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科普盛宴,有顏,更有料!
來源:中國核工業 發布日期:2023-10-16
10月12日,以“科技引領,筑夢軍工”為主題的2023年國防工業科普講解大賽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舉辦。來自國防科技工業系統的26名選手從初評中脫穎而出,圍繞核工業、航天、航空、船舶、兵器、軍事電子六大行業的科學知識與科學精神,進行了精彩生動的講解。
國防科工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公眾對國防科學知識的普及需求不斷高漲。全行業要高度重視科普工作,通過科普傳播,持續提升公眾對軍工行業的認識,營造良好創新氛圍,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新貢獻。要牢固樹立品牌意識,凝聚全行業力量,把國防工業科普講解大賽打造成展示行業科普工作成效的示范品牌,不斷擴大大賽的影響力和全行業的參與度。要堅持科普與創新并重,推動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比翼齊飛,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為全社會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創新力量充分涌流貢獻軍工力量。
本次大賽由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十司、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新聞宣傳中心聯合主辦,中國國防科技工業新聞工作者協會承辦。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相關司局、局屬事業單位負責同志,各軍工集團公司科普主管部門相關同志參加活動。在大賽現場,參賽選手聚焦微小反應堆、“人造太陽”、深空探測、數字孿生、航空發動機葉片氣膜冷卻、艦船高壓共軌系統、人工智能與數字化應用等公眾關注的行業熱點話題,借助多媒體和輔助道具等手段,聲情并茂地講解相關領域的科學奧秘。
來自中核集團福清核電的選手吳虹以《了不起的“華龍一號”》為題進行科普講解。她生動形象地解釋了“華龍一號”如何由內而外采取了多重措施來確保“更安全”。不僅能將放射性物質牢牢鎖住,還能抵御大型飛機、17級臺風以及9級地震的沖擊。最終獲得二等獎。
每年冬天,沒有暖氣的南方朋友們都會經歷一波魔法攻擊,而近年來浙江海鹽投運的核能供暖是什么意思?來自中核集團秦山核電的選手佟潔以《核能破繭—供暖出圈》為題解釋了“核能供暖”,并榮獲大賽三等獎!她解釋道:“核能供暖就是利用核能發電過程中產生的部分熱量為當地居民提供安全、穩定、清潔的熱能。核電站與供暖用戶間有多道回路進行隔離,每個回路間只有熱量的傳遞,沒有介質的交換,從而充分保證了核能供暖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我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煙臺海陽,居民的采暖費與核能供熱之前相比,每平米下降了一塊錢,這可是咱老百姓切實享受到的綠色發展紅利!”
今年8月,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取得重大科研進展,讓大家驚呼“科幻走進現實”。而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中國就開啟了核聚變研究。來自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選手黃文玉以《中國的“人造太陽”從荒灘中升起》為題講述了當年那段故事,并獲得大賽優秀獎。他向觀眾們講述道,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正武先生歸國后一直從事核聚變研究。上世紀60年代,李先生等老一輩科學家們放棄了大城市優越生活條件,來到人煙稀少、荒涼貧瘠的大渡河畔--樂山肖壩,開始了451工程的建設,即我國第一座“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一號。他們克服了國際交流信息渠道上的閉塞和生活上的艱苦,就這樣在“荒灘上”升起了中國人自己的“人造太陽”。
7位來自行業內外的專家評委從選手自命題講解、科技常識測試、現場問答表現等給出了專業的評判。經過激烈角逐,最終來自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的吳金花獲得“2023年國防工業科普講解大賽”一等獎。同時,大賽還評出二等獎2名,三等獎6名,優秀獎17名。中核集團3人榮獲1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1個優秀獎,中核集團榮獲優秀組織獎。
據悉,2021年以來,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已成功舉辦了三屆國防工業科普講解大賽。大賽已成為向公眾普及科學知識、弘揚軍工文化、激發愛國熱情的一張名片。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