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團參展西安軍民融合科技創新展側記
來源:中國核工業報 發布日期:2016-09-29
“中核集團9臺在運核電機組2013年共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500萬噸,相當于北京市全部機動車15年的排放量,相當于北京市全都栽上樹……”在陜西西安舉辦的軍民融合科技創新展覽會上,中核集團展臺大屏幕播放的動畫宣傳片,以簡單的幾句話揭示了核工業與經濟社會發展、人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9月24日~26日,以“華龍一號”領銜的核工業、核科學技術展品亮相軍民融合科技創新展,處處體現出其貼近生活、造福于民的方面。
“大”展品
講到這次軍民融合科技創新展上的“大塊頭”,當屬中核集團展臺的“華龍一號”核島模型。該模型邊長3.5米,一亮相就讓三秦大地的人們直呼“大飽眼福”。它的到來也讓展覽會的核工業板塊顯得格外“高大上”。
“這個模型反映了核電廠核島內部的情況,再加上我們的講解介紹,觀眾能更深入、系統地了解核電。”展臺工作人員介紹說。與該模型一起展出的還有CF3燃料組件模型、“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電5號機組的展板,讓嘉賓、觀眾從上下游產業鏈到現狀,全面了解“華龍一號”。
核工業的“大”可不單單是展品的體量大。一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的總投資約為300億元,會對我國裝備制造業產生明顯的拉動作用,建成后還會貢獻大量的清潔能源,改善當地環境,支持經濟發展。“華龍一號” “走出去”的成績也不一般,如今已經在巴基斯坦開工建設,未來還會走到更多國家。
9月24日下午,參加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年會的院士嘉賓們來到曲江國際會展中心A館,在“華龍一號”模型前駐足觀看,并詢問了它的安全性、經濟性等方面的情況。當聽到其多項全新技術特征、國產化率已經達到80%以上、國內外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等情況時,紛紛點頭稱贊。
“近”生活
核工業板塊同樣吸引著普通民眾的眼球。9月24日下午,一批小學生來到會展中心,這時的科技互動體驗區(B4館)里面正進行著VR互動、艦船模型、航模飛行表演等活動,著實令這些小軍迷們“驚艷”。 “核我探秘”的展板同樣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從“兩彈”元勛到魅力核電,從同位素、放射性到核醫學,讓他們感受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核工業、核科技。
在了解到質子治療系統、小型多功能模塊式反應堆等項目帶來的好處,以及其目前尚處于籌建、準備階段并未發揮作用的現狀時,一位觀眾表示:“軍民融合展讓我看到了很多先進科技,也了解到其是怎樣造福于民的。希望這些高精尖科技能加快轉化為實物,讓我們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
本屆展覽會還專門設置了陜西省軍民融合專題展,核工業在陜西的單位也積極響應。“我們在核領域主要是為核電廠、核設施提供輻射監測系統、環境監測系統等儀表及維修維護的全程服務;在民用領域主要有火災自動探測報警控制、智能樓宇安保等系統。”在陜西專題展出的中核集團西安核儀器廠的工作人員介紹說,“我們是國內最早研制生產火災報警的企業之一,目前已經形成了3大系列120多種產品,遠銷國內外。這也是我們軍民融合發展的成果。”(文 高玥 影 陳瑩)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