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報 發布日期:2014-03-19
能源問題關系國計民生,是每年全國“兩會”備受關注和期待的領域。我國能源保障和產業結構調整任務繁重的現實,以及霧霾天氣頻發等環境問題,正倒逼能源產業盡快完成結構調整、提升能源效率,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提高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發展智能電網和分布式能源,鼓勵發展風能、太陽能,開工一批水電、核電項目,加強天然氣、煤層氣開采與應用等。”今年全國“兩會”眾多代表委員關于能源發展問題的議案及提案,讓能源生態化建設熱度進一步升溫,正掀起一場能源領域的“綠色革命”。中國能建鑄就了三峽水電工程、特高壓智能電網、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風光儲輸等一座又一座世界綠色能源建設豐碑,必將在能源“綠色革命”時代到來中,銳意進取、奮發有為。
常規能源打造“綠色升級版”
今年全國“兩會”提出要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煤電、水電、核電等常規能源將在新一輪產業發展中實現“綠色升級”。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能建”)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丁焰章表示:“能源行業應該開展幾項重要的工作:建立以電為中心,以大型煤炭基地、大型水電基地和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為重點的能源開發格局;轉變能源的消費方式,提高電能在終端消費中的比重;推進終端節能消費,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大唐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陳進行表示:“推進能源消費方式轉變,提高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無疑是節能減排、治污治霾的有效途徑?!苯陙?,我國在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技術領域取得較大進步,中國能建建設的一批大容量、高參數火電機組相繼建成投產,在火電領域的“綠色升級”過程中,正在研究和推廣700℃超超臨界發電、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燃燒、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碳捕捉與封存等綠色火電關鍵技術。
1月26日,中國能建承擔全部機組安裝任務的云南龍開口水電站工程3號機組正式投產,至此,該水電站全部5臺360兆瓦機組全部投產發電,創造了2014年我國水電建設“開門紅”;同時,其承建的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等工程也進展順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東方 電氣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王計表示:“在巨大的能源需求壓力下,今年大水電或許將迎來‘最后的晚餐’。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的裝機容量有可能再創新高。”中國能建承建了國內近4成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在水電技術上,正努力攻克復雜地質條件下超高壩筑壩、超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百萬千瓦級混流式水電機組安裝、調試等綠色水電關鍵技術。
“我國電力需求面臨兩‘大’——增長空間大、結構調整壓力大。”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賀禹認為,“巨大的電力需求必然會給生態環境和資源帶來極大的挑戰,以煤電為主的電力結構不可持續,需要大力發展核電等清潔能源?!蹦壳?,AP1000成為內陸核電啟動鍵,中國能建承建我國首座AP1000核電站非能動壓水堆常規島、第四代實驗快堆核電站常規島等工程,力爭在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商運、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示范、快堆核電站常規島等綠色核電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核工業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孫勤指出:“中國核電產業正在走出福島事故陰影,2014、2015年預計每年將有4-6臺機組開工,‘十三五’時期年開工機組數預計將達到6-8臺?!痹谶^去的一年,中國能建憑借陽江核電站項目成功進入核島安裝施工領域,旗下設計、施工、裝備企業協同建設的海陽、臺山、紅沿河、防城港等一批核電項目紛紛實現重大里程碑節點,大力推動著核電發展提速。
新能源構筑“綠色政策體系”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發展迅猛,已經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太陽能發電裝機的增速亦位居全球首位。中國能建建成世界最大的離網光伏電站、世界單機容量及總裝機容量最大的純燃生物質發電站、世界最大的國家風光儲輸工程、世界最大的地下分布式電站、世界上一次性投產最大的垃圾發電站以及國內首個海上風電場等工程,積極研究應用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和風光儲輸、分布式發電等綠色新能源、新技術發電關鍵技術。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謝克昌院士認為:“要把新能源技術和產業的發展作為我國能源安全的長期戰略要點,從科技、政策、體制等方面推進可再生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穩步發展?!?/P>
針對新能源這一能源生態化建設的“綠色之路”,部分代表委員認為,無論風電、光伏發電還是生物質能的高效利用,都要強調多種主體參與,并加強政策體系的引導作用。
“應該將新能源利用納入城鎮化發展規劃,加強政策引導?!比珖f委員、中南電力設計院副院長尹鎮龍建議,“城鎮化給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大力發展新能源也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P>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明陽風電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張傳衛希望進一步加大產業支持力度、強化政策激勵措施,提高可再生能源應用比例。
據了解,由中國能建與該公司聯合建設的全國目前唯一結合海島新能源綜合開發的示范性項目——廣東珠海桂山海上風電已開始實施,第一期100兆瓦工程有望今年投入運營。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太陽能光伏再次成為能源產業討論的焦點,尤以分布式發電最為明顯。部分代表委員建議,我國應加快啟動太陽能光伏市場的發展與應用,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有關數據顯示,國家計劃2014年實現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4吉瓦,其中分布式發電8000兆瓦、光伏電站6000兆瓦,預示分布式發電市場將成為新能源主戰場。
業內人士認為新能源汽車實際上已涵蓋在新能源的表述之中,在節能減排方面被寄予厚望。全球最火的電動汽車企業美國特斯拉公司日前宣布在中國正式接受預定,更是引發了代表委員的熱議。全國人大代表鐘發平認為:“政策應大力扶持混合動力汽車產業發展。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道路上,混合動力車作為最具產業化條件的新能源汽車,是解決我國能源困局最現實有效的途徑?!?/P>
在關于生物質資源如何合理高效應用的熱議聲中,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邢新會強調:“要更加注重腳踏實地,加強基礎研究,通過國家和地方兩級政策引導,加強生物質資源轉化以推動新能源發展。”
跨區電網鋪開“綠色大通道”
“有網無電送”、“有電送不出”、“棄風限電”等問題被代表委員們廣泛提及,跨區域構建連接全國各類大型能源基地和主要負荷中心、破解新能源并網消納問題的堅強智能電網成為眾所期待。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振亞建議在國家層面制定智能電網發展規劃,加快建設一批急需的特高壓和智能電網重點工程,實施“一特四大”戰略,通過特高壓電網在全國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實現“煤從空中走,電送全中國”,并全面推進電能替代戰略。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助理喻新強認為:“我國要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實現遠距離跨區輸電;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大力發展新能源、智能電網和分布式能源,提高電能在終端消費中的比重?!?/P>
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特高壓、跨區域電網及智能電網建設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中國能建承建我國“兩交六直”特高壓、首座物聯網技術智能變電站等特高壓智能電網工程,參與完成的“特高壓交流輸變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榮獲國家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積極研究實踐1000千伏交流/±800、±1000、±1100千伏直流特高壓輸電、柔性交直流輸電、大規模間歇式電源并網、智能化輸配電等綠色電網關鍵技術。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發展特高壓等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先進輸電技術,進一步擴大西電東送規模。據了解,國家電網公司規劃到2020年建成“五縱五橫”特高壓骨干網架和27回特高壓直流工程,滿足5.5億千瓦清潔能源送出和消納的需要。
近期,中國能建參與建設的“川藏聯網”工程全面開工。這是繼青藏電網聯網工程之后,又一條西藏電力進出大動脈和又一項穿越高寒、高海拔地區的重大輸變電工程。“這項工程既可以解決有電可用的問題,也可以解決有電可以輸送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電力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王抒祥建議大力支持四川省特高壓智能電網的建設,推進跨省水電外送通道和跨省受電通道建設,促請核準1000千伏雅安—武漢交流特高壓工程、啟動1000千伏綿陽—萬縣交流特高壓工程前期工作、開展±1100千伏準東-四川特高壓直流工程前期工作。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鐘俊表示:“解決各種新能源的接入問題是智能電網的核心內容之一,我們近年來開展了系列技術攻關,并取得不少成果?!?013年底,中國能建以EPC模式協同建成世界首個多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南澳±160千伏多端柔性直流輸電示范工程。該工程作為國家863課題“大型風電場柔性直流輸電接入技術研究與開發”的示范工程,有效解決了風電接入中的難題。鐘俊強調“新能源要想快跑,配套電網核準要跟上”,并透露今年將投資近800億元用于支持智能電網建設以及云南的西電東送項目。
2014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能源領域的“綠色革命”為各能源企業提供了新的挑戰和機遇。作為國家電力與能源建設領域的“國家隊”、“排頭兵”,中國能建履行“世界能源,中國能建”使命,將充分發揮集規劃咨詢、勘測設計、工程承包、裝備制造、投資運營等于一體的完整業務鏈優勢,為我國能源產業優化結構、完善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