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揭幕战/曼联 乌龙球/篮球直播360/2026世界杯在哪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首      頁 核電新聞 政策法規 聚焦核電 核電站一覽 國產化 核電技術 招標信息 專家點評 人物風采 核電視頻 技術論文 供應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處理 工程圖片 走進核電 供應商名錄 核科普 會議會展 合作交流 政經要聞 網上展臺 核電圖書 企業招聘 求購信息
您的位置:中國核電信息網  >  國內核訊  > 杜祥琬:安全的核電是人類文明進步之果

杜祥琬:安全的核電是人類文明進步之果

來源:光明日報 發布日期:2011-04-07

      福島值得關注,也值得學習

      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的核泄漏,使大地震和強海嘯造成的災難雪上加霜,也引起了人們對核電站安全的關注、擔心和諸多議論。作為日本的近鄰且正在積極發展核電的中國,自然格外關心,并應仔細研究,吸取必要的經驗教訓。

      世界核電發展50多年,目前有四百多核電機組在運行。在發生過的幾次“核事件”中,有三次屬于“核事故”:美國1979年的三里島和這次的福島屬于五級,而最嚴重的是1986年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大爆炸,這次災難屬最高級別—七級,這次事故是由完全可以避免的低級錯誤造成的,設計就有先天的缺陷:沒有安全殼。福島核電站建于四十年前,選用“沸水堆”,屬于二代反應堆初期的水平。核電站的設計是有相當高的抗震標準的,但對如此高的海嘯預料不夠,在這次9級地震且復合強海嘯沖擊的情況下,反應堆的幾層護罩雖有損壞,卻還能基本保存下來,使有限的核泄漏僅影響局限的范圍,已是很不容易了。但,根據核電必須“確保安全”的原則,仍有不少值得吸取的經驗教訓。例如:1.核電站不宜在地震帶上選址;2.核電站設計的安全標準要充分考慮可能發生的天然和人為的事故情景;3.在出現意外事故的情況下,不僅要確保自動停堆,而且要確保致冷手段的有效性;4.乏燃料池的冷卻水在事故情況下未能確保,也是必須改進的;5.在發生超過設計標準的事故情況下,應有有效的應急預案,使后果可控;等等。相信從事核電站設計、建設和管理的專家們會有深入細致的研究總結,從中得到啟示,把這次事故當成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不必因這次事故“談核色變”,福島核事故造成的損失,將由核電技術和管理的進步來補償。

      核能的發現和利用是二十世紀人類最重大的科學技術成就之一

      二十世紀初葉,是物理學取得革命性發現的年代。人們認識了原子的結構、原子核的結構和性質,認識了重核裂變、輕核聚變的規律,認識了質—能關系等。關于核裂變的首篇論文,發表于1939年,在二次大戰的時代背景下,這個基礎研究的重大發現,首先被用于軍事目的。六年之后,就試爆了世界第一顆原子彈,以后又成功了氫彈,出現了幾個核大國,這是核科學技術的驚世之作。

      核能的和平利用,是理智人類的正確選擇。核電站、核動力相繼問世,核電成了人類擁有的一種新型潔凈能源,核電是基礎研究的成果轉化為先進生產力的杰出典型,是一種戰略性的新興產業。以歷史眼光來看,像任何工程科技領域的創新一樣,核電的發展也有一個發育成熟的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一路輕松。航空、航天的先行者,有人為成功獻出了生命;馴服核能,使之變成人類的馴服工具,也不免付出代價和犧牲。當然,核電畢竟有它的特點,一旦出現事故,其后果具有擴散性和后效性,因此要格外慎之又慎,安全應該是發展核電的前提和最高原則,也是核電文化的核心。

      應該說明,核電站不可能發生原子彈那樣的核爆炸,這不僅是因為二者使用的核材料的級別不同,更重要的是物理設計原理完全不同。原子彈是通過特殊的物理設計,創造條件使武器級核燃料達到高超臨界,實現核爆炸的,核反應堆不存在這種特殊造就的條件。這次福島核電站出現的不是核爆炸,而是氫氣爆炸和冷卻系統一度失效,從而造成了一定量的核泄漏。當然,這樣的事故也是應當避免的。

      我國目前運行中的核電站,選用的是壓水堆型,技術水平屬二代改進型,安全性高于福島核電站。壓水堆具有三道安全屏障:燃料包殼、反應堆壓力邊界或稱壓力容器;最后一道是反應堆安全殼。能有效防止放射性物質泄漏。此外,目前在建的核電站,有幾處是第三代核電技術,安全性更高。

      二十一世紀將見證安全的核電對人類的貢獻

      在目前世界的電力中,核電占14%,我國的核電才占1%強。積極發展核電是我國能源發展的長期重大戰略選擇,它符合建設“兩型社會”、實現經濟—環境雙贏的國家戰略,它將提供潔凈能源、優化能源結構,它是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的組成部分,它將帶動一系列的科技創新、支撐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占領一個戰略制高點。

      今后幾十年,核電仍將靠裂變反應堆發展,包括燃燒鈾-235的熱中子堆(如壓水堆等)、可利用鈾-238的快中子堆等堆型。再往后,將由受控熱核聚變堆來接力,以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必須強調,核電的發展絕不僅僅是建核電站,而是一個產業鏈,包括核資源、核燃料循環、核電站、后處理和核廢物處置等,是一個科技含量高的行業,必須進行縝密的統籌安排。福島的核事故不應動搖我國發展核電的基本戰略。根據中國工程院的咨詢研究,到2050年,核電在我國一次能源結構中,可能占到15%,成為中國多元能源體系中的一個綠色支柱。

      為了核電的科學發展,建議:

      1.盡快制定我國的《原子能法》,并進一步完善核電有關的標準、法規、條例┄┄等,使完備的核電法制體系成為我國法制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

      2.核電建設應是國家行為。從體制機制和管理上要進一步理順,制定好中國核電的發展戰略,戰略指導下的規劃,包括人才的培養、科技的研發、產業的培育等。

      3.加大與發展核電有關的科普工作力度。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輻射的環境中,構成危害的輻射量是有科學標準的。從各級政府、社會各界到廣大群眾,對核電的發展凝聚更高的共識。科技工作者更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質上,核電的發展是以人為本的美麗事業,它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也將是人類共享的財富。(作者杜祥琬,為北京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我來說兩句
網名: 您的聯系方式: (電話,手機)
驗證碼:
查看評論(0)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