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原子能機構發布2021年核領域十大事件
來源:中國能源報 作者:趙紫原 發布日期:2022-04-07
國家原子能機構3月28日在京舉辦首屆季度論壇,并發布“2021年核領域十大事件”,其中7件與核能科技研發和應用相關——包括“華龍一號”海內外首堆分別投入商業運行,田灣核電站7號、8號機組和徐大堡核電站3號、4號機組開工,中國北山高放廢物深地質處置地下實驗室開工建設,“暖核一號”在山東海陽投運,我國大陸首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安全發電30年,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并網發電,以及國家分別授予王大中、彭士祿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和時代楷模稱號。
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董保同表示,我國核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至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成功走出一條自立自強的道路。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推動我國核能高質量發展,是核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董保同強調,國家原子能機構歷來高度重視核科技研發工作,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推動我國成功掌握第三代采鈾技術、新一代CF3核燃料元件制造技術、三代核電華龍一號、高放廢液玻璃固化技術等,為提升我國核科技水平、促進核工業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按照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三新一高’的要求,我國核工業在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立足實現核科技自立自強等方面,還有不小差距。”董保同坦言。
作為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的戰略基石,核科技在大國戰略競爭中的地位作用正在進一步凸顯。在核科技發展戰略方面,中國工程院院士羅琦表示,技術發展的根本遵循是自主創新,實現核科技自立自強的基礎在于全方位加強核領域基礎研究,在科研經費、人才培養、專項建設、基礎研發平臺搭建以及創新實驗室設立等方面加強投入。
針對我國核能發展現狀與趨勢,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指出,隨著核電技術不斷突破,安全性、經濟性進一步提升,核能綜合利用范圍將進一步擴大,小型模塊化反應堆也將在供電、供熱、工業制氫、海水淡化等多個應用領域迎來重要發展機遇。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