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揭幕战/曼联 乌龙球/篮球直播360/2026世界杯在哪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首      頁 核電新聞 政策法規 聚焦核電 核電站一覽 國產化 核電技術 招標信息 專家點評 人物風采 核電視頻 技術論文 供應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處理 工程圖片 走進核電 供應商名錄 核科普 會議會展 合作交流 政經要聞 網上展臺 核電圖書 企業招聘 求購信息
您的位置: 中國核電信息網  >  企業資訊  > 中核集團:實力催生自信 充分保障中國鈾資源供應

中核集團:實力催生自信 充分保障中國鈾資源供應

來源: 新華網 發布日期:2008-02-28

新華網北京2月27日電(黃全權、張煒)題:實力催生自信:中國鈾資源供應將具有充分保障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近日披露的消息令人振奮:我國天然鈾的地質勘查正取得突破性進展。在鄂爾多斯盆地等地區,已探明國內迄今為止最大鈾礦床。

    “我國每年新增鈾資源量遠遠大于需求量,不僅能滿足我國核電發展的需求,還為我國中長期鈾資源保障奠定了良好基礎。”中核集團有關負責人對新華社記者表示。

    和鈾礦資源的“利好”相呼應,作為我國核工業的先行者和主力軍,中核集團2007年總收入達260億元,同比增長23.2%,實現利潤20多億元,與4年前相比猛增10倍以上。

    回顧八年的發展之路,中核集團公司總經理康日新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又好又快又安全。”     

    潛在鈾資源將達到數百萬噸

    世界,正進入新一輪的核電加速發展期;中國,經濟與能源的新形勢使核電提速成為急迫的現實。

    如何保障鈾資源的供應成為擺放在中國核電戰略面前的重要而關鍵課題。

    作為中國唯一擁有完整的核工業科研生產體系的核戰線驕子,中核集團不負眾望,通過數年不懈努力,用一連串驕人的業績回答了疑問。

    --鈾礦地質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北方地區落實了大型-特大型鈾礦基地,開辟了一批有很大潛力的找礦新區;南方老礦田資源潛力挖掘取得明顯的效果。

    在伊犁地區,核工業二一六大隊實現了我國地浸砂巖型鈾礦找礦的首次重大突破,發現并提交了我國第一個萬噸級可地浸砂巖型鈾礦床,使伊犁盆地成為我國第一個特大型地浸砂巖型鈾礦田。

    在鄂爾多斯地區,核工業二0八大隊提出“古層間氧化帶鈾成礦觀點”,先后在鄂爾多斯盆地等地區,探明了國內迄今為止最大的鈾礦床,取得了我國鈾礦找礦史上空前的巨大成就。

    --鈾礦地質科技創新取得豐碩成果。通過集中科技優勢力量,中核集團成功建立我國陸相沉積盆地地浸砂巖型鈾礦成礦預測、勘查評價技術方法體系,建立和完善了鈾礦勘查技術標準體系。

    事實是最好的說明。在多年的鈾礦勘查中,中核集團部分成果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2004年以來,中核集團鈾礦勘查和研究成果連續取得3項國防科學技術一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實力催生自信。中核集團公司黨組成員王森表示:“我國鈾礦資源潛力前景廣闊,十多個鈾成礦帶及大面積的勘查空白區尚待開展系統勘查評價,找礦前景十分廣闊。預計我國潛在鈾資源超過數百萬噸。”    

  安全是天:核電站穩定運行創歷史最好記錄

    在一月以來罕見的冰雪災害中,安全、清潔、高效的核電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在全國相當部分省區電力供應緊張、電煤告急的時刻,中核集團控股參股的核電機組不僅自身經受住災害的考驗,在近一個月的時間里還持續穩定地向處于嚴重冰災影響下的中國電網輸送近58億千瓦時電能。

    截至目前,中核集團控股投運核電機組達11臺,總裝機容量達912萬千瓦。其中,秦山、田灣核電基地7臺機組全年共發電量達326.8億千瓦時,發電總量創造了歷史最好水平。

    根據最新頒布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到2020年時,我國投運核電裝機容量將快速提升至4000萬千瓦,在建裝機容量1800萬千瓦。這是國家的核電戰略,更是中國核工業的發展機遇。

    面對新的形勢,中核集團應聲而動:浙江秦山、廣東大亞灣和江蘇田灣等核電基地基本成形;我國迄今國產化程度最高的百萬千瓦核電機組在福建寧德動工;秦山二期擴建工程國產化率將提高到70%以上……

    “安全始終是核工業的生命線。”康日新強調,“令人欣慰的是,2007年全年全行業運行中沒有任何核泄漏事故的發生。其中,秦山一期在第十個燃料循環周期中創造了469天的國內最好運行紀錄。”    

    “自主創新”賦予充足“底氣”

    作為一個身處特殊戰略領域的特大型國企,責任始終是核工業集團肩頭無法逃避的重擔。

    “堅持自主創新是核工業人履行對國家責任的最好方法。”王森說。“它能給我們更多的底氣,堅定地捍衛國家的核利益與核安全。”

    秦山三期從加拿大引進時每臺設計是728兆瓦,建成后只達到720兆瓦。后來,加方請來美國、日本專家,三方共同用了兩年多時間也沒解決這個問題。中核集團組織專家進行自主攻關,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找回”了兩個機組“丟失”的16兆瓦,使其運行達到了設計的728兆瓦,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受益40年。

    這樣的例子,在中核集團還有很多。集團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集團作出的遠景規劃,到2020年前,集團將增強研發能力,爭取早日能夠自主設計、建造國際先進水平的核電站,實現核燃料循環產業可持續發展。在核電、核燃料、核應用技術、核技術服務等方面,擁有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

我來說兩句
網名: 您的聯系方式: (電話,手機)
驗證碼:
查看評論(0)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意見反饋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