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核電是我國必由之路 重啟審批項目可能性大
來源:中國廣播網 發布日期:2012-05-08
中廣網北京5月7日消息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日本國內的50座核電站機組全部停運,意味著日本42年后再次進入"核電缺失狀態"。時隔一年,福島事故在全世界范圍內掀起的核恐慌,仍然難以從人們心頭抹去。
而在日前舉辦的"核能發展和核安全"科普講座上,中科院院士、核物理學家王乃彥表示,核電技術仍然安全可靠,且能夠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核電發展
不能因噎廢食。對目前全球在建核電機組最多的國家--中國,核電發展前景如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張煥波對此進行了解析。
張煥波:雖然目前日本已經完全停止核電站的運行,但這只是一種例行的檢查,并不代表它未來不繼續運行核電站,也不代表它未來不進行先進核電站技術的發展和運營。
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有能源結構調整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需要,我們需要發展核電。目前在全球440個核電站中我國僅占全球3%,而我們能源消費占到了全球能源消費的20%,目前我國的核能在能源的比例才1%,低于國際上5.5%的比例。
另一方面,核電是一種高效并且安全的技術,我們從2006年引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核電技術,與日本大地震發生事故的核電設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那是60年代
的核電技術,我們是2005年開發的最先進的技術,它的安全性是可以保證的,它可以在發生嚴重事故時,在沒有人工干預情況下72小時安全運行,保證冷卻,
不會讓核物質泄漏。從這兩個方面來說我們未來發展核電也是必需的。
世界核能協會相關人士曾預計我國將在本月重啟核電審批,張煥波認為,核電審批開閘可能性是存在的。
張煥波:前幾天有報道說到2020年中國核電調整發展8000萬千瓦。如果這個屬實的話,在近期進行審批開工建設新的核電站是有可能,因為當時運行的核電站和已經核準開工建設的,包括已經核準但開工未建設的所有加起來大約只有4500多萬千瓦。
核電站的建設周期是非常長的,要5-8年的時間,倒推一下2012年或者2013年應該會有新的核準。核電站建設設施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而投資也非常大,帶
動的勞動力也非常大,具有海納的經濟拉動效應。但是發展核電最主要的還是安全、高效的利用核能,而且通過核能的研發也可以帶動我國總體的科研技術水平的提
高,裝備制造能力可以帶動我國系統性自主創新的提高。
在中國核電項目發展過程中,需要注意幾方面的問題。
首先在整個核電的發展建設運行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原則,在核電的設計、建設、運行全過程中消除一切的隱患。核電的發展一定掌握好規模
和節奏,不能過快,不能把速度和規模放在第一位,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應當把應核準和開工建設的項目用最先進的標準進行檢查,解決了問題以后再進行下一步
的建設。
其次要強化核電的配套能力建設,通過統籌核電發展的規劃與燃料、制造等方面的消息,應該將三代核電標準化發展納入國家
產業立法和戰略規劃,建議將核電標準化納入正在制定的原子能法、核安全法和核管理條例等,編制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時,也應該在核電項目的安排和布局上
適應示范標準批量的節奏要求,為標準化發展創造條件。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