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揭幕战/曼联 乌龙球/篮球直播360/2026世界杯在哪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首      頁 核電新聞 政策法規 聚焦核電 核電站一覽 國產化 核電技術 招標信息 專家點評 人物風采 核電視頻 技術論文 供應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處理 工程圖片 走進核電 供應商名錄 核科普 會議會展 合作交流 政經要聞 網上展臺 核電圖書 企業招聘 求購信息
您的位置:中國核電信息網  >  專家點評  > 制約我國核電發展的關鍵是產業體制問題

制約我國核電發展的關鍵是產業體制問題

來源:中國核電信息網 作者:閑 云 發布日期:2014-03-17

      當前,加快我國核電發展,無論是國內改善能源環境,還是“走出去”拉動經濟轉型發展,都已勢在必行。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已經難以為繼,核電作為安全、高效、清潔能源,應該成為我國能源發展的戰略舉措。由于核電的建設周期較長,針對當前的霧霾持續污染,也許會被認為遠水解不了近渴,但是今天不開始干,需要時就真的成為遠水了。核電出口對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的拉動,一是合同額大,一個核電項目兩臺百萬千瓦機組可達500多億人民幣,還不包括運行配套的燃料服務和技術服務;二是能夠有效帶動高端機電設備成套出口,促進我國外貿結構調整。核電“走出去”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領導人在出訪時開始向有關國家推薦我國的核電技術。
      但是,自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三年來,盡管我國明確了要發展核電的方針不動搖,提高了新建核電的安全標準,完善了運行核電站的安全措施,出臺了新的核電發展規劃,但核電發展并沒有大的起色。“十二五”已經過去三年,新開工的核電機組除了福清4號,陽江4號等兩臺“十一五”核準的續建項目外,只有陽江5,6號、田灣3,4號和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五臺是新核準的項目,總裝機容量僅為450多萬千瓦。這與其他新能源,如水電僅2012年一年新開工926萬,風電開工831萬千瓦相比,節奏十分緩慢。如果按照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不僅規劃提出的2020年建成5800萬千瓦的目標實現不了,核電產業在國家經濟轉型升級中的作用也將得不到充分地發揮。
      很多人把這種局面的原因歸結于行業內的意見不一致,主要是指技術問題的“內訌”。對此,有觀察者指出:“在整個大能源行業中,我們很少看到,有一個行業如核電一般,視同行為死敵。”的確,行業內的不同觀點,不僅影響了政府部門的決策,也影響到公眾對核電的信心,甚至影響到國家對發展核電的決心。其深層次的原因,還是我國核電產業的體制現狀與我國核電產業的定位,發展政策和政府宏觀調控方式上存在著矛盾,如果不從體制這個根本和關鍵因素上著手解決問題,今天所謂的“三代”技術之爭就會演變成為明天的“四代”技術之爭。長此以往,我國核能事業的發展就難有穩定發展的基礎。
      核電行業目前的體制現狀從形成的開始就缺乏頂層上的統籌考慮,破字當頭,屬于摸著石頭過河。大亞灣核電站建設在1986年從原電力部移交到核工業部,當時國家的政策是核電的發展由核工業部主管,水電部、機械部等部門配合。按照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鵬同志的說法,這是“一個大的想法”。1994年,為了解決大亞灣的內銷電價問題,調動國電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大亞灣核電站的中方股權按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45%,廣東省45%,中國電力國際投資公司(由電力部領導)10%的比例進行了分配,組建了中廣核集團有限公司。這本來是核電企業股權多元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一次很好的嘗試。中廣核成立時的定位也十分明確,就是以核養核,在廣東滾動建設核電站。隨著之后的多次管理關系上的演變,到2011年,中廣核的國有股權被國資委全部劃走,成為國資委直接出資的中央企業。在這個過程中,中廣核在核電的建設、運行和技術,乃至鈾資源保障等方面不斷發展,打破了由一個主體(中核總、中核集團)統一布局安排核電產業發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了能與中核集團競爭的核電設計、建設、運行體系。
      2007年,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成立,被稱為“我國核電產業體制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組建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的目標是按照國家受用先進技術,統一技術路線的原則,通過第三代先進核電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建立核電技術研發的平臺,形成中國核電技術品牌。當時,也提出了通過總體規劃和協調,優化整合國家核電產業技術資源,為構建核電專業化、標準化和系列化發展體系創造條件,促進核電市場化和產業化建設。但是,除了組建時整建制地把中核集團的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劃入,之后的資源整合就再也沒有什么建樹。2009年3月,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炳華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科技界委員聯組會上發言,呼吁整合資源,形成具有研發、設計、項目管理、運營及核能系統供應能力的專業化核電“國家隊”。但在2014年的工作會上,王炳華提出公司未來發展將“以核電等先進能源技術研發為核心,以電源投資、建設、運營為基礎,建設成科技創新型、國際化發展的能源企業集團”。顯然,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的定位和發展方向正在發生變化,國家的核電研發平臺和國家的核電品牌正在成為一個企業的競爭資源。
      反觀中核集團,雖然在與中廣核的競爭中流失了一批技術骨干,在核電廠址和核電項目上處于被動,在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的組建時被劃走了一個設計院,但其保存的完整核科技工業體系并沒有受到大的沖擊。我國另兩個核電技術骨干研發機構——原中國核工業第二研究設計院和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仍保留在中核集團。從自主設計秦山一期30萬千瓦核電站實現我國核電的起步,秦山二期60萬千瓦商用核電站的跨越發展,到百萬千瓦級核電站的成功出口,我國三十多年核電發展的歷史經驗和成就也積淀在中核集團。無論是從發展的基礎,還是從發展需求來講,中核集團從事核電的創新發展,也就勢不可擋。
      國際經驗表明,分散的核電體制必將形成多家系統供應商,多種技術路線長期共存的局面。美國采用了分散的核工業體制,上世紀80年代,美國國內有西屋,GE,CE,B&W等四家核動力反應堆系統供應商,多家核電業主,美國核電技術路線有壓水堆、沸水堆兩種不同堆型,多種不同機型。日本的體制與美國相似,國內也存在多家系統供應商和多種堆型。而俄羅斯、法國、韓國采用單一系統供應商,國內不存在技術路線分歧問題。核電技術是核電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根本,不可能無條件與競爭對手共享,這是在分散體制模式下、競爭環境中必然形成的結果。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重大理論創新以來,按照“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的精神,有分析認為我國核電的發展,應由企業自行做主選擇擬建的機型,只要通過國家和安全部門的審查,符合國家核電發展規劃的要求,政府不必干預。這是核電發展全面市場化的一種選擇。
      但是,核無小事。核電作為新興科技戰略性產業,采取各行其是,遍地開花的調控方式,有其弊端。特別是對于國有企業,競爭同向,資產同質,重復建設、資源分散,實質是體制上的內耗。而且,核電產業的全面市場化對政府的行政管理和安全監管上都提出了深層次的挑戰,國外行得通的在國內也許就會水土不服。而且,與俄羅斯、法國、韓國相比,美、日這種分散體制環境中成長的核電企業并沒有更加高效率、低價格、高質量,并不適合當前核電工業全球競爭的大背景、大形勢。當前,我國核電產業最重要的是成為名副其實的核電強國,建設世界一流的核科技工業體系,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核電品牌,并確保國內合理的發展節奏。面對這樣的目標,最重要的是夯實我國核電科技工業的發展基礎,而不是搞多套體系,重復建設。因此,資源整合、集中力量是當前和今后很長一個時期我國核電產業組織的最優路徑。
      這也符合國資體制改革與國企改革的大方向。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不斷增強國有企業的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提出了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支持有條件的國企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資委黃淑和副主任今年2月在《求是》雜志上發表文章提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以產業資本投資為主,著力培育產業競爭力。”據了解,國資委正在研究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組建思路,也強調要強化產業聚集和資源整合,推動涉及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等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國有企業發展壯大。核電產業可以由企業改組或重新組建資本投資公司,這為統籌我國核能事業發展提供了現實可操作的途徑。
      整合資源、集中力量有利于核電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核電是核工業這一鏈式產業的重要一環,核電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天然鈾、核燃料、后處理等環節。整合資源有利于統籌核工業產業鏈各個環節,根據核工業產業發展基礎合理控制發展節奏,不大起大落,促進可持續發展。整合資源,將國內核電研發力量、人才和經費等資源統籌利用,不僅可以優化資源配置,直接促進核電技術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也可以更加有效地促進產業鏈和創新鏈的配合,使我國核科技工業長期以來積累的技術和基礎工業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核的技術創新方興未艾,需要持續的投入,整合資源、擴大經濟規模有利于增強企業實力,為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提供更堅實、更完善的資金鏈配置。
      同時,整合資源、集中力量有利于提升專業化水平、培育核安全文化、提高核應急能力。核電企業如果開展太多的非核多元化業務必然影響核產業的專業化,難以形成以核安全為核心的制度和文化。如日本的核電產業,54臺核電機組分散在9家電力公司,福島核事故的發生,暴露了這種高度市場化體制的弊端與局限性。東京電力公司對核電的管理接近于常規電力生產,對核電支持體系建設和事故預防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應修建的高防浪堤也沒有安排。同時,業主核電規模太小,核應急支持能力和經驗不足,是造成核應急不力的主要原因。國際原子能機構和日本國內的調查均認為,福島核事故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本可以避免。所以,為了確保核安全,核電企業必須保持“核”的特色,規模不宜過小,非核業務比例不宜過大,管理上也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能源企業。
      有人擔心,整合國內的核電企業將導致核工業市場化程度降低。在當今市場化和國際化的大背景下,核電作為能源結構的組成部分之一,要與煤電、水電以及風電、太陽能等能源品種競爭。國家設定了0.43元/千瓦時的核電標桿電價,核工業企業在核電項目開發過程已不得不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勞動生產率。同時,核工業當前面臨的是國際化的市場競爭環境,要直接面對阿海琺、俄羅斯原子能公司、西屋公司等國際核工業巨頭,如英國、阿根廷等項目均與國外企業直接競爭,小型堆也面臨著與國際對手同臺競技,在國際市場的競爭環境中核工業并不會缺乏發展的活力、壓力和動力。
      我國的核電產業發展了30年,已經打下了核電創新發展的基礎。新世紀之初,我國核電產業難得的發展機會,可惜由于體制原因,內部意見不統一影響了自主發展的方向,爭吵阻礙了自主創新的進程。有人尖銳的指出,中國自主核電品牌至少因此延遲了十年。當前,我國將核電走出去已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核電發展再一次迎來了重要的機遇期,也需要再來“一個大的想法”。核電產業應該認真反思歷史的經驗教訓,結合核工業自身規律的進一步認識,著力解決體制弊端,為我國加快向核電強國努力邁進奠定牢固的基礎。

轉載注明:中國核電信息網

我來說兩句
網名: 您的聯系方式: (電話,手機)
驗證碼:
查看評論(0)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