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劉 洋
編輯 | 于耀翔
華能集團的核電開發,在舒印彪任期結束前再次提速。
華夏能源網獲悉,近日,華能集團董事長舒印彪在2022年年中工作會議上指出:今年上半年,華能海南昌江核電二期工程3號機組核島安裝正式開工,較計劃提前46天,這標志著華能集團控股建設的首座大型壓水堆核電站距成功投運邁出了重要一步。與此同時,華能集團福建霞浦壓水堆一次性取得了4臺機組“路條”。
舒印彪提到的“霞浦壓水堆”,早在2015年就被國家能源局列入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并進入了核電“十四五”開工備選項目。此番一次性取得4臺機組“路條”,是華能集團發展核電的巨大進展。一般來說,從取得“路條”到國常會正式核準開工,周期大概需要1年左右時間,也就是說,華能霞浦壓水堆4臺核電機組明年就有望全面開工。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華能一次性取得4臺機組“路條”,可謂極為不易。2020年,國常會核準4臺機組,2021年核準8臺機組,2022年核準6臺機組,份額之稀少由此可知,而競爭者卻有中核、中廣核、國家電投以及華能四家。如今華能一家獨占4張,這對于其核電業務來說有了跑步向前的底氣。
1
核電圈“新人”
華能核電業務在今年取得突破性進展絕非偶然,其布局之早、決心之大有目共睹。
早在2004年,華能集團就已經進軍核電領域,當時其牽頭開展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山東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項目。然而,直到17年后,華能2021年才真正拿到核電牌照。相較中核、中廣核、國家電投來說,華能可謂是核電圈的“新人”。
雖然拿到牌照比同行晚了很多,但在長達17年的“無證期”里,華能一直在做準備,要論上馬核電的經驗,華能絕對稱得上老練。
2005年12月30日,即華能牽頭開展“山東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的次年,其注冊成立了“華能核電開發有限公司(華能核電)”,注冊資本21億元人民幣,專門從事核電業務的開發。
雖沒有核電運營牌照,華能的核電選址工作沒有停。這些年間,華能相繼開發了山東榮成、海南昌江、安徽銅陵、江西鷹潭、福建霞浦等10個核電廠址,積累了豐富經驗。
與此同時,華能還通過參股的方式持續向核電領域滲透,分別擁有了昌江核電一期和海陽核電廠49%和5%的裝機權益,對昌江核電二期和石島灣高溫堆示范工程擁有控股權,股權比例分別為51%和47.5%。
華夏能源網注意到,時至2018年11月,舒印彪任華能集團董事長,華能進軍核電的步伐明顯加速。
當年12月28日,即舒印彪出任華能集團董事長44天后,其專門組織召開了“院士咨詢會”,專題研討如何加快華能的核電開發進程。
2020年8月28日,在掌舵華能20個月后,舒印彪再次組織召開“院士咨詢會”。來自能源動力領域的14位院士以及多位核能行業專家參會,并圍繞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調試、經濟性和推廣應用提出了建議。
2021年3月31日,國家核安全局為海南昌江核電項目二期項目3、4號機組頒發《核設施建造許可證》,標志著華能集團控股建設的首個壓水堆核電項目機組具備了正式建造的條件,這也意味著華能集團正式獲得了核電運營資質,成為中國第四家具備核電運營資質的發電企業。
彼時,中核、中廣核和國家電投已經先期獲得了核電牌照,與華能競爭第四張核電牌照的企業還有大唐和華電。華能能夠脫穎而出,與其長達17年的準備是分不開的。
2
2900億投資
在攬入第四張核電牌照后,華能迎來核電規模化發展時期。在2021年度工作會議上,舒印彪代表華能集團提出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
舒印彪指出,未來華能集團將力主發展核電、風電、光伏和水電等新能源。到2025年,集團整體的發電裝機要達到3億千瓦左右,新增新能源裝機8000萬千瓦以上;到2035年,集團發電裝機要突破5億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75%以上。
而這些目標中,核電被提到了舉足輕重的位置。2021年,舒印彪曾提出“十四五”期間華能的核電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建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海南昌江二期3號機組;山東石島灣、海南昌江、福建霞浦三大基地核電項目全面開工建設。
華夏能源網注意到,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一期20萬千瓦項目已于2021年實現并網發電,后續還將分兩期建設4×125萬千瓦機組,遠期規劃裝機900萬千瓦,總投資1500億元。
昌江二期工程由華能海南昌江核電有限公司作為項目業主,負責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項目規劃建設3號、4號兩臺120萬千瓦核電機組,采用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技術方案,預計總投資近400億元,計劃于2026年底全部投運。
而霞浦核電項目總投資約1000億元,按照1臺60萬千瓦高溫堆和4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開展重點論證,計劃2022年取得項目核準意見并開始“四通一平”工作,2024年首臺機組核島FCD(第一罐混凝土澆注日期,意味著核電現場土建工程的正式開工),2028年至2031年全部5臺核電機組陸續建成投產。
石島灣高溫氣冷堆項目并網發電,昌江核電二期開工,霞浦核電建設提上議程,如今中國華能核準在建核電裝機量為260萬千瓦(昌江3、4號機組和石島灣高溫氣冷堆),而規劃建設裝機量已超過1600萬千瓦,未來增量之龐大可想而知。
至此,華能在核電領域蓄力18年,今日終于迎來全面爆發增長期。
去年十月,舒印彪在華能核能技術研究院揭牌儀式上指出,核能是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強度最小的發電技術之一,同時是目前唯一可大規模替代煤電基荷、最為穩定、經濟性較好的清潔電源,對于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提升我國能源安全自主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以此來看,華能對于發展核電的戰略前景早有把握。華能核電,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