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核工業 發布日期:2019-10-11
無論是從核安全角度,還是輻射安全角度,
我國核電是安全的,我國核電的發展是有保障的。
2019年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新中國迎來70周年。2019年對中國核能行業來講,也是最具期望的一年,三年核電“零核準”之后,年初國家核準了幾個新的核電項目,福建漳州核電項目、廣東惠州太平嶺核電項目通過安全審查后將進入正式開工建設。截至2019年6月底,我國大陸運行核電機組47臺,在建核電機組11臺;還有19座民用研究堆和臨界裝置、18座民用核燃料循環設施、2座低中水平放射性廢物處置場在運行。值得一提的是,采用美國AP1000、歐洲EPR的三代核電技術的6臺核電站在中國均已并網投入運行,我國自主三代也將面臨投運前的“臨門一腳”,為明年商運做著最后的沖刺。與此同時,國際環境也在發生微妙變化。在這樣的當口,9月3日,我國首個核安全白皮書——《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發布了。“白皮書的發布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把我們國家的核安全的狀況向國際上進行披露也是很重要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潘自強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值此白皮書發布的時機,本刊就核與輻射安全、法規建設、核能發展、公眾溝通等相關問題專訪了我國核與輻射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潘自強。
1 “安全第一”,我國核安全記錄是很好的
一落座,潘院士首先特別強調了核安全的概念。他說:“我們所說的核安全,世界上叫核與輻射安全。從科技方面來區分,有核安全、有輻射安全、有核安保。我這里講的話,就講核與輻射安全。”這一席話體現出了潘院士對于核安全理解的科學與嚴謹。
對于我國的核安全記錄,潘院士表示,“白皮書中都講了,我國核安全的記錄是很好的。”白皮書中顯示,我國核電發展安全高效,核電機組性能指標總體處于良好水平,截至2019年6月,已安全穩定運行累計300余堆年,未發生國際核與輻射事件分級表(INES)2級及以上的事件或事故,且0級偏差和1級異常事件發生率呈下降趨勢。2018年,12臺運行機組WANO綜合指數滿分,世界領先。重要核設施安全運行,全國18座民用核燃料循環設施、2座低中水平放射性固體廢物處置場保持良好安全記錄。
潘院士也強調,我國不僅核電站核安全的記錄是良好的,核與輻射安全的記錄也是良好的。據他介紹,我國核電站工作人員每年接受的輻射劑量為一個毫希伏左右,也就是相當于標準的1/20,沒有人超過劑量約束值。對核電廠周圍居民影響來說,輻射劑量相當于天然本底的1/100左右,實際上的影響是看不出來的。我們的輻射測量技術也比較好,即使是1/100也能測得出來。可以說,核設施對周邊環境影響是很小的。“所以無論是從核安全角度,還是輻射安全角度,我國核電是安全的,我國核電的發展是有保障的。”
毫無疑義,我國核安全的良好記錄得益于始終堅持“安全第一”的核與輻射安全戰略。
事實上,我國核工業從一開始就將“安全第一”作為核事業發展的重要原則。潘院士說,發展核工業,安全第一,周總理就說了這話的。他還回憶道,當時核工業部與衛生部聯合成立了安防衛生局,在當時的全國,安全方面就這一個局,編制與國家的安全部門是平行的。而且這個局由錢信忠和錢三強雙重領導,當時錢信忠是衛生部的副部長,錢三強是核工業部的副部長。由此就可以知道,當時國家對核領域的安全是非常重視的。白皮書中顯示,中國核能利用從起步發展、適度發展到積極發展、安全高效發展,始終堅持安全第一,實現發展和安全兩個目標相互促進、有機融合。核與輻射安全始終是核工業的生命線。
與此同時,我國建立了系統完備的法規標準體系。據白皮書顯示,我國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等2部法律,行政法規9部,部門規章30余項和安全導則100余項等。“這些法律法規對核能安全發展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對核能發展起到了促進和保障作用。可以說,我們國家核與輻射安全的法律法規與國際是接軌的,是比較系統的。但有一些問題還是值得研究的,結合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再進一步地完善,也還是必要的。”潘院士表示。
據了解,我國核能領域的法規體系建設還在進一步完備當中。原子能法在制定之中,潘院士一直呼吁的放射性廢物管理方面的法律也已提到議事日程,國家核安全局正在組織準備立項。
2 目前迫切需要的是發展內陸核電
我國核電項目的審批在任何時候都是公眾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此次核安全白皮書發布之際,我國后續核電的發展也備受關注。談及此問題,潘院士表示,我國目前核電發電量僅占總發電量的4%,許多發達國家的核電比例都很高。中期的話,到2030年,中國工程院有一個建議,裝機容量應該達到1億~1.5億千瓦。現在就我們的核電建設能力而言,每年開工8~10臺機組是絕對不成問題的。
他進一步表示,目前迫切需要的是發展內陸核電。“我現在認為,合理的分配,應該主要是在內陸發展。大家認識上的所謂‘內陸核電站’,其實根本就沒有這個問題,內陸和沿海都是一樣的。這個問題要搞搞清楚。中國工程院咨詢研究報告專題進行了研究,專門出過一本書——《內陸核電廠及核能展中的幾個重要安全、環境問題研究》,內陸發展核電是沒有問題的。中國工程院還寫過一個建議書,原來工程院的院長徐匡迪是第一個簽字的,大概有50個院士也簽了字。”
發展核電,核安全是重要的前提,要尊重和重視安全,對問題應該采取分析研究的態度。要解決核電上與不上的問題,就要讓公眾了解核電、核與輻射安全。“公眾科普溝通工作的作用是毫無疑問的,做好公眾的溝通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潘院士對科普工作的成效很肯定,他強調,讓中國的公眾了解中國的核與輻射安全的情況是十分重要的,此次白皮書的發布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但核能界也應更多地聽取環保等其他相關專業有關安全方面的意見。
行業外的專家的支持意見對于核能發展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交流溝通不夠,可能會妨礙核能發展。這個問題在某種程度上長期存在,但現在對其認識是不夠的。“秦山核電現在定的這個點,當時要是沒有外面的專家表達支持的意見,點是定不下來的。當時農牧漁業部明確的意見是不同意在秦山定點。就在這個會上,會議開始時,除核工業部的專家外,意見幾乎是一邊倒的反對。但后來浙江水產研究院院長也是當時水產學會的理事長,他是水產方面的權威,在會上說,支持,從而改變了這個局面。我是從頭到尾參加會議的。我認為,秦山之所以能定點,那個同志是功不可沒的。”
潘院士也特別強調,就我國國內來看,真正讓公眾理解,首先是知識界,包括政界的理解。做好知識界、相關政府層面的溝通工作是非常關鍵的。要加強跟外面知識界包括干部層面不同意見者的交流工作,充分交換意見。
除了做好不同意見人士的說服、解釋工作之外,還要敢于發聲、敢于溝通。潘院士就講了一次自己的親身經歷。“有一次,一位專家就一些問題發表了一些看法,我在科技日報上連續發了4篇文章,后來那位專家就沒有理由了。但是那次的問題比較具體。”有些問題并不一定很具體,但也要有針對性地發聲,取得不同層面的人士對核電發展的理解和支持。
3 做到領先關鍵還在基礎研究
目前我國核電建設成績有目共矚,無論是國內運行的47臺機組,還是正在建設的11臺機組,還是國外已建和在建的6臺機組;無論是世界三代核電在我國已建成的6臺機組,還是國內、海外正在建設的我國自主三代“華龍一號”,又或是高溫氣冷堆示范項目的積極推進,都顯示出中國是世界核電發展的重要力量。
我國核電正處于從跟跑到并跑的重要階段。要實現領跑,潘院士表示,還需要在理論、基礎研究上下工夫。他說,面對新的發展態勢,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路線,核電還是要堅定不移地發展。目前三代核電我們在世界上建設是領先的,四代核電處于探索階段。我們說掌握先進技術,還是試驗階段,從理論、基礎研究角度,跟國際上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深入的研究我們也正在做,比如熔化機理研究、耐事故燃料研究,但在加強基礎研究方面還需要加大力度。
談到我國后處理技術的發展,他也表示,要重視后處理,抓緊處理處置核廢物。近年來,我國后處理取得較大的進展。中低放也好,高放也好,已取得一些很好的業績了,但迫切需要加快進程。對一些問題要加強研究,雖然有相當的困難,但不是不可以克服的。
可以說,《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的發布,讓社會更好地理解了我國核能發展的安全生態,加上此前發布的《中國的核應急》白皮書,共同展示了我國核工業發展構建的良好的安全發展環境。
和風惠暢。良好的安全與發展環境,必將帶來我國核能發展的美好時代。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