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核集團總經理助理,中國核電黨委書記、董事長盧鐵忠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白宇
核能,作為安全、經濟、高效的清潔能源,在推動能源變革、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那么在全球能源轉型的浪潮下,核能未來有何發展前景?對于核能綜合利用,又有何發展路徑?就上述熱點問題,在2023年國際能源變革論壇召開期間,記者專訪了中核集團總經理助理,中國核電黨委書記、董事長盧鐵忠。
中能傳媒:此次論壇的主題是“合作共謀能源變革 共建共享綠色未來”,那么在全球能源轉型的浪潮下,各類電源品種在電力系統中的角色將發生何種改變?對于核電來說未來有何發展前景?
盧鐵忠:可以預見,各類電源品種在電力系統中的作用和地位將發生深刻變化和重大調整。傳統燃煤機組的功能將在“先立后破”的方針下完成由主力軍向預備隊的蛻變。風電和太陽能將成為我國未來電力系統的主體,并在短時間內快速發展。常規水電、氣電、生物質發電、抽水蓄能等產業形態也將積極發揮作用。
對于核電來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明確要求“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體現了鮮明的政策導向,行業前景預期良好。核電在世界發電量中已占據10%以上,我國僅約5%,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同時,未來15~20年,我國人均用電量和電氣化水平將進一步提高。立足中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中國核電正充分發揮核電低碳排放、能量密度大、基荷電力穩定,可有效提高負荷中心能源自給率等優勢,成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力量。
基于初步的能源需求分析,預計2030年和2035年,我國核電發電量應占全國發電量的7%和10%,對應核電裝機應達到1.1億和1.5億千瓦以上。展望2060年,核電裝機規模需要達到4.0億千瓦左右,發電量占比約17.5%,接近目前全球發達國家平均水平,貢獻二氧化碳減排20億噸以上。此外,通過廣泛開展核能綜合利用,將推動核能為更多行業提供綠色能源解決方案。
中能傳媒:剛剛您也提到了核能的綜合利用,那么核能的多元利用具體包括哪些場景?目前已取得了哪些成績?在具體發展路徑上應如何選擇?
盧鐵忠:核能綜合利用的內涵廣泛,應用場景多樣,除發電外,還可以用于同位素生產、城市供暖、工業供熱/供冷、海水淡化、核能制氫等。此外,在太空航行、深海探測、海島供能等特殊場景中,還具有持續性強、供能形式多樣等獨特優勢。核能綜合利用與高耗能石化行業耦合發展將進一步凸顯核能的“零碳”價值。
目前我們在核能綜合利用方面作出了諸多有益嘗試。如2022年4月,浙江秦山核電和山東海陽核電相繼完成首個供暖季任務,“一南一北”示范工程拉響了核能供暖“雙響炮”。再比如,通過技術改進,我們讓同位素生產等功能在中國核能產業中得到了生動實踐。
至于具體路徑,我認為應用高溫氣冷堆、小型反應堆是靈活實現核能綜合利用的必然途徑,也是我國核電形成體系化、型譜化、差異化產業格局的關鍵一環。
其中,高溫氣冷堆固有安全性高、蒸汽品質好、功率可根據用戶需求模塊化定制,用途廣泛。中核集團和清華大學攜手推動的世界上首座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已并網發電。目前,中國核電正在廣東省茂名市推動建設以60萬千瓦級高溫氣冷堆為能源核心的零碳產業園,實現核能與石化產業耦合發展,打造新發展理念樣板工程。
此外,“玲龍一號”是首個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安全審查的小堆技術,具有小型化、模塊化、非能動等特點,建造周期短、成本低、占地小,尤其是適用于海島供能、海洋資源開發等不適宜大堆建設的場景,將與大型壓水堆形成互補發展的良好局面。目前,“玲龍一號”全球示范工程首堆已在2021年開工,預計在2026年如期投產。
中能傳媒:為實現平衡發展,核能產業應如何協調安全性和經濟性的關系?
盧鐵忠:首先,安全是核工業的生命線,核能技術發展吸納生產工藝及設備設施迭代、建造水平的進步,在設計上不斷優化改進,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正在努力提升項目的經濟性。
其次,科學有序的核電發展規劃和成熟高效的工程建造計劃能夠使項目建設進度保持適宜的節奏。基于研發設計、建筑安裝以及主設備配套能力,科學統籌核電發展規劃,制定與能力相匹配的建造計劃,應用高水平的項目管理體系,可以保持適宜的批量化建設節奏,實現在保障建造質量的前提下大幅縮短項目建設周期,有效控制成本,大幅提升項目經濟性。
另外,建立成熟、穩固、專業的產業人力體系是提質增效的又一重要途徑。經過30多年的努力,中核集團已培養出20多萬人的高素質核能人才隊伍,這支隊伍是保障建設計劃高效執行、工程項目高質量建成的關鍵支撐,是我國核能事業規?;l展和全產業鏈構建的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