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揭幕战/曼联 乌龙球/篮球直播360/2026世界杯在哪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首      頁 核電新聞 政策法規 聚焦核電 核電站一覽 國產化 核電技術 招標信息 專家點評 人物風采 核電視頻 技術論文 供應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處理 工程圖片 走進核電 供應商名錄 核科普 會議會展 合作交流 政經要聞 網上展臺 核電圖書 企業招聘 求購信息
您的位置:中國核電信息網  >  后端處理  > 探訪甘肅北山核廢料處置庫預選場

探訪甘肅北山核廢料處置庫預選場

來源:南方周末 作者:嚴定非 發布日期:2014-06-23

      甘肅北山地區,這塊面積接近海南省的神秘戈壁灘,被視為中國建設高放射性核廢料庫的首選之地。過去三十年,幾無媒體踏足。為什么會選北山,北山高放射性核廢料處置庫進展如何?

      過去三十年,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副院長王駒一直在為“惡魔”尋找合適的“墓地”。

      他要埋葬的“惡魔”是高放射性核廢料。在核工業廢物中,97%屬于中低放廢物,剩下的3%,含有多種對人體傷害極大的高濃度放射性核素,其中的钚元素,只需攝入10毫克就足以致人斃命。

      中國每年生產約150噸的高放射性核廢料,目前,它們靜靜躺在核電站的硼水池里,等待被“安葬”入土的一刻。

      “在地下500米,像建設一座酒店一樣,一個房間挨著一個房間,再把高放射性核廢料封存進去。”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周強工程師向南方周末記者描繪了這幅壯闊的景象。

      這便是經合組織(OECD)推薦的深地處置方案,也是永久隔離人類與“惡魔”的唯一可行途徑。2014年5月中旬,南方周末記者深入甘肅北山地區,這塊面積接近海南省的戈壁灘,被視為建設高放射性核廢料庫的首選之地。

      戈壁深處的“北山一號”

      “你說,這可能嗎?”王駒在電話里反問。

      王駒所指的是一篇9年前的文章。“他們選擇了離敦煌不遠的三處地方作為永久性核廢料處置庫。該庫在有東方藝術明珠美譽的莫高窟東南25公里處”——2005年10月,一篇名為《大陸核垃圾處置未雨綢繆,敦煌擬埋核廢料》,以接近6000字的篇幅,披露未來高放射性核廢料的“墓地”將以莫高窟為鄰。

      至今,搜索“高放射性核廢料處置庫”,充斥網絡的仍是這篇9年之前的報道。自從1985年中國開始高放核廢料處置的研究,近三十年,媒體報道的頻次逐年上升,但是幾乎無人踏訪。在最基本的選址上,媒體一開始給出了錯誤的選項。

      2014年5月13日,當南方周末記者根據這篇公開報道,按圖索驥,在敦煌嘗試尋找北山預選場時,不管當地司機還是環保局的官員,無人能給出答案。外界所知的只有其代號——“北山一號”。

      事實上,北山在玉門,并不在敦煌。南方周末記者輾轉聯系到當地一位熟悉北山地形的司機,2000年開始,這位司機就開始為王駒的團隊在北山提供后勤保障,現在,他已經是半個中核的員工,替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在玉門市看守材料與設備。

      從玉門市區出發,沿著302國道西行,驅車約10公里,路上無任何標識,越野車突然右拐,在岔道上前行約兩公里,左拐,穿越黃花營村后,眼前的戈壁灘一眼看不到盡頭。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黃花營村已是最接近北山一號的居民區。對于戈壁灘上的核廢料庫建設計劃,村民馬紅兵搖搖頭,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不清楚。”

      40公里的路程,耗時近一個半小時,唯一見到的移動的物體是戈壁公路上的運煤車,它們的終點均是100公里之外的低窩堡火車站——404工廠修建的專用車站。顯然,這也為未來的核廢料處置庫提供了便利的通行條件。

      在一個叫做“板灘”的地方,司機與向導的意見發生分歧。在這片起伏的戈壁灘上,地面平整如鏡面,所有的車轍均消失,無法辨析路線。慶幸的是,依靠向導驚人的記憶,在翻越幾道山梁之后,“北山一號”井終于出現在視線之中。

      在一小片山谷中間,北山一號井的井口就在一片巖石的包圍中。從外觀上看,突然冒出的水泥柱很像南方地區農村使用的壓水井。唯一的差異是,這口井深入地下500米。

      打井最主要的目的是獲取地下堅硬的巖芯。向導賈師傅透露,地質隊二十多人在這工作了大半年。從初來者看來,很難解釋為什么一號井要選址于此,視線所及的區域,幾乎并無差異。

      “北山的地質條件非常優越,這里地處地殼運動穩定區,庫址所在地有著完整的花崗巖體,而花崗巖是對付輻射的最好的‘防護服’。”王駒對外透露。
 
      “不是選最好的,而是最合適的”

      在南方周末記者抵達的前一天,2014年5月13日,美國國會下屬的核廢物技術審查委主席Rodney Ewing剛剛造訪了北山。Rodney Ewing以及此前考察過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專家,均認為北山是理想候選地之一。

      為什么是北山?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工程師周強透露,“簡單的說,廢料庫就是挖個坑把它埋了。”但是,這個“坑”要考慮的因素太多,“密封性,比如說巖體的結構沒有破碎;水文的狀況,地下水到底是怎么流的;腐蝕性,裂縫的吸水能力。”

      自1985年中國開始普選高放廢料庫,“其實選了很多區域,在西南地區也做過勘探,首先是巖性的選擇。現在有兩類,一是花崗巖,還有粘土巖。后者經過分析,情況不是很樂觀,可能最終還是選擇花崗巖。普選下來,覺得北山的前景大一些。”周強透露。

      選址北山并非沒有爭議。廈門大學能源研究院院長李寧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用水、用能和排放對環境容量要求大,甘肅缺水,地理位置雖然作為最終儲藏場所很好,但中國的核電站基本都在東南沿海,如果都運到甘肅,跨度很大,成本很高,所以希望可以在東南沿海選址。”

      然而,東南沿海選址最大的困難是,如何避開密集的居民生活區。2006年,國防科工局聯合其他多個部門制定了首部《高放廢物地質處置研究與開發規劃指南》,在總結他國失敗的建設經驗時,第一條便是“有些國家在決策過程中缺乏與公眾的溝通,公眾對其缺乏足夠的理解和信任,因此未能獲得公眾的信任和支持,使得高放廢物地質處置進程出現挫折或反復”。

      顯然,這成了北山預選場最大的優勢。在面積接近海南省的區域內,只有1.2萬常住人口。原核電秦山聯營公司董事長李永江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乏燃料后處理廠和核廢料處置庫,一般都建在偏遠沒有人煙的地方。”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內部也有工程師提出不同意見。“我們這里也有反對的聲音,比如說,國際上的選址標準之一是,周邊有沒有大的礦場。而在一號井的北部,是有一些油井。據此,有人也發表了反對意見。”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不愿具名的人士透露。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目前,除了西北地區的選址,國防科工局也組織了東華理工大學等科研單位在南方地區的普選。

      “北山地區的條件仍然是很突出的,處置庫的選擇,你不可能每一個參數都達到最優,而是要選擇最合適的。”周強說。
 
      進度太慢,2020年目標難完成

      “情況已經有點緊張了。已經快有點存儲不下了,已經到了不得不處理的地步了。”周強說。

      中國還未建成商用的乏燃料后處理廠,但是不管是其產生的高放廢液固化體和核電站卸出的一次通過準備直接處置的乏燃料,最終都會形成高放固體廢物,也就是說,最終,它們都需要進入高放核廢料處置庫。

      美國的經驗值得借鑒。美國原計劃在1998年建成高放射性核廢料處置庫,但由于技術難度過高,最終延期至2010年,導致美國四十多個核電站儲存核廢料的水池全部爆滿,核電站業主因此狀告美國能源部。

      王駒向南方周末記者坦承,“現在的進展太慢了。”此前,國防科工局曾規劃,研究開發和處置庫工程建設包括三個階段:試驗室研究開發和處置庫選址階段(2006-2020)、地下試驗階段(2021-2040)、原型處置庫驗證與處置庫建設階段(2041-本世紀中葉)。

      也就是說,以現在的進度,“2020年之前完成地下實驗庫,幾乎不可能了。”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內部人士透露。

      自2000年開始北山一期的鉆孔,現在已經進入北山六期,總共打了19個鉆孔,8個為淺鉆孔。“和國際比較而言,北山這么大的區域,數據的采集還遠遠不夠。國外有的處置庫,打了上千個鉆孔,是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上述人士表示。

      上述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內部人士還向南方周末記者算了一筆賬,中國的打孔平均成本在120萬元,光鉆孔支出就是天文數字。而美國的皮卡山項目,在2010年時,累計投入達到400億美元。

      在1980年代,王駒每年的科研經費只有不到兩三萬元,這無異杯水車薪。資金之外,多頭管理體制更令一線工程師無所適從。

      “(我們)直接的上級包括國防科工局、環保部還有能源局,換一個領導就換一套思路。甚至2020年建成地下實驗室的說法,現在也被要求不再提。”周強無奈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道。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馬紅兵、周強為化名)

我來說兩句
網名: 您的聯系方式: (電話,手機)
驗證碼:
查看評論(0)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