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電信息網網友 liurui1020
發言時間:2015-05-30 12:43:33
IP地址: 122.228.112.*
每個人得要中國是世界上僅有的5個核國家之一,早在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時,我國西部地區新疆羅布泊上空。中國第一次將原子核裂變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中國人終于邁進了原子核時代。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20分,我國西部地區新疆羅布泊上空,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獲得完全的成功。這次試驗是中國繼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后,在核武器發展方面的又一次飛躍,標志著中國核武器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氫彈的國家。
我國在民用核能領域起步較晚,雖然早在1956年制定的《1956年到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中就明確指出,用原子能發電是動力發展的新紀元,是有遠大前途的。早在1970年2月8日,周恩來總理就批示要發展核電,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直到改革開放,才正式開始建設核電站。
1979年發生了美國的三里島核電站事故,沒有人員傷亡。1986年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發生以后,全世界的核電事業都陷入了低潮。那個時候,我國的核電事業剛剛起步,正著力開發研究建設30萬千瓦圓形壓水堆核電站,也就是秦山一期工程。當時大家有點懷疑,中國搞核電會不會有風險。由我國自主設計建設的30萬千瓦秦山一期核電站投產發電,實現了我國核電零的突破。在大亞灣核電站亦建成后,充分證明核電是安全的,而且我們已基本掌握了核電站設計和建造的技術。
1986年,國家提出了“以我為主,中外合作”的八字方針,首先要以我為主,同時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爭取與國外合作。在這樣一個方針指導下,要搞與國際接軌的、按國際標準建造的商用的核電站。核電站的建設要由業主、建造者自己去籌資,建成發電以后,要還本付息,實行商業化的運作,要考慮投入產出,講究經濟效益,能與其他能源相競爭。
秦山一期30萬千瓦核電站建成后,中國核電面臨著規模化、系列化、商用化的發展的問題,從60萬千瓦起步還是從100萬千瓦起步?就核島來講,30萬千瓦一個環路,建兩個環路就是60萬千瓦,將來加一個環路形成百萬千瓦級,加兩個環路形成一百二十萬千瓦級核電站。100萬千瓦級核電站比60萬千瓦的多一個環路,也是可以搞的,但當時我國剛剛從美國西屋公司引進60萬千瓦級汽輪發電機組用于火力發電,搞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常規核島設備制造存在一定風險。所以決定秦山二期搞60萬千瓦級的核電站。
由于20世紀80年代末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制裁,迫使我們由引進技術、聯合設計改為自主設計,自力更生推進核電的發展。起初,大家打了很多問號,秦山二期能不能建成,建成了能不能發電,發電了能不能持續,是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建造時我們遇到了很多困難,通過調查分析、試驗研究、反復實踐,集全國各方面的力量,所有的困難都一一克服了。秦山二期核電站建成后運行相當良好,后來證明秦山二期核電站搞得確實挺好,而且投資特別低,按當時的匯率是1330美元/千瓦,包括利息等所有投資費用在內,以建成價來算不到145億人民幣,這其中還包括征地和今后擴建工程要用的基礎設施的費用。秦山二期是按照國際標準化設計的商用核電站,它的建成為百萬千瓦級的核電站的自主設計建造打下了技術基礎和設備國產化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