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業的“老母雞”是怎么來的?
來源: 中國核工業
發布日期:2019-08-09
核工業一路走來,與共和國一同成長。其間既飽含創業艱難百戰多的坎坷,又不乏令人蕩氣回腸的激情時刻,既洋溢著自強奮發的主旋律,又體現著海納百川的博大精深。本欄目每日對核工業史上的1件大事進行回放和述說。盡管遠不足以反映全貌,卻可管窺中國核工業的成長歷程。
1955年7月,成立國家建委建筑技術局,籌備以蘇援反應堆和加速器為核心裝備,新建中國綜合性原子能科學研究基地。1956年5月工程開工,1958年7月建成,9月交付使用。
1958年為“一堆一器”發行的郵票
良好的起步
發展核工業,研制核武器,首先要研究掌握核科學技術。1950年5月19日,中央政府就批準成立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開展核物理和放射化學研究,為核能應用準備條件。1955年1月,中共中央作出發展核工業的戰略決策后,考慮核工業發展需要特殊條件,又決定另建新的核科學技術研究基地。
1955年10月,經中央批準,選定在北京西南房山坨里興建一座核科學技術研究基地,并將蘇聯援建的7000千瓦重水型實驗性反應堆和直徑為1.2米的回旋加速器放在這個基地中。為了加強對建設工作的領導,國務院成立了以劉偉為局長,張獻金、錢三強、馮麟、羅啟霖、力一為副局長的國家建委建筑技術局,直接負責新基地的建設和各類人員的選調工作。
近代所的建設,是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點建設項目。建設過程中,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和各有關部委、省市的大力支持。從選址到土建、安裝,只要新基地需要,各地一律大開綠燈。在建設工地,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完全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當基地進入全面施工階段時,彭德懷、賀龍、聶榮臻副總理和中央書記處書記、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市長彭真都曾親臨現場指導工作。
為了確保工程質量,按時完成建設任務,根據聶榮臻副總理的指示, 決定成立由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鄭天翔掛帥,主管核工業的三機部(后來改為二機部、核工業部)副部長劉偉、建工部副部長楊春茂、北京市土建二公司經理趙英豪、建工部第一設備安裝公司總工程師李延林等人組成的工地黨委會,統一指揮新基地的建設。工地黨委每周一次例會,及時協調解決工程建設中的重大問題。
近代所占地八百畝,單項工程17項,實驗設施建筑面積為4.8萬平方米,另有相應的辦公和生活設施1.2萬平方米。這項工程1956年5月破土動工,到1958年7月,僅僅用了兩年多一點的時間,一座新的核科學技術研究基地就在昔日的荒灘田野上屹立起來。這個基地包括核物理(理論與試驗)、加速器物理與設計、核反應堆運行與物理工況研究、核化學與放射化學、放射性同位素制備、核電子學、輻射防護等學科。
1958年,陳毅為重水反應堆和回旋加速器落成剪彩
1958年9月27日,由蘇聯援建的第一座重水反應堆和回旋加速器落成,陳毅副總理親自剪彩。《人民日報》發表社論,稱我國進入了原子能時代。
1958年,毛澤東參觀我國第一座實驗性重水反應堆模型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意見反饋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