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和訊網 發(fā)布日期:2013-04-27
1986年4月26日,烏克蘭首都基輔以北130公里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機組反應堆爆炸,數百萬人受輻射影響,釀成迄今為止全球最嚴重的核泄漏事故。如今27年過去了,就在這片令人聞之色變的禁區(qū)里,由于人類活動的退出,野生動物反而保持著勃勃生機,且未發(fā)現(xiàn)變異物種。
什么吸引著“觀光者”?
日落時分,一輛大巴車在普里皮亞季河橋上停下。一行人走下車,靠在銹跡斑斑的橋欄上側耳傾聽。河水緩緩流淌,岸邊草木蔥郁,不時傳來鳥鳴。
鳥類學家保羅·戈留普聽出了黃鹀、黑頂林鶯、畫眉鳥、戴勝鳥、云雀和布谷鳥的叫聲。他興奮叫道:“果然如我所料!聽到那聲音了嗎?那里有一只丘鷸。”
橋下,魚兒不時躍出水面吞食蚊蟲,一只河貍警惕地游回巢穴。河水上游,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建筑在落日余暉中投下的黑色剪影,仿佛提醒著這群“觀光者”:這里并非純凈的原始森林,而是距離當年事故發(fā)生地不到3公里的輻射重災區(qū)。這水,這橋,這花草魚鳥,甚至小小的蚊蟲,都有放射性。
核事故發(fā)生后,以核電站為圓心、30公里為半徑的地區(qū)被辟為隔離區(qū)。其中,距電站最近的小鎮(zhèn)普里皮亞季全部居民緊急撤離,成為“死亡之城”。如今,烏克蘭政府將隔離區(qū)部分開放,允許18歲以上成年游客“一日游”。
戈留普一行共14人,包括來自英國和瑞典的動物學家、野生動物保護者和記者。他和烏克蘭妻子娜塔莎組織這次探訪活動,目的并非觀光,而是考察那些棲息在輻射之地的野生動物。
團隊導游是生物學家丹尼斯·維什涅夫斯基,來自烏克蘭,在“切爾諾貝利放射生態(tài)研究中心”工作。他對野狼“情有獨鐘”,曾多次深入隔離區(qū)追蹤和拍攝狼群。他告訴同行者,隔離區(qū)內有至少5個狼群,總數不少于30頭。他的相機鏡頭曾記錄下兩只野狼在普里皮亞季鎮(zhèn)中心列寧大街上散步,一頭野豬帶領一群小豬仔穿過足球場,白尾鷹在電站冷卻池上空盤旋。
科學家廣泛認同,由于遠離人類活動的干預,在過去20多年里,切爾諾貝利周邊隔離區(qū)實質上已成為歐洲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qū)”。這里安居著狼、熊、野牛、駝鹿、野豬、山貓、貍和野馬等野生哺乳動物,還有多種鳥類、蝴蝶和爬蟲,其中不乏珍稀或瀕危物種。
為何未見動物“怪胎”?
令科學家不解的是,這些半衰期長達數十年的輻射物似乎沒有對野生動物的繁衍生息造成太大影響。動物為何能在充滿核輻射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下保持生機?科學界尚無統(tǒng)一定論。
以美國得克薩斯理工大學放射生物學家羅恩·切瑟為代表的一派理論認為,核輻射對野生動物的影響,遠比不上人類活動帶來的破壞力。
切瑟和同事研究發(fā)現(xiàn),切爾諾貝利地區(qū)野豬數量在最近20多年迅速增長,達到核泄漏前的10至15倍。此外,對該地區(qū)野狼、兔子和駝鹿等動物的基因檢測顯示,核輻射沒有引發(fā)可遺傳的基因變異,動物自身的基因修復功能或許是原因之一。
不過,這一觀點遭到南卡羅來納大學生物學家蒂姆·穆索的反對。他認為切瑟的研究方法有誤,低估了核輻射對動物的傷害。
穆索和同事研究發(fā)現(xiàn),在核輻射發(fā)生后初期,切爾諾貝利地區(qū)的一些鳥類,如麻雀和金鶯,出現(xiàn)過羽毛失色,腳趾、喙和眼睛畸形等情況。此外,相比輻射水平偏正常的區(qū)域,高輻射區(qū)的鳥類物種多樣性要低一半以上,而大黃蜂、蟋蟀、蝴蝶和蜘蛛的多樣性也有所降低。
對于上述爭論,烏克蘭生物學家維什涅夫斯基傾向于認同切瑟一派的觀點。他根據自己多年來所見認定,隔離區(qū)內鳥類的數量和種類都不減反增,一些先前從未在這里出現(xiàn)過的瀕危鳥類,如藍山雀、雕鸮和黑鸛,如今在這里棲息。
他還強調,當地從來沒人親眼見過基因變異的動物“怪胎”。他認為,這是自然界物競天擇的體現(xiàn),因為那些受到輻射的不健康胚胎通常在母體中就夭折,即便出生,也會迅速死亡,或被食物鏈上端的捕食者獵殺。
開發(fā)生態(tài)旅游可能嗎?
隨著隔離區(qū)內野生動物數量增長,盜獵者也開始覬覦這片禁區(qū)。蘇聯(lián)解體后,切爾諾貝利隔離區(qū)被攔腰分成兩部分,北部歸白俄羅斯,南部歸烏克蘭。在北部,當局對隔離區(qū)實施嚴格管控,野生動物數量維持較好。而在烏克蘭這邊,由于火爆的“一日游”和相對松散的安檢措施,盜獵者常得以輕松潛入。
目前已發(fā)現(xiàn)有人在隔離區(qū)捕殺魚和野味,到集市上出售。連行蹤不定、極其珍稀的野馬“普熱瓦利斯基馬”也慘遭獵殺。
普熱瓦利斯基馬俗稱蒙古野馬,是世界上唯一未經馴化的野馬種群,上世紀60年代末已在蒙古絕跡,屬珍稀動物。1999年,31匹蒙古野馬在切爾諾貝利隔離區(qū)放生;2003年前,野馬數量增至65匹。但到2009年,10匹野馬被獵殺,遺骸在一座廢棄建筑內被發(fā)現(xiàn)。
維什涅夫斯基認為,如今烏、白兩國政府都有用于開發(fā)切爾諾貝利的項目計劃和預算,但對隔離區(qū)生態(tài)的關注卻相對稀缺。
“在烏克蘭境內的隔離區(qū),和環(huán)保相關的戶外作業(yè)人員只有大約100人,多數是護林員和巡警。當局無心關注切爾諾貝利周邊的自然環(huán)境。”他說。
在白俄羅斯,情況似乎略好。當局已經宣布隔離區(qū)為自然保護區(qū),有大約700人在區(qū)內保護野生動物,開展相關研究。但遺憾的是,研究數據不與國際社會分享,研究質量也因此顯得可疑。“沒有數據庫,沒有跨境生態(tài)考察的合作計劃。”維什涅夫斯基告訴《星期日泰晤士報雜志》。
他夢想有一天,整個切爾諾貝利隔離區(qū)被設立為自然保護區(qū),獲得國際認可,吸引基金以加固安檢、保護野生動物、開發(fā)如觀鳥、騎馬等生態(tài)旅游項目。
考察團領隊、烏克蘭婦女娜塔莎說:“我們需要了解這里正在經歷的一切,發(fā)現(xiàn)如何(像野生動物那樣)與切爾諾貝利共處,而不是被它壓垮。”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guī),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fā)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