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核電將研發釷元素裂變 有助于解決原材料瓶頸問題
來源:東方早報 發布日期:2010-09-10
“中科院目前正在重點研發采用釷元素進行裂變的核電技術,這將有助于解決國內核電發電的原材料瓶頸問題。”中科院副院長李家洋昨日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作出上述表述。
在昨日于北京舉行的“共道未來:變革中的政治、科學和商業論壇”上,李家洋向早報記者表示,中國正在大量興建核電站,目前國內已探明的鈾礦儲量比較有限,可能會有資源上的瓶頸。
目前中國的鈾礦需要大量進口。根據路透社的數據,中國通過貿易的形式進口的鈾礦在6000-7000噸之間。李家洋表示,“在發展核能問題上有長期的規劃與考慮,目前已與國際上不少國家建立了鈾資源長期供給關系。”
“中國的鈾資源儲量有限,但是中國的釷資源儲量很高,完全可以滿足國內長期的核電需求,但問題是,現在的核反應堆還沒有用釷發電的。釷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處理才能使用。中科院現在正在對此進行研發。”李家洋表示。
據他介紹,除了儲量豐富,采用釷進行核裂變具有安全、核廢料少的優點。
釷是一種放射性金屬元素,灰色,質地柔軟,是潛在的核燃料。
“對釷的核電技術研發,將是一個長期的科研項目。”李家洋補充道。
李家洋還表示,加快國內資源勘探、加強新技術等手段也可緩解中國的鈾資源短缺問題。
根據路透社的報道,中國計劃到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占總電力裝機容量的比重將由“十一五”(2006-2010年)末的1.4%上升到5%左右,屆時中國將建成裝機容量達到80萬千瓦核電站。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