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核集團 發布日期:2021-12-18
開欄語
如若總結2021年,“雙碳”絕對是熱門詞匯。從年初的“兩會”,到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大會,再到中美達成強化氣候行動聯合宣言,“雙碳”在專家、學者、媒體間掀起一輪又一輪的討論。
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說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并不為過。試想一下,將來的某一天,我們拿起一件商品,生產全流程的二氧化碳已經在它的標簽上。而購買一件電器,它生命壽期的碳排放量也明確在標簽上。再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每使用一度電,需要根據它生產過程的二氧化碳排放收取一定的稅收……
當碳排放成為一種屬性,一種標簽,我們的生活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作為綠色低碳能源,核能在這場社會變革中起到作用讓人有無限的想象空間,而核能技術在零碳低碳領域引領的變革更是讓人期待。集團公司官微開設欄目聚焦“雙碳”目標下的中核行動。
2021年,中核集團滿足全球最高安全標準的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首堆建成投運;中俄最大核能合作項目核準開工,樹立全球核能合作典范;中核集團核電累計發電1.2萬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省4億噸標準煤,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0億噸、二氧化硫3400萬噸、氮氧化物1700萬噸,減排效應相當于造林300萬公頃,面積可覆蓋兩個北京市……“雙碳”目標行動下,中核集團成績亮眼。
清潔低碳能源供給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手段,核能和風光電等新能源減排效應明顯。作為國家核科技工業的主體,服務強核強國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家隊、主力軍,“雙碳”目標下,中核集團迎來新機遇、新使命。中核集團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勇擔先鋒,利用核能技術助力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
勇擔央企使命 制定行動綱要
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在核工業創建60周年時批示,“要堅持安全發展、創新發展,堅持核能和平利用”。核能顯著特點為全壽期碳排放量最少以及無間歇發電,是實現清潔和現代能源轉型的重要選擇。中核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余劍鋒多次強調:“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勇擔使命,展現央企擔當,優化核電產業布局,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中核智慧和力量。”
9月2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出“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10月26日,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再次提出“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積極穩妥開展核能供熱示范”。今年3月政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核能在“雙碳”目標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推動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是中核集團肩負的重要責任和使命。中核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顧軍主持召開專題會,研究部署雙碳系統性方案時指出:“切實把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機遇落實到中核集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效上,以核能技術助力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
毋庸置疑,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也是核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這是核工業加快發展清潔能源、服務國家戰略大局的歷史責任;是加快核能全產業鏈發展的重大機遇;是優化中核集團產業結構布局,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深化改革、強化管理,加快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的良好契機。
科學把握戰略機遇,中核集團自上而下高度重視“雙碳”目標實現,系統謀劃。近期,中核集團黨組會審議通過《中核集團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行動綱要》,錨定“雙碳”目標,以中核行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行動綱要》由10個部分構成,分為三大板塊,明確了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工作目標、重點任務、組織實施等,行動項達到24項。中核集團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劉敬指出:“要抓好《行動綱要》落實,形成系統解決方案。”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立足開局之年,對中核集團“雙碳”行動科學全面謀劃的背后,是中核集團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發揮完整體系和自主創新優勢,著力加快核能發展,著力創新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著力擴大新能源產業規模,著力實施綠色低碳發展,著力推動節能降碳,為國家實現雙碳目標多做貢獻的堅毅身影。
據了解,截至2021年9月,中核集團19臺機組WANO綜合指數獲得滿分,主要運行指標好于世界平均水平。“華龍一號”、高溫氣冷堆、燕龍、天然鈾采冶等系列低碳能源相關技術實現突破,核能產業鏈各環節能力水平不斷提升,支撐保障核能安全高效發展。水風光電等新能源裝機容量達1000萬千瓦,形成了同位素、核醫學、核探測等一批高科技核技術產業應用集群。這些生動的發展實踐,為中核集團“雙碳”行動提供了強力支撐。
科學穩妥提出“時間表” 明確“路線圖”
自去年“雙碳”目標明確以來,社會各界反響熱烈。核工業具有兩個鮮明特點,一是服務國家戰略任務,二是服務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也正因此,中核集團副總經濟師、戰略規劃部主任李光亞指出:“力求在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基礎上,考慮中核集團碳排放量較低的實際情況和產業發展的剛性需求,科學穩妥提出‘時間表’,明確‘路線圖’。”
具體來看,這份“路線圖”包括,到2025年,中核集團力爭當年核風光水等各類清潔能源發電量等效減排二氧化碳超過2.5億噸,鼓勵有條件的重點單位率先實現碳達峰;到2030年,力爭當年核風光水等各類清潔能源發電量等效減排二氧化碳超過5億噸,為實現中央企業碳排放量整體達到峰值并穩中有降作出重要貢獻;到2060年,爭取提前實現碳中和,為國家實現碳中和目標貢獻重要力量。
重點任務包括6個方面。一是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能,持續提升核電運營水平,大力拓展核能多用途利用,做強做優核能配套產業,推動核電“走出去”。二是加強低碳零碳技術創新,加快核心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推廣,加強低碳領域基礎科研,加快數字化轉型。三是積極拓展新能源產業,加快風光水電產業發展,探索進軍其他新能源和儲能產業,強化綠色低碳產業的國際開發合作。四是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推進綠色節能建筑業,壯大綠色礦業和綠色制造業,積極發展醫療健康、環保等產業。五是發揮綠色金融作用,探索推進碳資產經營,充分利用綠色金融資產。六是大力推動節能降碳,推進重點環節低碳化改造,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能源行業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點領域,身處能源行業,中核集團更是緊緊抓住這個“牛鼻子”。中國工程院、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等多家研究機構預測,到2060年前后,我國核能規模將大幅提升,可達到4億千瓦以上。若如此,核電有潛力成為電力系統安全、低碳清潔電量供給的基礎性能源、主力能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發揮中堅作用。李光亞表示:“中核集團連續30余年不間斷從事核能開發事業,完全可以滿足我國核能當前和未來發展需求。”
除了安全有序發展核電,中核集團正開足馬力,拓展核能多用途利用。中核集團秦山核電基地建設核能供暖項目,并與當地政府攜手共建“零碳未來城”。而隨著小堆示范工程、高溫氣冷堆等先進堆型穩步推進,核能將在清潔供暖、工業供熱、海水淡化、同位素生產等領域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開啟的市場規模也十分可觀。
此外,在風光水電等新能源領域,中核集團多元化清潔能源供應體系將日益成熟,正在著力推進一批風光電綜合能源基地以及抽水蓄能項目,打造綜合智慧能源技術研究機構,為地方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
加強組織領導 凝聚行動共識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一場硬仗,需要克服保障能源安全、推動低碳發展的多重矛盾。數據顯示,2020年中核集團直接碳排放總量不高,處于央企領先水平。近三年,中核集團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水平下降14%。在此基礎上,要實現整體大規模碳減排更是不易。盡管如此,中核集團還是明確了定量的減排要求。李光亞表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要求,我們對照國家目標,提出力爭到2025年,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超過13.5%,萬元產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超過18%。”
這份“嚴格要求”背后,體現的是發揮示范作用,勇擔先鋒,推動企業綠色轉型發展的決心。
據了解,為確保中核集團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切實落地,中核集團在組織保障、規劃引領、考核機制等方面提出6個行動項,凝聚共識,推動“雙碳”目標更好實現。在組織保障方面,中核集團將成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協調有關部門、有關單位,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
低碳發展更是一種戰略思維。在政策研究方面,中核集團正在籌劃成立碳達峰碳中和研究中心。目標是更好地開展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與政策跟蹤研究,以及產業發展研究,做好核行業碳達峰碳中和支撐工作,加強與外部智庫、研究單位交流合作,擴大影響力。
研究表明,“十四五”末,中國將建成交易額超千億元的全球最大碳市場。隨著資本市場成為推動企業改革向深層次、多領域邁進的重要平臺,中核集團將更加主動地進軍碳資產領域。目前,中核集團正在推進設立碳資產經營公司,加強管理碳資產,積極參與碳市場交易,逐步形成一流的碳資產經營管理能力。推進風電、光伏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項目開發,提升項目運維質量。積極開展核相關行業碳減排標準研究制定工作,爭取構建符合核行業特點的碳交易運營模式。
這些扎實有效的舉措,具有積極示范意義,也展現了“雙碳”目標下企業的責任擔當。李光亞告訴記者:“通過成立一個領導小組,一個研究中心,一個經營公司,更好地研究布局‘雙碳’市場,推動中核集團高質量發展走深走實。”開局關系全局,起步決定后勢。中核集團“雙碳”行動正邁著堅毅的步伐,邁向新的征程。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