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 發布日期:2021-06-20
聆聽!娓娓道來!
01 《彭士祿與中國核潛艇》
宣講團成員: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原院長 楊岐
1965年秋天,西南的崇山峻嶺之間,四川省樂山市一個小縣城,突然從四面八方涌入了一大批號稱“八千會戰大軍”的隊伍,要在這個對外稱“西南水電研究所”的地方建設我國第一座核潛艇陸上模式堆——陸地上的核潛艇,這就是后來的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我國核動力事業的發源地。
草棚食堂
那時的基地十分艱苦,剛過來參與建設的人,喝的是稻田水和池塘水,住的是草棚和干打壘。
1965年,彭士祿從北京帶了一支隊伍來負責陸上模式堆試驗基地的籌建工作。剛到基地,他就帶領著戰友們完善擴初設計,開始施工設計并及時對重大設備進行訂貨研制,工作迅速展開。
第一座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廠址
1970年7月,我們迎來了最緊張的一場考驗——沖刺滿功率。那段日子,彭總把鋪蓋卷搬進廠房,24小時守在現場。在最后的攻堅階段,突然響起了強烈的轟鳴聲,彭士祿第一時間召集指揮部開會,大家爭執著立即停堆或者降低功率時,彭士祿提出了一個更大膽的想法:提升功率。下令提升功率后,就幾秒鐘,轟鳴聲就一點一點沒有了,彭總解釋說,這是共振現象,書里講過,只是誰都沒見過,提升功率是為了迅速離開共振點。從突發狀況到警報解除,只過去了很短的時間,可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次緊張而深刻的回憶。
8月30日傍晚,在山谷間的一片歡呼聲中,中國核潛艇陸上模式堆終于實現滿功率運行。這一天,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自主核動力技術的國家,大家欣喜若狂,而總設計師彭士祿卻在悶頭大睡,因為在這之前,他已經五天五夜沒有合眼。
02 《坎坷的身世從未阻擋父親向光而行》
澎湃
我的爺爺叫彭湃,原本是一個家境優渥的地主少爺,但他一生頗具英雄主義情懷,他以“愿消天下蒼生苦”“千家興、萬家好”為精神依歸,以為大多數人謀利益作為終生理想,因而堅定選擇了一條充滿艱辛和危險的革命道路,并為之奉獻自己的一切。1929年,由于叛徒告密,年僅33歲的爺爺彭湃壯烈犧牲,從此,還不滿四歲的父親成了一名孤兒,因為我的奶奶在此前一年也已經英勇就義。
在爺爺的影響和感召下,從1928年到1933年短短5年時間里,爺爺一家就有6位親人壯烈犧牲,被國家追授為革命烈士。我的父親常常給我們講他童年的故事,他記得最清楚的一件事“那是一個漆黑的夜晚下著瓢潑大雨,奶媽背著我不停地跑,我嚇得哇哇地哭了起來,奶媽卻嚴厲而又輕聲地對我說,別哭,別出聲。”其實,就是在這一天,爺爺彭湃等人領導創建的全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失敗了,敵人到處叫嚷著彭家的人見到一個殺一個,一個都不能留,要斬草除根,就是這樣,年幼的父親竟然成了國民黨懸賞的通緝犯,在無數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輾轉流浪,東躲西藏,活下去是父親唯一的目標。黨組織和老百姓們為了保護他做出了很多努力,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03 《他像潛艇俯首潛行一生》
宣講團成員: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綜合部文檔科科長、彭士祿同志檔案整理者 李北川
彭士祿院士說他的童年時光是他一生最痛苦、最黑暗的時刻。1940年8月,當黨把他接到延安后,彭士祿人生的天空一下就明亮起來了。
彭士祿院士是黨親手培養出來的新中國第一代科學家,從延安自然科學院到莫斯科動力學院,從核動力研究室副主任到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黨的信任是他無窮力量的源泉。在留學期間,彭士祿晚上十二點前從未睡過覺,他說我們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而且全是俄文,一天不努力就會掉隊。而蘇聯教授每講一節課,國家就要多付80盧布的薪酬,彭士祿說留學是國家用錢堆起來的,不玩命對得起國家嗎?
在核潛艇調試期間,彭士祿長時間的胃病成了胃穿孔,疼得他渾身冒冷汗、豆大的汗珠往下滾,眼睛已經看不清,移動非常困難了,他才到醫務室去看病。
在六機部辦公室
當時,海軍用直升機載著海軍總醫院的醫生到現場給他做的手術,整個胃切掉了四分之三。手術中醫生發現,在彭士祿的胃上已經有一個穿孔并愈合的陳舊性傷口。這就是彭士祿,這就是彭士祿的風格。他的風格就是拼命工作不計得失。他把個人看得很小很小,把國家看得很大很大。
一切要靠數據說話!這是彭士祿一直以來堅守的原則。當年秦山二期核電站上馬,彭士祿親自從主參數算起,各種數據密密麻麻寫滿了兩個厚厚的硬殼筆記本,這一切都是他用計算器算出來的,被大家稱為“天書”。一旦當他進行計算時,這個世界于他而言就不存在了,他完全沉入了數字的海洋。
同事們說:也沒人催你,用不著這么玩命。彭士祿回答,是工程在催我,秦山二期核電站是第一座國產化的商用核電站,每耽誤一天國家就要損失人民幣40萬。在彭士祿的領導下,天書上的幾萬個數據,為工程建設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撐。
04《我與彭士祿的三面之緣》
宣講團成員: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核動力道路上的墾荒牛:彭士祿傳》作者 呂娜
我與彭老第一次見面,是在2012年6月30日,當時,我懷著極其敬畏和無比忐忑的心情來到了醫院,我即將見到的,是中國核動力事業的開山之人??商龊跷乙饬系氖?,這位傳奇人物沒有一點架子,回答問題時,他的目光神態、言辭語句,無不傳遞出他的一片赤誠。
呂娜與彭士祿
當時,彭院士很多事情其實都已經記不太清楚,但當提到兩件事,他的眼睛會瞬間發出光芒,第一件是聊到他童年時期那些曾給予他幫助的百姓,他會一遍遍說出他們的名字。第二件是在談及核潛艇建設時的故事,他有那么多說不完的話,而面對大家對他的贊揚與欽佩,他總是反復強調,核潛艇是集體力量的一次大勝利,說他并不喜歡“核潛艇之父”的稱謂,自己充其量只不過是核潛艇上的一顆螺絲釘。這是他一直以來內心對謙遜的堅守,對低調踏實的秉持。
短短4個月后,2012年10月17日,我與彭院士見了第二面。院士跟我們講述了他求學時的故事。當時的延安物資相當匱乏,所以不僅僅要學習,還要參加生產勞動。彭院士有個牛脾氣,不學則已,學,就一定要學好!彭院士在當時既是全校的學習模范,也是勞動模范。1944年,彭院士轉入延安自然科學院,也就是北京理工大學的前身繼續學習。
延安中學
而第三次見面,也是我見到彭老的最后一次。2013年11月18日,那是院士88歲生日,他那時身體已經不是很好。當時這位近90歲的老科學家即便受到病痛的折磨,但每當談起他深愛的祖國,深愛的核動力事業時,他總是強撐精神,滿目含光。我們從他身上看到的不僅是整個中國核動力事業的開創與奮發,還有作為一名核工業人對國家、對人民的無限忠誠。
05《士當弘毅,我輩必以他為追尋》
宣講團成員:首屆彭士祿核動力創新青年人才獎獲得者,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四所組裝工藝研究室副主任 王澤明
我畢業后的工作選擇是核工業,隨后一直工作、生活在彭老曾經工作、戰斗過的地方——核動力院。2010年7月26日,我背著一個背包,坐著班車晃晃悠悠近3個小時去到那個神秘的地方。當年就是在這個地方,彭老帶領著老一輩核動力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填補了一個又一個空白,奇跡般地完成了國之重器核潛艇的研制。
在彭老刻苦鉆研的精神影響下,我在工作中始終保持“膽大心細”的態度。大家都知道,彭老有“彭拍板”、“彭大膽”的美譽。但是核系統的復雜性、核安全的重要性、核運行的持久性等等,都一定程度上抑制著大家大膽拍板的“沖動”。老同志曾經告訴我,彭士祿的“大膽”,并非有勇無謀,“拍板”也并非胸中無數。有一次,有人問他:“為什么敢于拍板?”他說:“其實,有個秘訣,一定要用數據說話。”牢牢掌握實驗數據,是他大膽決策的科學依據。
控制棒組建
后來,我終于有了第一次與彭老“親密接觸”的機會,那就是2017年中核集團首屆彭士祿創新青年人才獎的取得。正是這個獎項的獲得,讓我正式接過彭老的衣缽,以一個“彭士祿核動力創新青年人才”的身份出現,用更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牢記不能給彭老丟臉!
在度假時仍在搞計算
彭老的“天書”大家都有所耳聞,我第一次看到時也被深深震撼,自認為工作做得還不錯的我,內心甚至還有些羞愧。這可是一位已年過65、患有嚴重頸椎病的老人一筆一劃寫出來的。他的精力、體力肯定沒有年輕人好,處理的事務遠遠比我們多,但就是這樣,他的工作依然做得這么系統全面、細致詳盡。這天書,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要“鉆得進去”,“坐得住”。
本次報告會,是一次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學習,更是一堂面向學生群體的思政課。據了解,為了落實中央關于“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工作要求,北京理工大學除了組織本校大學生代表參加報告會之外,還邀請了附屬中學、附屬小學的學生代表參加?!拔倚呐炫?,鑄中華榮光 ”本次活動在《我心澎湃》的旋律中圓滿落幕,感動的氛圍彌漫在整個報告廳。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