在2030年前后成為世界核電裝機第一大國和核電技術強國。
自主化三代機型國內首堆工程意義重大
核信網:
如您所說,華龍一號和CAP1400這兩種自主化三代機型的國內首堆工程即將于明年開工。您對項目建設者有河希望和建議?
張祿慶:
雖說華龍一號與CAP1400分屬漸進型和革新型三代壓水堆機型,不同的系統設計和大型設備制造,對機組的成本投資和運維費用等有不同的影響,但均屬于自主化三代機型,不同的機組功率更可以滿足國內外不同核電業主的需求。目前它們最大的共同點是都需要通過首堆工程的驗證示范,實現向成熟機型的過渡。這也是中國自主化三代機型走出國門的重要前提。
特別是沖破千阻萬攔、涅槃獲生的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福清5號機組,作為緊隨其后的國外后續機組的參考電廠和國內同類機組批量建設的先驅,責任更加重大。鑒于新機型首堆工程曾常出現不同程度工期拖延,EPC總承包單位絕對不可掉以輕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質保體系建立、施工圖紙準備、設備訂貨監制、現場機構設置、各項資源配置、“三大控制”監督,乃至后勤安排等方面必須做好應對各種復雜情況的應急預案。作為首堆工程,制定計劃宜留有適當余地,精心組織如期或提前完成,對鼓舞隊伍士氣和樹立企業形象都有非常重要的正面效應。此外,福清華龍一號首堆工程的順利建設,將對中核集團開展更安全、更經濟的華龍二號和其它后續機型機型研發提供重要的經驗反饋和技術積累。
核電新項目應主要安排自主創新的三代機型
核信網:
明年就要具體編制“十三五”核電規劃了。張先生能否談談對具體的核電項目的建議,謝謝。
張祿慶:
這牽涉到另一個重要問題。 “全盤引進, 一步跨越”策略失誤,造成依托項目工程嚴重拖期、業主蒙受巨大損失,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它對我國核電自主發展核心利益的損害還沒有完全被認清。現在AP1000技術轉讓合同條款的一些細節逐漸透露出來,有些簡直不能讓人理解。例如,有位著名的美籍華人談判前就曾當面提醒我們:按照西方慣例,AP1000設計圖紙的知識產權是西屋公司的,但建成的機組產權屬于業主,所以機組調試及試運行產生的數據、資料所有權也當然屬于業主,西屋公司不能無償占有。但是,國核技只宣傳技轉合同規定機組功率超過135萬千瓦設計的知識產權屬于國核技,卻絕口不提包括國產化依托項目4臺商業機組建安嚴重拖期才換來的技術修改,以及明確規定要在這4臺機組調試期間第一次安排進行的系統設備多項性能試驗在內的所有資料的知識產權統統屬于西屋公司。我國的依托項目4臺機組,不僅省去美國政府對核電新機型開發的大筆美元資助,還免費成為彌補、完善AP1000知識產權重大缺失的實際試驗品,而不能合理分享知識產權。西屋公司可以無償地將我國依托項目的調試與運行資料用于美國和今后建造的AP1000機組。更為可怕的是,如果真的按照首任國家能源局局長“今后只準建AP1000”的指令,在中國建設一大批AP1000,中國不就成了沒有任何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空心大國了嗎?我國今后再建的AP1000機組(包括所謂的標準化設計CAP1000)看來也難免遭遇同樣為西屋效勞的厄運。為什么會簽訂這樣喪權屈辱的合同,就得等待精通外事外貿、負責AP1000技術轉讓合同談判的國核技籌備組組長繼續發表回憶文章來回答了。
當前我國已有了獨立研發的華龍一號和消化吸收后再創新的CAP1400兩種三代機型即將開工建設。鑒于這樣的知識產權糾葛,以及用我國的核電項目壯大未來國際競爭對手實力的弊端,難道我們還能再讓極少數人壓制自主化三代核電機型發展,妄圖將其逐出國門,拱手相讓國內廣大市場的企圖得逞嗎?筆者強烈呼吁,為了中國核電的自主發展,除了兩個依托項目廠址外,今后國內核電新項目應該盡可能采用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通過大量機組建設,使之盡快成長成熟,用良好的運行業績和經濟性能贏得國內外廣大用戶的青睞。
繼續堅定不移地貫徹“以我為主,國際合作”
核信網:
真沒有想到后果會這么嚴重。張先生覺得有哪些經驗教訓值得認真吸取。
張祿慶:
近來,我們常說要從核電大國發展成核電強國,要讓核電走出國門。眾所周知,核電強國絕對不是靠核電裝機容量來支撐。沒有安全性和經濟性兩方面均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創新的民族核電技術,成為核電強國和核電技術走出國門的目標都不可能實現。
核工業是高科技戰略性產業,核電技術的引進或輸出,與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和外交決策密切相關。這次三代核電技術國際招標再次證明了,核心技術拿錢是買不來的,必須始終堅持自己的核心利益。如果一味地妄自菲薄,盲目迷信到比洋人還洋人的地步,只會做成吃虧丟人的買賣。俗話說,“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自己有了底氣,談判中自然能吃準對方的份量,也就知道對方的技術對自己有沒有用,值多大價錢。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當前世界經濟一體化和高度信息化的時代特征。我們不應該也不可能自我封閉,我們可以非常迅速地了解世界核能技術的最新發展趨勢,發現并緊緊抓住最切合我國實際需要的技術方向和合作機遇,投入相應的人力和物資資源,共享科研成果與知識產權。這才是取長補短、互利雙贏的合作之路。
總之,必須堅持以我為主,自主創新。在立足自主創新的同時,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學習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
建設公眾放心的內陸核電廠
核信網:
現在我想再請教與我國核電未來發展密切相關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內陸核電。據資料介紹,我國待建核電廠址中內陸廠址占大部分。內陸核電廠建設問題已經是今后我國核電發展回避不開的問題。我想請張先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張祿慶:
這是一個非常嚴肅、重大的問題,大家都能看出來,政府對此相當慎重。我覺得離最后決策還有一段時間,大家可以理性地討論,切記走極端。同時我們必須看到,再停留在與國外情況的簡單類比,說什么美國、法國有多少多少內陸核電機組,我國建設內陸核電也不成問題等等的低水平宣傳,已經蒼白無力得沒有任何說服力。原因很簡單:中外自然生態和社會人文條件大相徑庭,公眾現在的環保和維權意識已是今非昔比。不對中國核電廠址作實事求是的具體分析,找出影響環境安全的關鍵因素,采取完善可靠的安全措施,就不可能得到公眾的理解和支持。
根據國內外眾多核電廠周圍環境檢測的實測數據,確實可以得出核電廠正常運行期間對周圍環境的附加放射性影響很小。公眾對此也是認可的。他們最擔心萬一發生嚴重事故時,核電廠營運單位有沒有辦法保證不會發生放射性物質對環境的嚴重污染。
筆者根據對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的理解提出:如果在內陸核電機組設計上增設稍許設施,應能承諾從設計上實際消除嚴重事故情況下包括氣態放射性物質在內的大量放射性物質向外界失控排放風險,也就是說可以做到取消場外應急,應能打消公眾對內陸核電廠事故排放的疑慮,顯著提高公眾對核電的接受性。
成立專職公司,謀劃走出國門新招
核信網:
時間不短了,請允許我提最后一個問題。現在核電走出國門已被列為國家戰略。國家領導人也多次向國外推介我國的核電。張先生,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國際核電市場的前景到底有多大。還有一個與此相關的問題,就是盡管核電出口現在還只是小打小鬧的“借船出海”,核電企業“內戰外打”的新聞已屢見報端。您認為有什么好辦法可以減少,甚至消除這種影響很壞的現象?
張祿慶: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今年9月發表了一份關于全世界核電發展前景的綜述報告。報告指出:有33個國家目前正在考慮、規劃或啟動核電計劃。其中,白俄羅斯和阿聯酋已開始第一座核電廠的建設;土耳其已訂購第一座核電廠但尚未開工建設;6個國家已作出發展核電的決定,正在籌備基礎設施;5個國家在積極籌備,但尚未做出最終決定;而正在考慮核電計劃的國家最多,達19個。到 2030 年,擁有在運核電廠的國家數量將從目前的30個增至35個。同時IAEA指出,核電容量的增長主要來自已有核電國家的擴展,而非那些啟動新核計劃的國家。
我對IAEA報告的體會有二:① 未來核電大有用武之地;② 當前的核電發展重心在有核電國家的拓展。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都會是世界最大的核電市場。一些想發展核電的國家現在都要建三代機組,但受電網規模、技術、經濟等條件的限制,建設發展周期拉得較長、數量也不太多,明顯帶有“邊干邊看”的味道。這也是我強調國內盡可能多見自主化三代核電機組的理由。讓我們做好核電走出國門各種準備的時間窗口僅有今后的是到十五年。
你說的核電企業“內戰外打”的現象令人痛心。各個企業都想把自己做得更大,而且有權“自主經營”。在這方面,企業利益與國家利益不一定總是一致的。所以我認為這牽涉到核工藝體制問題。這個問題的討論文章已經多的不得了了。所有可能的方案應該說都提出來了。而且還不難看出,各個政府部門提出的方案也有的相互沖突。這個問題的最終解決,只能等最高領導決策了。
為了解決“內戰外打”,有一種做法試圖將世界劃分成各家企業的“勢力范圍”。筆者頗不以為然,至少是有點強加于人,缺乏“用戶是上帝”的市場經濟味道。誰能保證勢力范圍內的用戶就正好喜歡那份中國配給品,而不是另一種中國產品呢?
另一種做法基于現有體制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借鑒日本核電企業的做法,筆者建議政府有關部門牽頭,大力促進成立一家由各核電企業集團、建安集團、相關科研院所、核設備制造集團、大型金融和外貿企業參股的專職公司,向全世界打算發展核電的國家推介“中國核電產品包”。該包包括中國各種功率、堆型的全部自主核電產品,以及圍繞核燃料循環鏈各環節的產品生產、設備制造、勞務輸出和各種類型的服務和融資、貿易形式。這樣可以在現有體制下,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分工協作,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
總而言之,我對中國核電未來的自主發展充滿希望。在變化了的國內外核電形勢下,如何統一思想,因勢利導,把握節奏,切實行動,解決何時何地建設何種機型的問題,逐步適應和進一步促進我國核電發展“以我為主,國際合作,統一規劃,分工協作,滿足內需,走出國門”的新常態,是一個必須認真研究的問題。
核信網:
好。我們今天就打攪您到此為止。非常感謝您對我們問題的精彩點評和回答。馬上就要進入2015年,我們中國核電信息網預祝您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張祿慶:
謝謝!也祝你們新年快樂,事業有成!
本文在中國核電信息網及微信平臺(微信號:chinahedian)“核電文摘”同步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