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國產化或提速 輔助設備生產前景看好
來源:中國投資咨詢網 發布日期:2010-11-04
日前,中國核工業集團黨組書記、總經理孫勤表示,十二五期間,中核集團將要堅持自主創新,大力發展自主品牌核電。據介紹,目前我國30萬千瓦核電已經自主;60萬千瓦也已基本自主;100萬千瓦自主品牌現在已經設計出來,并得到了國家核安全局認可;此外,10萬千瓦的小堆也正在開發。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杰指出,從我國核電技術目前發展的趨勢來看,其目標是要建成從10萬千瓦到100萬千瓦主要反應堆型共同發展的格局,形成一個多樣化、多堆型的核電系列。目前這一目標的發展基礎已經比較厚實,我國在核電二代改進型技術上已經比較成熟,正在向第三代、四代核電技術前進。一旦我國三代百萬千瓦自主品牌核電技術實現應用,我國核電國產化、核電技術實力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十二五期間,核電將在我國得到大規模、優先發展,這已確定無疑。而核電自主化也是我國核電產業發展的重要命題,這除了核電技術的自主品牌建設外,還包括核電設備國產化率的提高。
由于主要大型核電設備制造門檻較高,因此參與其間的主要是上海電氣、東方電氣、哈動力、中國一重等少數幾家企業,其中在核島設備市場,上海電氣和東方電氣幾乎占據了90%的份額,其他企業想要進入大型核電設備制造領域比較困難。但是在核電輔助設備領域,其他中小型企業的機會則較多,這些零部件供應商若能積極介入也將受益于核電產業大發展。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核電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核電設備國產化率的提高能夠有效降低核電成本,使核電的經濟優勢進一步顯現。在核電設備投資中,核電輔助設備的投資額度占到20%以上,例如核電空氣處理機、核電蒸發器管、核閥門、壓力容器以及核燃料棒、鋯材等核電消耗類產品,需求量極大。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核電自主化建設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否則無法滿足我國核電大規模、快速建設的需要。相對于核島、常規島設備的高技術含量及有限需求量而言,核電輔助設備等零部件生產則門檻較低且需求量巨大,并且也是多數中小型企業有能力涉足的領域。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