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中國科技開放大門將會越開越大
來源:中新經緯 發布日期:2022-06-06
中新經緯6月6日電 6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就“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建設科技強國”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未來,中國科技開放的大門將會越開越大。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 來源:中國網
會上,王志剛表示,十年來,我國科技事業發生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成功進入創新國家行列,走出了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發展道路。全社會研發投入從2012年的1.03萬億增長到2021年的2.79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1.91%增長到2.44%,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國從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中國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新的變化。中國既是國際前沿創新的重要參與者,也是共同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重要貢獻者。
王志剛介紹,我們堅持“四個面向”,形成了支撐發展和保障安全的科技創新發展新的戰略格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堅持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兩條腿走路,在量子信息、干細胞、腦科學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成果。面向經濟主戰場,以高質量的科技供給帶動產業邁向中高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超級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加快應用,推動數字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戰略必爭領域補短板、強能力,支撐港珠澳大橋、川藏鐵路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設順利實施。深海油氣、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新型核電技術為國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組織全國精銳力量開展疫情防控應急科研攻關,在疫苗、藥物、檢測試劑等方面取得一批科技創新成果,有力支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創新藥物、國產高端醫療器械、先進診療技術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高質量的創新成果。
我們堅持以改革促創新,最大限度激發各類創新主體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十年科技體制改革都是圍繞人來進行的,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引進體制機制更趨完善。科技計劃和科研經費管理改革為科研人員松綁減負,科研誠信建設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創新主體能力建設得到強化,中國特色的國家實驗室體系加快構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持續提升,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型企業成長壯大,國家創新體系更加高效順暢。
我們堅持擴大開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廣領域的國際科技合作新格局。開放合作是科技支撐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應對全球挑戰的必然要求。十年來,我們實施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與161個國家和地區的科技合作關系持續發展。“一帶一路”創新之路加快鋪就。在應對氣候變化、糧食安全、人類生命健康等領域,與世界各國的聯合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未來,中國科技開放的大門將會越開越大,我們愿與更多國家科技同行交流合作,并努力為世界科技進步和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多中國科技的貢獻。
王志剛強調,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國科技創新在原創能力、高端人才、關鍵核心技術等方面還有不少短板弱項,既要抓住重要發展機遇,也要應對一系列風險挑戰。全國科技界將進一步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在建設科技強國的新征程中展現新作為、取得新成就。(中新經緯APP)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