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清潔低碳安全高效
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發布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中,黨中央特別強調要推進“能源革命”,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核電作為一種成熟的清潔能源,完全滿足對于未來能源的要求。因此在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中明確了核電的發展目標:2020年在運和在建的規模分別達到5800和3000萬千瓦以上,目前我們在運和在建的分別是2860萬千瓦和2340萬千瓦,核電站的建設周期一般在5年左右,因此要達到2020年規劃的目標,必須相應的提高審批速度。
核電建設滿足中長期需求和結構調整需求
核電是長周期項目,需要放在5-10年的時間尺度去看對于電力需求的增長。因此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根據了中長期電力的需求制定出裝機總規模,再根據結構調整的要求分別對不同的電源類型制定了發展目標。能源革命不僅是針對增量的革命,也是對存量的革命,也就是用核電、新能源等清潔能源去取代技術落后、不清潔、不經濟的小火電,全國約1.12億千瓦的30萬千瓦以下純供電機組面臨關停。這也是中央對于供給側改革的要求。核電的產業鏈實現了自主化,核電建設不僅對拉動經濟有好處,更有利于提升我國高端制造業的整體水平。
二代加謝幕,三代技術成主流
截至目前國家已核準八臺機組。紅沿河和田灣的四臺機采用的是二代加技術,二代加技術可以說為我國核電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很突出的貢獻。這四臺機是為二代加技術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福清和防城港的四臺機分別采用的是中核和中廣核的華龍一號技術,這是我國自主開發的三代華龍一號技術。這是在我國30余年核電科研、設計、制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根據福島核事故經驗反饋以及我國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發的第三代先進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出口英國和阿根廷的核電項目分別采用了上面兩家的華龍一號技術,這四臺機組的核準和開工建設對我國核電走出去意義重大。
看好在三代核電技術中市場份額高的設備供應商
我們認為下一個核電機組開工高峰即將來臨。國家電投核電資產上市、CAP1400示范項目核準、更多核電項目的核準將不斷刺激板塊,提升整體估值水平。核電設備的進入門檻高、競爭格局好。三代核電主管道供應商臺海核電優勢明顯,核電業務彈性大。短周期設備中,閥門的國產化率快速提升,各供應商各有優勢產品。一重、二重是鑄鍛件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但應流股份、臺海核電等民營企業發展活躍。推薦江蘇神通、臺海核電、上風高科。江蘇神通,業績彈性大,受益于存量增量市場的爆發。臺海核電,主管道市占率近50%,積極開發核電新產品、進入軍工領域。上風高科,核電風機優勢企業,布局檢測、垃圾焚燒等業務,打造環保綜合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