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電市場有多大?當中國政府放出大力發展核電信號之時,嗅覺敏銳的外資核電設備廠商早已開始行動。
資料顯示,世界單機規模最大的核電機組已被引入中國。未來幾年,中國每年將新開工建設6到8臺百萬千瓦以上的核電機組,另有6到8臺規模差不多的核電機組開始發電。
根據《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到2020年中國核電投運裝機將達到6000萬到7000萬千瓦以上,核電市場總投資將超過4500億元, 面對如此巨大的核電市場,中國核電設備廠商顯然不情愿將這塊大蛋糕拱手讓給外商。
外資曲線進入
中國巨大的核發展商機自然吸引了全球的核電設備巨頭。
在核電設備領域,目前全球有多個頂級集團,如美國GE,日本日立、三菱重工、東芝,法國阿爾斯通,德國西門子等。
阿爾斯通這家發電巨頭不僅占據著全球水力發電設備市場超過四分之一的份額,作為全球排名第一的核電汽輪發電機組供應商,目前阿爾斯通已經在世界12個國家安裝了超過180套汽輪發電機組設備,占全球總裝機容量的30%以上。
法國阿海琺(Areva)和美國西屋(Westinghouse Electric)負責核島的建設。當蒸汽被核島制造出來之后,便進入到常規島,并轉化成電能。阿爾斯通的技術優勢便集中體現在常規島設備的設計和生產方面:阿爾斯通的技術先進,且能無縫對接所有反應堆類型的汽機島。所以,無論阿海琺和西屋怎樣在前端反應堆領域鷸蚌相爭,阿爾斯通都能在后臺穩坐“老大”的位置。
阿爾斯通近二十年來已經累計為中國50%左右的核電廠提供了常規島的設備。在中國每一座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核電站,背后都有阿爾斯通的身影。從早年的中國第一座主要核電站大亞灣,到近年的嶺澳一期和二期工程,近期的紅沿河核電站,田灣核電站一期、二期,以及最新的利用第三代歐洲壓水堆(EPR)的廣東臺山核電站,莫不如此。“阿爾斯通的優勢很明顯。”上述核學會人士評價。
不過,外資身份讓阿爾斯通也有所顧忌。為此,阿爾斯通與東方電氣聯姻,聯合競標,著力成為中國核電事業長久而穩定的合作伙伴。“阿爾斯通一直非常看重中國市場的發展。按照新興能源規劃,未來10年中國核電裝機將擴容10倍。阿爾斯通致力于在這樣一個蓬勃發展的市場上提供清潔的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阿爾斯通中國區總裁濮利康說。
中國企業借勢發展
對于已經成為中國核電裝備制造業翹首的東方電氣來說,從1982年就開始和中廣核、阿爾斯通等的合作使得他們站在了技術和訂單的制高點上,但巨大的蛋糕伴隨著巨大的挑戰。一方面,他們要利用國家核電項目換技術的有利時機,迅速追趕阿爾斯通的技術,另一方面還要通過自主創新謀求彎道超越。
如今,東方電氣已經成為全球唯一一家能夠同時生產AP1000、EPR(三代核電設備)、二代加核島重型設備和常規島汽輪發電機組的企業。
“中國規劃的核電站數量多,國際上還沒有哪個國家有自主生產能力,實現國產化是必需的一個進程,也將對制造企業產生很大的影響。”中國核學會人士評價說。
據了解,主泵之外的核電設備領域已經預熱,中國一重、東方電氣已經收獲了數十億元的訂單。
招商銀行某專業人士認為:“國家的政策引導對于一個產業的發展往往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核電事業及其所帶動的上下游產業的發展,毋庸置疑將進入一個快車道。商業銀行只有將自身發展與國家戰略結合在一起才會有前途,通過長期的關注與研究,招行已經做好準備,將和中國的新能源企業一起迎接這一次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