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陸核電短期重啟無望
來源:機電商報 作者:楊 歌 發布日期:2014-01-09
在日本福島核事故后,國家決定暫停我國內陸核電站建設,到目前已投資超百億元的內陸核電項目均處于停滯狀態。面對每年高額的財務費用,中廣核的權宜之計是申請了項目設備的調配。
雖然外界對重啟內陸核電站的呼聲日漸高漲,但種種跡象顯示,短期內,內陸核電站重啟并不樂觀。
近日,國家核安全局給中廣核的一則復函明確表示,“同意中廣核將咸寧核電站主設備鍛件及零部件轉移至陸豐核電站的申請。”
據了解,中廣核陸豐核電站是其旗下正在籌建的沿海核電站,而咸寧核電站則是與江西彭澤、湖南桃花江一起獲得批文建設的內陸核電站之一。
在日本福島核事故后,國家決定暫停我國內陸核電站建設,到目前已投資超百億元的內陸核電項目均處于停滯狀態。面對每年高額的財務費用,中廣核的權宜之計是申請了項目設備的調配。
在業內專家看來,雖然此前業界呼吁國家重啟內陸核電站的呼聲不斷,但中廣核的這一舉動無疑給業界傳遞出“內陸核電短期重啟無望”的信號。
今年以來,面對我國多個地區遭受的嚴重霧霾侵襲,多個省市頻頻拉響了空氣污染預警,加快調整能源結構被認為是盡快治理霧霾的根本所在。
核電由于自身所具備的可以克服地域、氣候等障礙,并能高質量、穩定地提供基本負荷等特點,在能源結構調整中被寄予厚望。多位專家在公開場合表示,應加大核電在電力供應中的比重,并再度重申內陸核電站應盡快重啟。
“目前,在國內霧霾現象嚴重,能源結構中67%能源均來自煤力發電的情況下,下一步將調整我國能源結構,適當增加核電發電比重。”日前,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公開場合表示。
2012年底,全國電力總裝機11.4億千瓦,其中,煤電裝機8.2億千瓦,占總裝機量的71.7%;水電裝機2.5億千瓦,占21.9%;風電和核電分別裝機0.6億千瓦、0.1億千瓦,分別占總裝機的5.2%,0.9%。煤電全年消耗12億噸標煤,約占了全煤炭生產消耗總量的一半,發電量約為3.9萬億千瓦。
針對我國能源發展現狀,中國工程院院士陸佑楣也加入到力挺核電的隊伍中。在他看來,煤炭過度地燃燒,必然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廢氣和可吸入顆粒物,嚴重地影響了環境保護,對人類健康生存造成危害。“這一現狀將倒逼我國進行電力結構調整,我們要徹底關掉低效的小火電,以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的高效火電替代,同時應加快煤炭的清潔燃燒措施。”
他建議,在電力能源的結構中,應更多地開發可再生能源及清潔的核電,增加這一部分電力的比重,把煤炭的消耗降下來。同時,應盡快啟動內陸核電。
“一直以來,科學家和工程師們都希望通過設法提高核電的安全性來增強人們對核電的信心,在核電堆型上,采用了非能動的冷卻系統,即AP1000新堆型。”陸佑楣表示,目前專家們也在考慮改變核電站的布置形式,把反應堆置于地下(山體內),這樣巖體可以增加一道抗輻射泄漏的屏障。而把核電站選在遠離居民區的大山里,也可增加內陸核電站的站址資源。據了解,這一設想正在積極地研究和可行性論證中。
實際上,發展內陸核電的呼聲早已有之。
2008年,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就開始了內陸核電建設有關課題研究;2012年,其又組織多位專家對內陸核電廠環境影響進行評估,內容涉及內陸核電廠選址、用水、散熱、輻射影響、嚴重事故后的環境風險和緩解措施等。
最后的課題研究表明:我國擬建內陸核電項目安全標準高,不會影響環境與公眾健康,更不可能發生類似日本福島的嚴重事故。
2013年6月,包括中國工程院在內的機構及相關組織的專家學者針對內陸核電建設的調研結果報至國務院等部門,力爭加快內陸核電重啟進程。
“內陸和沿海核電站在技術方面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因為選址不同,安排不同的技術準備而已。”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表示,關于說核電安全問題,無論沿海還是內陸,要求都是要做到萬無一失,具有相同嚴格的標準要求。
在他看來,從世界范圍看,沒有內陸核電站不安全的說法。美國、法國的核電站大多數是內陸核電站,韓國、日本因為沒有內陸縱深只能在沿海建立核電站。“與別的國家相比,我國對于核電站的選址更嚴格,中國的內陸核電建設主要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決策問題。”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