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核聚變”要重新變熱?
來源:科技日報 發布日期:2010-05-17
15年前,兩位化學家觀察到了“冷核聚變”現象,不過由于當時的實驗存在一些缺憾,致使其他科學家未能得出相同的實驗結果,從而有可能改變人類命運的科學發現便被美國能源部一紙報告徹底否定,打入冷宮至今。最近,美國能源部擬組織專家對“冷核聚變”進行重新評估,最遲將于2005年初拿出結論。
英國著名科技期刊《新科學家》在今年3月出版的一期雜志上透露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消息:美國能源部科學辦公室副主任詹姆斯·戴克稱,能源部將組織專家對曾轟動一時的“冷核聚變”進行重新評估,以確定這項15年前已被打入冷宮的發明是否還有起死回生的可能,這也算是能源部體現科學決策,對部分科學家批評其當時草率否定“冷核聚變”的一個回應。
“冷核聚變”又稱“低能核反應”,或“化學輔助核反應”。1989年3月23日,美國猶他大學在鹽湖城召開了一次不同尋常的新聞發布會,在會上宣稱,兩位化學家 —— 猶他大學的斯坦利·龐斯博士和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馬丁·弗萊希曼博士實現了常溫核聚變:他們在電化學實驗中觀察到室溫條件下兩次氘原子的核聚變。按照核聚變原理,核聚變將會釋放出中子、氚和伽馬射線,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后因擔心發生爆炸,他們及時終止了實驗。
消息傳出,在學術界引起的震動不亞于一次真正的核爆炸,因為許多科學家都在夢寐以求地尋找新的核聚變途徑。
按照目前的核聚變原理,核聚變只能在極端的高壓和高溫條件下才能產生,這對反應堆的設計和結構材料的選擇都是巨大的挑戰。如果能實現室溫條件下的核聚變,便意味著將來在實驗室里就能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這無疑將是人類科學史上的重大突破。
這兩位化學家的發現激起了全世界無數科學家的興趣,紛紛開始在實驗室里重復這項實驗。然而,實驗的結果非常令人沮喪,沒有一個科學家能夠再次觀察到室溫條件下核聚變的發生。人們開始失望,并逐漸轉化為對這兩位化學家誠信的懷疑。在弗萊希曼博士和龐斯博士的實驗完成半年之后,美國能源部根據許多失敗的實驗寫了一份報告,正式否定了這項轟動一時的科學發現,結論為兩位科學家測量錯誤和為獲取研究資金的不恰當動機。
一項似乎能獲得諾貝爾獎,并有可能改變人類命運的科學發現就這樣被打入冷宮。但是也有許多科學家并未就此罷休。15年來,不斷有人繼續探索“冷核聚變”的可能性。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彼得·哈格斯坦教授一直在進行“冷核聚變”研究;波特蘭州立大學的約翰·達西教授不僅自己相信“冷核聚變”存在,還培養了一群弟子,繼續這項研究;意大利的奧古斯都-蒙梯大學在重復“冷核聚變”實驗中還取得了不小進展;德國、日本、以色列等國的科學家也在繼續這項實驗,他們甚至聯合起來,成立了一個“國際冷聚變科學協會(ICCF)”,每隔一年半組織一次學術研討會。
許多科學家雖然也批評弗萊希曼博士和龐斯博士數據記錄不完備,沒有事先向同事征求足夠的意見。但多數人認為,實驗的缺憾不應抹殺這一研究的重要意義。“冷核聚變”的問題既有系統性的,也有技術性的,其中系統層面包括研究機構和媒體的認識不足,研究資金支撐不夠等。技術層面包括沒有合適的測量儀器,缺乏對材料的系統分析和完整的實驗記錄,以及苛刻的重復實驗條件等。時隔15年,一些以前不具備的條件現在已經逐漸得以完善,因此,一些科學家認為,現在到了對“冷核聚變”進行重新評估的時候了。(科技日報 2004.5.27)
責任編輯:古新萍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