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核電技術為發展中國家帶來福音
來源:中國能源報 發布日期:2010-09-09
近期不斷有觀點稱,全球目前正處于核電復興的邊緣。英國的研究人員近日在《科學》雜志上提出了一項靈活且能夠方便更多用戶的核電技術,并稱廣大發展中國家可能也會從中有所受益。
參與這一技術研究的倫敦帝國學院的材料研究員羅賓·格里姆和劍橋大學技術政策高級講師威廉·納托爾認為,2030年前,核電將成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能源生產的切實可行的方式。“對于那些目前還沒有核電的國家,靈活的核電技術由于能減少對電網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因此將會特別具有吸引力。”
據了解,此次發表的技術包括,研究人員們設計的一個船載的電廠,為大型城市提供電力,另外,格里姆還提出了一種可以“服務生活的核反應堆”。這是一種全封閉式的模塊反應堆,壽命可以達到40年,并且將燃料的處理從電力生產過程中分離出來。所有這些不僅能夠降低工作人員受到核輻射的幾率,還可以減少對價格昂貴的檢測的需求。另一個設計是開發可以更換部件的核反應堆,可進一步延長其使用壽命40年到50年。
以上這些正在開發的技術預計2030年能夠形成投產,可能意味著未來對鈾的使用效率將是現有技術的15倍左右,將大大降低原材料的成本。格里姆指出,成本的降低無疑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所樂意看到的。同時,減少對電網基礎設施建設的依賴也能讓發展中國家得到實惠。
不過,格里姆還表示,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必須既有對核電的“經濟需求”,同時也具備 “一個完全獨立的核電監管機構,并且該機構已經獲得了必要的設備和工作人員開展工作。” 另外,發展核電還需要遵守國際核電安全的相關準則。
但是,有些專家還是持懷疑態度。英國帕格沃希集團主席約翰·芬尼在談及此問題時就坦言,其他選擇,如太陽能發電可能更適合廣大發展中國家。荷蘭能源研究中心的資深科學家鮑勃·范·祖望也表示,核能并不是靈丹妙藥,需要與其他一些可再生能源一道,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氣候變化、污染,以及能源的依賴問題。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