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發布日期:2013-07-05
3日,修訂版《國家核應急預案》獲國務院批準并向社會公布。修訂版預案在2005年版預案基礎上,總結了近年國內國際包括汶川特大地震和日本福島核事故等核應急工作的經驗與教訓,是新時期指導核應急工作的權威文件。對普通百姓而言,核安全曾經是個遙遠而陌生的名詞,而隨著未來數年,我國將有數個核電站相繼動工或交付使用,更充分地了解核安全,對于消除有些人對民用核能的陌生和恐懼,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使公眾對核能安全產生了隱憂。我國核電站建設情況怎樣?對周圍環境有何影響?會不會發生核事故?這些也是公眾高度關注的。
發展核電的信心不會改變
核電在保障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環境污染方面均有重大意義。一千克鈾-235全部裂變釋放的能量,相當于2700噸標準煤燃燒釋放的能量;一座核電站一年產生的二氧化碳,僅是同等規模燃煤電站的4.6%。
據統計,目前全球運行的核電機組為全世界提供16%的電力,核電已成為很多國家電力供應的主力軍。法國每10度電中,約有7度來自核電;美國20%的電力供應來自核電;日本、韓國等國,核電在電力供應中占據了1/3的份額。我國早在幾年前就已成為全球第一的能源消費大國,但核電在電力供應中僅占1.7%。
國家核事故應急辦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在役核電機組17臺,裝機容量1476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28臺,裝機容量2830萬千瓦,在建機組數量居世界第一。這些在役和在建機組均位于沿海地區。
日本福島核事故之后,世界核電的焦點從發展規模和速度上向安全隱患轉移,我國隨后也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去年年底,國務院重啟審批,表示將按照全球最高安全要求新建核電項目。
同時,全世界發展核能的信心正在恢復。在剛舉行的第三屆“面向21世紀核能部長級國際大會”上,日本表示,可能在近期恢復大規模利用核能,將在今年9月作出重啟核電站反應堆的決定。與會國表示,“相信有必要發展核能的國家大大增多。如果沒有核能,難以想象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核能是清潔、安全、綠色的能源,福島核事故改變不了核能的優質能源屬性。”中國工程院院士潘自強說,“作為一個人口眾多、能源和環境問題十分突出的國家,發展核能是解決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核工業界應在充分研究和吸取福島核電站事故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將核電站的安全提高到更高水平。”
輻射環境未因核電站而改變
公眾對核電站的擔心主要在于核輻射,它們給周圍環境帶來的輻射到底有多大?
輻射是自然界的一種客觀現象,無時無處不在。就連我們體內,也存在著碳-14、鉀-40、氚等放射性核素。
環境中的電離輻射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天然輻射,其產生與人類活動無關,主要包括宇宙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如土壤、巖石中的鈾、鉀等;另一類是人工輻射,即人類出于各種目的而生產、制造的具有放射線的核素,如镅-241、銫-137等,被廣泛用于農業、醫學和科研等領域。
專家指出,一次CT檢查的照射劑量一般在1到10毫希,每天吸20支煙的肺部照射劑量為0.5到1毫希,而我國秦山核電站運行十年,使周圍居民受到的最大照射劑量為0.0046毫希。
秦山核電站所屬中國核工業集團副總經理楊長利介紹,根據世界核電運營組織排名,中核集團核電運行機組普遍處于國際較好水平。“核電站放射性流出物的年排放量遠低于國家規定的限值,外圍環境檢測結果表明環境放射性水平保持在低水平。”
而且,我國核電站已開始將核與輻射安全信息公開化。中廣核集團建立了國內首個“核與輻射安全信息公開平臺”,公眾可通過互聯網隨時查閱大亞灣核電基地的輻射防護、環境監測情況。
環保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總工程師柴國旱表示:“多年的監測結果表明,我國核電廠氣態和液態放射性流出物排放遠低于國家標準限值,核電廠周圍輻射環境沒有因為核電廠運行而改變。”
嚴重核事故發生概率不到百萬分之一
核電站正常運作不會對環境和公眾造成輻射影響,但萬一發生類似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對環境的影響卻是巨大的。那么,核電站發生嚴重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
國際核事件分級表將核電廠安全事件分為7級,嚴重程度逐級而升。目前,世界上只發生三例重大核電站事故:1979年美國三里島核電站5級事故,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7級事故,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7級事故。
潘自強認為,公眾對核事故的擔心,其實源自對核電的“誤會”。
“核電站發生嚴重事故的概率是極低的。”他說,“切爾諾貝利事故是堆型反應堆固有的安全性缺陷和工作人員安全文化素質差等結合起來產生的嚴重事故。日本福島核事故是在特定條件下發生的——強地震加上強海嘯,強海嘯致使設備被淹,導致堆芯熔化和大量放射性物質釋放。”他指出,我國核電廠址均選在遠離地震帶的低地震活動區,核電廠的抗震設計又有充分的安全裕量,不具備發生類似日本福島地震引發海嘯的條件。
此外,我國核電站的核反應堆大多為壓水堆,本身就具有“固有安全性”,不用外加控制手段和人為干預就能自動調整,而且不必借助外部動力就能發揮保護作用。
“迄今為止,我國所有核設施安全業績良好,未發生2級以上的核事件或事故。”國家核事故應急辦副主任姚斌說,核電站發生重大事故的概率不到百萬分之一。盡管如此,也必須做好百分之百的預防,安全是高壓線。
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國務院印發了《核電安全規劃》《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進一步提高核電的本質安全度。再加上日前發布的修訂版《國家核應急預案》,這必將大大提高我國核電站的安全保障水平。(本報記者 陳海波)
延伸閱讀
3日,伴隨著修訂版《國家核應急預案》的發布,以“共筑核應急核安全防線、共促核能事業科學發展”為主題的全國核應急宣傳周活動正式啟動。核應急專家向公眾解答了關于普通百姓如何應對核事故的疑惑。
當發生重大的核事故時,受到影響區域的公眾要保持鎮靜,服從指揮,不信流言。
聽到報警后,應立即進入室內,關閉門窗和所有通風系統。
如在室外,應用手帕、口罩、軟吸水紙制品(衛生紙、紙巾等)或其他物品捂住嘴和鼻孔,減少進入體內的放射性微塵。
如果發放碘片,要遵照服碘說明,按時、按量服用。
不要飲用露天水源中的水,不食用事故發生地附近生產的蔬菜。
如政府通知撤離,要攜帶最少的生活必需品,到指定地點集合。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