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揭幕战/曼联 乌龙球/篮球直播360/2026世界杯在哪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首      頁 核電新聞 政策法規 聚焦核電 核電站一覽 國產化 核電技術 招標信息 專家點評 人物風采 核電視頻 技術論文 供應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處理 工程圖片 走進核電 供應商名錄 核科普 會議會展 合作交流 政經要聞 網上展臺 核電圖書 企業招聘 求購信息
您的位置:中國核電信息網  >  國內核訊  > 中國研世界最先進核技術 已令俄都無法追趕

中國研世界最先進核技術 已令俄都無法追趕

來源:新浪軍事 發布日期:2016-05-12

  如果大家了解核武器的話,會知道二種說法:核裂變,核聚變。兩者雖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原理卻完成不同。核裂變原理激發原子進行連鏈裂變反應,以釋放巨大能量,這就是原子彈的基本原則。核聚變原理為利用兩個原子核之間的距離非常接近時,它們的吸引力才大于靜電斥力,可能聚合到一起同時放出巨大的能量。具體方法,就是讓原子彈做為起暴器,制造一個超高溫高壓的環境,讓氕、氘進行核聚變反應,這就是成為氫彈原則,也被稱為熱核武器。

  這兩種方式都可以釋放巨大能量,其中核裂變較好控制,于是出現可控核裂變技術,也就是目前的核反應堆,人們可以利用其巨大的能量,用于發電等目的,也就是進行和平利用。核聚變則難以控制,目前尚無法進行和平利用,但人們試圖實現可控核聚變的夢想一直沒有停過,因為它太有吸引力了,它利用的不是鈾或钚等非常可怕的材料,而是海水中的氘和氚,屬于氫的同位素,可以說非常的安全與環保。

 人類早期核研究項目之一,即核聚變,與核裂變的地位同等重要,最早的可控核聚變研究設備于上世紀50年代,于原蘇聯建成,當稱為托卡馬克裝置,可惜其后的研究陷入了非常大的困難之中。

  這種困難最終導致其成為純正的科研項目,成為前沿技術,也展開相當高水平的國際合作工作。

  中國在1956年制定的“十二年科學規劃”中,將核聚變研究列入其中,1978年又成立了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所,主要從事高溫等離子體物理和受控熱核聚變及其相關高技術研究,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建成了中國環流器一號HL-1以及HT-6B、HT-6M等一批有影響的聚變研究。


  上世紀90年代初,俄羅斯研究機構將T-7型托卡馬克裝置贈送給中國,這屬于國際合作的一部分。中國稱為HT-7超導托卡馬克裝置,這是一個可產生長脈沖高溫等離子體的中型聚變研究裝置,一直使用到2013年5月才正式退役。

  本世紀前后,人們開始將核聚變研究的方向轉向利用超導技術,創新一個進行可控核聚變的環境,由于中國在超導技術領域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所以提出了EAST項目,中文意思是“先進實驗超導托卡馬克”,這是中國自行設計研制的國際首個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雖然美國人搶先已建成了同類設備,但在體積及性能上,與中國相差很遠。由于這一項目在設計上的先進性,引得國外的同行紛紛加盟,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合作項目。


  2006年,EAST成功進行了工程調試,后來從2011年開始二期工程建設,到2015年初,這個試驗裝置不是一次建成,而是要分成幾期進行,不斷進行升級與完善。

  當然了,這只是試驗裝置,主要用于技術研究,中國下一步的目標認為:試驗核聚變裝置,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也稱為CFETR,有望在2020年前后啟動,或者說,向實際應用再近一步。

  從目前的情況看,可控核聚變技術變成現實已不是夢想,也許10年到20年即可以看到成果,核聚變反應將在中國人手中變成現實,這對于中國的意義非常大,不僅會有價格低廉的電力,也將中國軍艦擁有一個非常可靠與穩定的動力!

  以前俄羅斯在這一領域絕對是第一的,更是中國的老師,如今卻已落后于中國,差距早已到了追趕不及的水平,只能利用國際合作的機會,向中國學習相關的研究成果,這點上不算丟人。

我來說兩句
網名: 您的聯系方式: (電話,手機)
驗證碼:
查看評論(0)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