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廠的代際演進
來源:中國能源報 發布日期:2010-11-03
世界核電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歷程,經歷著技術創新的代際演進。
第一代核電廠主要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英法蘇少數國家建造的核能發電試驗裝置、原型電廠。這些核電廠具有明顯的研究探索性,尚沒有系統、規范的安全標準作為設計依據,但卻從工程實踐上驗證了發展核電的可行性。
第二代核電廠是按照比較完備的核安全法規和標準設計的,實現了商業化、批量化。第二代核電技術支撐了上個世紀世界核電大發展,為改善世界能源結構做出了巨大貢獻。
三哩島和切爾諾貝利核電廠事故后,有關方面先后提出了用戶要求文件URD和EUR,要求核電廠安全性與經濟性相統一、先進性與成熟性相統一。依照用戶要求文件提出的需求,人們在原有成熟經驗和技術的基礎上,先后研究開發出一批先進輕水堆,如AP1000先進非能動壓水堆、EPR歐洲壓水堆、ABWR先進沸水堆、APWR先進壓水堆、APR1400韓國先進壓水堆、ESBWR經濟簡化型沸水堆等,利用這些核電技術建造的核電廠統稱為第三代核電廠。其中,ABWR核電廠已于1996年投入運行,EPR和AP1000核電廠等已在建造中。當前,第三代核電技術已經成為世界核電發展的主流。
第三代核電技術的基本特征表現為:
——采用標準化設計,因而縮短取證時間、加快建造進度、節約發電成本;
——設計理念更為簡化,設計要求更為嚴格,因而電廠運行易于操作,能有效防止人因失誤的影響;
——電廠可利用率進一步提高,電廠在役時間將提高到60年以上;
——核電廠反應堆堆芯熔化概率進一步降低;
——有效防止飛機撞擊損害導致的放射性釋放;
——提高燃料燃耗,因而減少核燃料的使用量和核廢物的產生量;
——使用可燃毒物,從而延長核燃料的使用壽命。
第三代核電技術的創新性突出地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采用非能動或固有安全的理念,在事故條件下利用重力、對流等自然現象驅動安全系統,可以不依賴于能動部件和人員操作;二是具備更為靈活的負荷跟蹤能力,部分品牌三代核電機組將在半小時內實現功率從25%到100%的負荷變化;三是三代核電機組整體而言具有更大的單機功率,目前典型的三代核電機組一般都在1000MWe電功率以上。
創新引領核電未來。為了不斷拓寬核能和平利用空間,持續提高核電的安全性、經濟性、可靠性,人們又提出了“第四代核能系統”的概念,在核燃料循環、減少核廢物、防止核擴散以及消除嚴重事故、避免廠外應急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更加新穎的規劃設想。有關國家組建了“第四代核能系統國際論壇”,選擇了超臨界水冷堆、超高溫氣冷堆、熔鹽堆系統、氣冷快堆、鈉冷快堆、鉛冷快堆等技術方案作為重點開發對象。我國已加入了超高溫氣冷堆和鈉冷快堆兩個研究框架。
科學家們預測,到本世紀下半葉至下世紀初,人們在繼續使用核裂變能的同時,將開始使用更清潔、燃料資源更豐富的核聚變能。屆時,人類將消除對能源供應及能源安全的各種憂慮,進入一個天朗氣清、岳秀川靈的全新境界。(作者系核科學與技術專業博士 劉志弢)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