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
核電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中國對天然鈾的需求日益增長,保障核
電站的“口糧”供應成為加快推進我國核電發展的重要條件。
11月16日,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核
燃料處處長呂曉明在天津舉行的“2010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說,中國正通過多種渠道獲取鈾
資源,以確保大規模核電發展需要。
中核集團中國國核海外鈾業有限公司(國核鈾業) 副總經理陳躍輝表示,目前公司正積極開展海外合作。
呂曉明透露,目前我國主要通過三種渠道確保獲得穩定的鈾資源。一是立足國內,加強鈾礦的勘查和開采;二是加大海外投資與合作,積極利用國外資源;三是開展國際貿易。
我國正在進行鈾資源的相關預測普查工作,有望在年內得出全國鈾資源儲量結果。呂曉明稱,近年來我國掌握了較為先進的鈾礦開采技術,提交了規模可觀的鈾儲量。最近幾年
勘探重點一直是北方,在新疆、內蒙古等地都發現有鈾礦,“南方的一些老礦田也有新發現。”
中國地質調查局總工程師室副主任徐勇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圈定找礦靶區1500處,新發現鈾、鐵、銅、鋁等礦產地500處,完成包括鈾礦調查評價等
新能源調查評價在內的
能源地質調查。
同時,我國與哈薩克斯坦、
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多個鈾資源豐富國家展開了鈾礦勘探開采合作,國內核
電企業海外找礦、資源儲備步伐明顯加快。為到海外找鈾,中核集團專門成立了國核鈾業,并已在海外擁有1個在建鈾礦項目、4個鈾資源勘探項目,還有若干項目正在洽談中。
陳躍輝稱,公司計劃到2015年建立2個鈾礦基地,將產能提高到2500噸,資源量提高到10萬噸;到2020年,計劃將鈾礦的產能提高到4000-5000噸,資源量提高到20-50萬噸。海外開發的鈾資源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中核集團核電發展對鈾的需求。
據悉,作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投資的第一個鈾礦項目,國核鈾業在尼日爾的鈾礦正在建設當中,預計將于2012年正式投產,年產700 噸金屬鈾。
近年來我國核電發展呈加速態勢。根據國家
能源局的
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已核準34臺核電
機組,裝機容量為3692萬千瓦,其中已開工在建機組達到25臺,2773萬千瓦,是全球核電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且今后每年都將有一定數量的核電站投入商業運行,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確定的4000萬千瓦規劃目標有望提前四到五年實現。
目前,全球鈾礦生產的集中度很高。在2009年50572噸的產量中,94%來自于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
俄羅斯、
美國、加拿大等8個國家。鈾礦生產商的集中度也很高,如今已形成10大礦業公司幾乎壟斷全球鈾礦生產的格局,2009年產量合計占到了全球的89%。我國目前還沒有形成規模較大的鈾礦生產企業。
根據國家正在進行的第二輪全國鈾資源潛力預測評價,我國鈾礦資源將超過200萬噸。但國內現階段天然鈾的生產規模僅750噸左右,隨著我國核電的快速發展,鈾資源開發還需積極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