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揭幕战/曼联 乌龙球/篮球直播360/2026世界杯在哪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首      頁 核電新聞 政策法規 聚焦核電 核電站一覽 國產化 核電技術 招標信息 專家點評 人物風采 核電視頻 技術論文 供應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處理 工程圖片 走進核電 供應商名錄 核科普 會議會展 合作交流 政經要聞 網上展臺 核電圖書 企業招聘 求購信息
您的位置:中國核電信息網  >  國內核訊  > 未來五年三代核電將是市場主流

未來五年三代核電將是市場主流

來源:中電新聞網 發布日期:2015-12-01

   “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進一步明確了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思路。目前我國在運核電機組27個,在建核電項目26個,在建機組規模世界第一,總裝機規模位居世界第四。按照《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年中國規劃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2015至2020年間預計年均開工核電機組6臺左右。在新開工的機組中,曾經為我國核電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的二代加核電將謝幕,三代核電成為“十三五”核電發展的主流路線

田灣5、6號機組或為我國最后的二代核電機組

  近日,國家核安全局向江蘇核電有限公司發布《關于田灣核電廠五號機組FCD前檢查的通知》,這標志著田灣核電站5、6號機組建造許可證相關支持文件技術審查基本完成。

  按照相關政策規定,二代核電站此后將不會再在中國大陸地區開工建設。目前,田灣5、6號機組所用機型尚可選擇,如果選用“二代加”機型,那么,田灣5、6號機組將成為我國最后開工的二代核電機組。此后,以AP1000和華龍一號為代表的三代核電技術將在未來中國核電大規模發展中,接替二代核電技術成為我國核電站的主角。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核能科學與工程管理研究所副教授俞冀陽表示,我國二代核電發展過程中,通過消化國外最新技術,達到了批量生產的能力。我國“二代”與“二代加”核電技術,融合了多個國家的多種技術。

  在引進核電技術的基礎上,積極進行自主研發,以CNP1000和CPR1000為代表的、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機型大大降低了核電站的單位投資,同時保證了核電站運行的安全性。

  比如CPR1000,是以20世紀80年代大亞灣引進法國三環路M310技術為基礎,結合多項重大技術改進研制的二代加堆型,被稱為“改進型中國壓水堆”,特點是數字化儀控,設計壽命60年,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二代加核電技術的代表。

  我國在運及在建的絕大部分核電機組,其技術水平在二代機組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如設計上引入概率安全分析,采用數字化儀控設備,提高電廠事故應對響應能力等,是更具有安全保障的二代核電機組。

  俞冀陽表示,我國已經運行的所有二代機組,安全性都是有保障的。數據顯示,中國超過177堆年(截至2015年1月1日)的安全運行記錄中,絕大部分也是由二代加機組貢獻的,中國核電運行20年,至今未出現過任何一起二級或二級以上的核電安全事故。

二代技術曾引領我國核電大發展

  第二代核反應堆單一核電機組的發電能力大幅提升至百萬千瓦級,是第一代核電機組的上百倍,是核能發電商用的絕對主力。全球400余臺現役核電機組中,絕大多數仍然采用第二代核反應堆。我國核電的發展二代核電同樣功不可沒。

  過去20年,二代核電技術引領了中國核電首輪發展,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業績,奠定了中國核電技術研發的基礎。

  從自主設計的秦山一期工程30萬千瓦機組1985年開工建設后,1987年8月開工的大亞灣核電站是我國大陸第一座百萬千瓦級大型商用核電站,開啟了我國對于國際二代核電技術引進的大門。“九五”期間,我國有4座核電站陸續開工。2005年末,中核集團核二院以設計總承包的形式承擔了廣東大亞灣嶺澳二期的建設。完全由中國人自己設計的嶺澳二期采用了“翻版+改進”的設計思路,中國“二代加”核電設計能力得到世界的承認。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間,采用二代加核電技術的堆型成為投運和在建核電站的主流。即使到現在,全世界投入商運的400多臺機組中,三代核電機組依然不多。

  我國在運27個核電機組中絕大部分也采用二代與二代加核電技術,這些現役的第二代反應堆,都是經過長期考驗的技術成熟的堆型,安全水平經過提高符合相關安全標準。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它們也會在中國核電市場占據重要的份額。

二代核電是自主研發三代核電的基礎

  2007年中國宣布引進美國AP1000三代核電技術,并興建四臺AP1000核電機組作為國產化依托項目。事實上,我國自主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的根在二代核電技術上。在第二代基礎上研發的先進輕水堆核電站稱為第三代,第三代核電技術是第二代核電技術沿著提高安全性和經濟性的方向不斷改進的結果。

  我國核電企業通過二代核電機組的批量化建設掌握了核電站的設計技術和裝備制造工藝,絕大部分核島主設備均實現了國產化,中廣核董事長賀禹在接受采訪時曾說,我國已實現二代改進型核電設備的全面國產化,國產化率達到85%,并且達到了8~10臺套的批量制造產能,核電運營業績已達到并保持在世界先進水平。

  俞冀陽認為,我國引進國外二代核電技術,通過消化吸收,自主化地掌握了三代核電技術。
 
  目前大家熟知的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正是中核與中廣核通過引進法國馬通M310核電技術,經過多年運行過程中的改進,大幅提升核電技術研發綜合實力后而研制出的。

  有人認為,我國從二代核電技術到三代核電技術過渡較快,主要原因是福島核事故以后,對核電安全性的要求上升。但俞冀陽認為,二代向三代甚至四代發展是核電安全性提高的必然要求。

  第三代反應堆在理論上具備更高安全性,是目前核電發展的主力。國內AP1000、“華龍一號”等示范項目都在建設當中。

我來說兩句
網名: 您的聯系方式: (電話,手機)
驗證碼:
查看評論(0)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