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第50期“CNEA國際天然鈾價格預測指數(2025年01月)”。
一、2024年現貨價格走勢復盤

整體上,2024年現貨價格整體呈現震蕩下跌的趨勢,年末最低點較年初最高點下跌超過36.00美元/磅,主要原因是市場在逐步消化利好因素的影響后,支付較高溢價購買現貨的意愿減弱,同時以SPUT基金為主的投資機構受高利率壓制以及避險情緒影響,現貨采購節奏持續放緩,迫使價格進一步走低,具體走勢可大致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快速上漲后迅速下跌(1月-3月):年初哈原工宣布2024年不提產或可能減產公告,推動現貨價格由91.00美元/磅快速上漲至106.00美元/磅,在高位維持一段時間后,受卡梅科宣布擴大產能以及對沖基金撤離鈾市場等影響,市場出現看空情緒,價格進入震蕩下行通道,3月中旬,現貨價格最低下探至84.00美元/磅。
第二個階段為小幅回升后逐步下跌(4月-9月):哈薩克斯坦爆發洪災、美國對俄鈾產品制裁法案靴子落地,引發市場對供應端不及預期的擔憂,現貨價格于5月回升至90.00美元/磅水平線上。然而,隨著市場逐步消化制裁帶來的影響,疊加市場進入季節性交易淡季,現貨價格開始逐步下跌。期間,尼日爾吊銷西方企業鈾礦開采許可,哈薩克斯坦上調鈾礦開采稅率以及美聯儲降息并未明顯促使價格回升。9月下旬,現貨價格最低下行至79.50美元/磅。
第三個階段為持續震蕩下跌(10月-12月):受“AI+核電”交易、俄羅斯宣布對美出口濃縮反制事件的帶動,現貨價格出現兩次小幅反彈,隨后受美國總統大選臨近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市場避險情緒加劇,部分資金流出鈾相關資產,現貨需求整體疲軟,少量貿易商臨近年底需要完成銷售任務,持續降低報價吸引成交,導致價格不斷走低,12月末,現貨價格下挫至年度最低的69.75美元/磅,并以73.00美元/磅收尾。
二、短期-月度現貨價格預測指數(月度更新)

上期預測結論是:受到高利率以及美元強勢壓制,市場可能持續低迷,現貨價格上漲動力不足,預計現貨價格波動區間為75.00-85.00美元/磅。值得關注的是,美聯儲的利率政策以及生產商的產量預期或有所調整,同時特朗普在正式就任美國總統后可能給俄烏沖突帶來轉機,降低歐美核電業主尋求非俄貨源給價格帶來的影響。假設未來不發生其他重大突發事件,基于URC的短期指數平滑模型,預計未來3個月現貨價格會緩慢回升。
展望未來,影響未來3個月(2025.01—2025.03)現貨價格的因素包括:
生產商生產——供應改善空間有限。各大生產商將于一季度陸續公布產量指引,分析現有情況,哈薩克斯坦在2024年小幅提產后,仍將是2025年全球供應增量的最大貢獻國,但考慮到開采稅率上調及硫酸短缺影響,提產幅度有限。加拿大作為第二大鈾生產國,在產項目提產空間已在2024年被充分開發,而復產及新上線項目較少,均處于爬坡期。總體來看,供應端比較脆弱,礦山生產出現任何問題都可能引發市場供需失衡。
投資基金采購——需求可能持續疲軟。美聯儲下調降息預期,點陣圖預測顯示2025年可能僅會降息2次共50個基點,且在一季度不會降息,該預期將推動美元持續走強。在美元強勢和高利率雙重因素疊加下,鈾市場融資環境較難改善,以SPUT為主的投資基金作為市場風向標,短期內購買動力不足,市場整體需求將維持疲軟狀態。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政經與能源政策不確定性較大。特朗普與拜登政府在政經、能源施政策略存在顯著差異,一方面是特朗普主張對外加征高關稅,可能再次推高美國通脹,從而影響美聯儲利率決策,另一方面是特朗普主張大力發展油氣產業等傳統能源行業,可能削弱未來對核電發展支持力度,甚至出臺利空政策。預計在特朗普的政策主張未落地前,市場投機性交易會更加謹慎。
本期預測結論是:綜上,未來3個月,現貨價格或小幅回升并伴隨震蕩,主要原因是現貨市場供需仍處脆弱平衡,任何生產不及預期消息將被快速放大并反映至價格上,特朗普施政策略則需持續關注,預計現貨價格的波動區間為70.00-80.00美元/磅。假設未來不發生其他重大突發事件,基于URC的短期指數平滑模型,預計未來3個月現貨價格會小幅回升。
三、中長期-年度現貨、長期價格預測指數(季度更新)

總體上看,天然鈾價格進入緩慢上漲通道的邏輯未出現變化。
基于定性研判,核電發展維持向好預期,更多國家開始認識到核電在優化能源結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紛紛重啟或擴大核電投資。由于存量礦山提產力度有限,新項目上線速度較慢,供應增量低于核電需求增量,供應緊張情緒仍會主導市場。同時,歐美濃縮供應短缺對鈾市場的持續影響以及礦山成本中樞上漲的壓力將為鈾價起托底作用。
根據模型定量預測,現貨、長期價格在未來均將保持向上態勢,呈現有節奏的階段性上漲,并在2030年前后突破90.00美元/磅關口。基于URC自主研發的供需成本模型,本期略微調整了現貨、長期價格指數。
考慮到現貨價格和長期價格均是市場行情的體現,影響二者的基本面要素大致相同,因此市場定性分析部分將合并闡述。現貨價格受市場參與者情緒變化影響更大,對突發事件比較敏感,能夠反映天然鈾產品的市場屬性;長期價格相對更加理性,主要受供需基本面及礦山成本影響,相對客觀地反映天然鈾產品本身的價值屬性。
四季度發生的影響國際天然鈾市場的重大因素包括:
需求方面,受能源、氣候安全與電力增長的需求拉動,各國出臺實質支持核電政策,陸續公布核電延壽與新建計劃。
美國、韓國、日本以舊機組延壽或重啟為主,如美國科技巨頭跑步入局核電,“數據中心+核電”組合受到市場追捧,三里島核電站重啟,小堆開發商得到大量注資。日本修訂基本能源計劃草案,明確支持核電項目重啟及技術創新,并時隔13年重啟女川核電站2號機組。
英國、法國以擴大核能在能源結構占比為方針,明確新建機組計劃,如法國明確未來核電發展的九個行動項,強調在保持現有核電機組運行的同時,推進新機組建設,并考慮為6個機組提供零息貸款。哈薩克斯坦加速推進第一座核電站建設,目前正在決定其承包商;越南重啟寧順核電項目建設;印尼宣布未來將建設20座核電站等。
“三倍核能”的發展目標在COP29期間得到進一步推廣,包括薩爾瓦多、哈薩克斯坦、肯尼亞、科索沃、尼日利亞和土耳其在內的六個國家簽署了“凈零核能”目標,承諾增加未來核電容量。
二次需求方面,以SPUT為主的投資基金仍將在未來市場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美聯儲利率的新一輪調整階段,投資基金將基于融資環境改善情況,逐步恢復采購節奏。
供應方面,短期緊張態勢略有緩解,但長期缺口依舊存在。2024年現貨價格保持在較高水平位震蕩,鈾項目重啟、新上線公告持續增多,未來供應緊張態勢有所緩解,但仍受需求增長的牽引。
至2030年前,全球礦山整體供應逐年小幅增長并趨于穩定狀態。在產礦山大部分維持穩定,但哈薩克斯坦在產礦山將在2030年末段年份出現小幅下滑,供應端增量主要靠復產項目和新項目上線補充,在供應偏緊張的狀態下,仍需更多新增接續資源落地。
二次供應方面,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各國戰略儲備情況不透明,去庫存節奏放緩,預計未來釋放到市場上的政府、商業庫存將會逐漸減少。
成本方面,全球鈾礦成本中樞上漲。在產礦山方面,隨著大部分在產礦山進入開采中后期,所需配套的原材料等資源逐步增加,而鈾資源國通脹普遍處于較高水平,抬高了在運礦山的生產成本,此外,哈薩克斯坦作為世界最大的鈾生產國,自2025年起實行更高的鈾礦開采稅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成本中樞。新增項目方面,全球范圍內大部分低成本、政策友好的鈾礦項目在過去數十年間已被優先開發,預計未來復產或新項目的生產成本將顯著高于現有存量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