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報 發布日期:2009-06-04
——訪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張華祝
□現在,我國核電事業已經不是可有可無的問題,也不是限制其建設多少的問題。調整發展規劃是放手讓你干,看你核電行業本身到底能有多快的發展速度。
□核電快速發展面臨裝備制造能力、核電人才供給、核燃料的供應等制約因素。其中,核電成熟技術人員短缺的情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存在。
□國外一些人預測中國核電增長會造成國際鈾礦價格波動,這里面有很大的炒作成分。
□核電建設“內陸化”這個提法還不準確,加了“化”就把問題變復雜了。
□高溫氣冷堆要瞄準的是2030年之后的事情。
“積極發展”的新含義
中國能源報:您多次談到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核電加速發展實際上提供了機會,為什么?
張華祝:去年四季度,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開始顯現。這導致我國電力供求關系出現變化,這就為我國核電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機會。一方面,調整我國能源結構需要發展核電。目前,全國用電量增長放緩,使我們有更充足的時間提高核電在總裝機容量當中的比例。另一方面,這也是拉動內需的需要,特別是對裝備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因其它行業下滑所造成的缺口,可以通過核電裝備訂單的增加而補足很大一部分。所以說,從核電企業來看,無論是運行中的核電廠,還是建設當中的核電項目,基本上在大的方面都沒有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和我國實體經濟下滑的影響。
中國能源報:那么企業在具體的項目運行中會不會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呢?
張華祝: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影響。比如,企業融資的成本會不會提高;有些核電項目的部分材料和設備是從國外采購的,這種采購鏈會不會出現局部斷裂、供貨期會不會受到拖延。這個情況也是值得關注的。
中國能源報:目前,國家能源局正在著手調整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您覺得這種調整意味著什么?
張華祝:核電在我國有20多年的歷史了。前20年基本都是“適度發展”。但到2004年開始提出“積極發展”。現在來看,“積極發展”的含義更加明確。那就是,核電已經成為滿足電力增長需求、調整能源結構和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選擇。核電正在逐步成為我國基礎能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在,我國核電事業已經不是可有可無的問題,也不是限制其建設多少的問題。調整發展規劃是放手讓你干,看你核電行業本身到底能有多快的發展速度。當然,這個要科學判斷。
中國能源報:有消息稱,新能源振興規劃即將出臺。您認為核電在這一規劃中的地位如何?
張華祝:新能源振興規劃中,核電肯定會占據重要的地位。核能和其它清潔能源比起來有自己的優勢。在面向21世紀國際核能部長級大會的聲明中特別提到,核電是一種基荷電力來源,能夠為21世紀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也就是說其他清潔能源,如風電、太陽能發電提供不了基荷,這正是核電的優勢。不論是核電發展規劃的調整,還是新能源振興規劃,在核電這個問題上會是銜接的。
三大制約因素 凸現人才短缺
中國能源報:我國核電快速發展面臨哪些制約因素呢?
張華祝:我剛剛說的科學發展就是要充分考慮各種制約因素。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在國家能源局的工作會議上提到了發展核電要考慮六個方面的問題,包括廠址、資金、人才、裝備制造業能力、核燃料的持續供應等。綜合分析可以看到,這六個制約因素當中,真正值得關注的是三個方面,即裝備制造能力、核電人才供給、核燃料的供應。
中國能源報:我國核電裝備制造能力現在能滿足發展需要么?
張華祝:應該說,我國核電設備的成套供應能力正在形成當中,再經過兩三年的實踐,我國核電設備的成套供應體系會成熟起來。裝備制造行業的領導和專家分析認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硬件條件滿足核電快速發展的需要,是沒有問題的。
問題出在軟件上,主要是工藝技術的掌握、生產經驗的積累、管理水平和核安全文化水平還有待提高。這部分是需要實踐的,是買不來的。但未來兩三年,我國裝備制造業在軟件方面滿足發展需要還是大有希望的。
中國能源報:面向21世紀國際核能部長級大會上,幾乎所有國家的能源官員都提到本國缺少核電人才。我國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張華祝:我國也是如此。這和全球核電經歷了20年的低潮期有關,教育機構在這期間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從全球來講,核電人才的培養需要一個恢復的過程。我國教育機構從2005年開始加大了核電人才培養的工作力度。現在已有20多所學校設有相關學科,能夠培養各類核電人才。從預測的情況看,學校教育環節滿足未來人才需求的問題不會太大。企業在和學校聯合辦學、從畢業生中吸引人才方面都積極采取措施,也推進了人才培養工作。
中國能源報:那么,我國核電人才短缺會持續多久?
張華祝: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5、6年都有可能,核電成熟技術人員短缺的情況是存在的,這個問題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在于積累經驗需要實踐,需要時間,不是說畢業生走出校門就能適應核電工作。畢業生不論是到運行部門,還是建設部門,沒有3到5年的經驗積累,很難成為完全合格的工作人員。所以,要加快培養速度,加快實踐鍛煉,給年輕人多壓擔子,通過各種措施來滿足成熟技術人員的需求。
中國能源報:您也提到了鈾資源的持續供應問題,這會成為我國核電快速發展的制約因素么?
張華祝:全球多數核電發達國家本國的核燃料資源都是很有限的,要到國際市場上尋找資源,如法國、日本和韓國。而鈾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通常都沒開發核電,如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和尼日爾,他們開發生產鈾資源的目的就是在國際市場上出售。我國有一些鈾資源。從長期預測情況來看,能夠滿足我國核電發展的需要。但預測量和實際能拿到手的量還是有區別的。
2004年,我還在國防科工委擔任副主任的時候,就和有關部門探討鈾資源利用問題,總的方針還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加大國內的鈾資源勘探工作量和天然鈾開采能力建設;另一方面,加大對國外鈾資源的開發。根據現在的工作情況來看,我們國內、國外所掌握的鈾資源都在增長,滿足近期的需求是不會有問題的。長遠來看,堅持這一方針,再參考國外的成功做法,鈾資源不會成為制約我國核電發展的制約因素。
中國能源報:但近期國際鈾礦價格回升,很多機構都在分析原因時提到中國因素。您怎么看待這種現象?
張華祝:我認為價格回升是一種正常波動。最近天然鈾現貨價格是有一點回升,但期貨價格有所下降。因為從需求來看,現在全球新增裝機容量增長是很緩慢的。全世界430多座核電站每年需要天然鈾將近7萬噸,但全球天然鈾的年采購量是4萬噸。剩下的2萬多噸主要通過軍用高濃鈾的稀釋利用、乏燃料后處理钚的回用和一些過去尾料的再濃縮來解決。可見,用料需求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而不是單一因素決定的。
另外,我國目前核電站每年運行大約消耗0.16萬噸天然鈾,占全球天然鈾消耗量的份額非常小。即使我國今后每年有5、6臺核電機組投產,在全球裝機容量中所占的權重也是有限的。國外一些人預測中國核電增長會造成國際鈾礦價格的波動,這里面有很大的炒作成分。
新形勢帶來新挑戰
中國能源報:現在核電建設“內陸化”提得比較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張華祝:“內陸化”這個提法我覺得還不準確,加了“化”就把問題變復雜了。應該說是“內陸核電站建設已提上我國核電建設的議事日程”。20多年來,我國核電站都建在沿海,現在出現了沿海向內陸延伸的問題。我們協會在去年專門就內陸核電站建設做了一個課題報告,提出了一些建議。內陸核電站和濱海核電站從本質上來講,是沒有區別的。只是兩者在環境條件上的差異會帶來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例如,液態放射性排出物的排放控制、大氣彌散條件和人口分布等等。
中國能源報:不少內陸省份的地方政府都表示想上馬核電項目,并希望盡快開工。為什么內陸省份有這么高的熱情?
張華祝:發改委已經放行了三個內陸省份——江西、湖南、湖北的核電建設前期工作。這三個省的一次能源都比較短缺、煤炭長途運輸量大、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差、水電的增量潛力也不太大,加快建設核電是這些省份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核電發展到現在的階段,應該向內陸轉移了,內陸省份發展核電的愿望也應得到滿足。另外,全球有50.1%的核電機組建在內陸,也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鑒的經驗。
中國能源報:今年9月,我國高溫氣冷堆示范項目即將在山東石島灣開工。請您介紹一下這項技術的現狀和前景?
張華祝:我認為高溫壓水堆技術可能不會成為我國未來核電技術的主流,但它的研發還是很有意義的。這種意義不在于發電,而主要在于高溫熱能的利用。現在示范項目的氦氣溫度是750度,而四代核電的目標是950度以上,所以兩者在技術性能上還是有差距的。從核能未來的應用來說,高溫氣冷堆具有潛在的作用。這項技術的不斷發展會為我國核能的非電力應用提供熱源。至于高溫氣冷堆在發電方面是否具有優越性的問題,還要通過實踐才能得出結論。高溫氣冷堆研究方向還是四代技術。通過示范工程的建設,驗證清華10兆瓦的高溫氣冷堆在放大25倍后,其技術在工程上的適應性如何。如果驗證成功,后面還會進一步改進和發展。高溫氣冷堆要瞄準的是2030年之后的事情,尤其是要瞄準非電力應用。
中國能源報:那么,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參與到這個示范項目當中了么?
張華祝:參與了,而且就在下個月。我國核電建設項目很多,公眾、政府、業主都非常關注建設的進度、投資和質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質量。這三點控制得好壞也決定了核電站建成后能否很好的運行、能否確保安全。這就對項目的管理能力水平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協會根據這一情況,正在籌備“在建項目的同行評估”,即組織同行專家,根據協會制定的評估準則和方法,對項目管理的各個方面進行評估、提出建議,促進業主單位項目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一個試點就是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項目。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