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海陽供暖費每平米下調一元,山東省計劃讓膠東半島具備條件的地區全部實現核能供暖
文 | 韓舒淋
編輯 | 馬克
在首期70萬平米的核能供暖項目投產兩年后,山東海陽在今年將核能供暖面積擴大到450萬平米,使得有20萬居民的海陽城區成為國內首個實現核能供暖的城市。
11月9日,國家電投發布消息,國家電投“暖核一號”——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萬平方米項目在山東海陽提前6天投運,供暖面積覆蓋海陽全城區。11月15日,國家電投發布“暖核一號”為其核能供熱品牌。
國家電投表示,項目投運后,海陽1號核電機組成為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熱電聯產機組,取代了當地12臺燃煤鍋爐,每個供暖季預計節約原煤1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8萬噸、煙塵691噸、氮氧化物1123噸、二氧化硫1188噸,相當于種植闊葉林1000公頃,同時減少向環境排放熱量130萬吉焦。
該核能供熱項目依托于國家電投山東海陽核電站,該核電站采用引進的AP1000三代核電技術,一期工程兩臺機組分別在2018年10月和2019年1月投運,單臺機組裝機容量125.3萬千瓦。海陽核電也是國家電投旗下首個控股投運的核電站,該廠址規劃建設6臺核電機組,后續機組尚未獲批開工。
核電機組熱電聯產進行供熱與火電機組熱電聯產的供熱原理基本類似,都是將電站產生的高溫蒸汽作為最初熱源,然后通過換熱站將熱量置換進入熱力公司的輸熱管網之中,再運往千家萬戶。二者的區別在于,核電的熱電聯產使用受控核裂變熱量來“燒開水”產生高溫蒸汽,而火電的熱電聯產是用煤炭來“燒開水”。

核能供熱原理圖/ 來源: 山東核電公司
具體而言,核電機組中,核燃料裂變核反應產生的熱量通過一回路高溫高壓的水循環帶出,將二回路水加熱產生高溫水蒸氣,推動汽輪機組發電。核能供熱的原理是抽取核電機組二回路高溫蒸汽作為最初熱源,在電站內的換熱首站,用高溫蒸汽加熱三回路管道中的水,運往 5公里外的熱力公司換熱站,然后再次通過換熱器加熱四回路原有熱力管網中的水,最后通過小區的換熱站進入居民家中,實現對原來該熱力站覆蓋的區域供熱。

海陽核電廠內換熱首站 來源: 山東核電公司
整個熱量傳輸過程中,靠近核反應的一回路水循環和最終進入居民家中的五回路水循環都是封閉循環,彼此隔離,之間只有通過換熱器進行的熱量交換,沒有水的交換。因此,給居民加熱的用戶暖氣管道中始終是封閉的沒有放射性的水,確保了安全性。
2019年11月,海陽核電供暖的一期項目落地,成功實現對周圍70萬平米進行供熱。到今年二期項目按此前計劃投運,供熱面積擴大到450萬平米。目前,項目業主山東核電公司正在進行單臺核電機組供暖3000萬平米的科研工程,其供暖范圍將覆蓋到方圓130公里。
和火電機組熱電聯產后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類似,核電機組隨著隨著供暖范圍提高,電廠的綜合熱效率也逐步提高。國家電投提供的數據顯示,70萬平米供熱項目實施后,全廠熱效率由36.69%提高到37.17%,450萬平米供熱項目投運后,熱效率提高到39.94%。如果3000萬平米供熱項目落地,電廠熱效率可以提高到55.9%,是此前的1.5倍。
今年冬季以來,由于燃煤價格上漲,供熱成本提高,北方多地提高了非居民供熱的熱價。此外,據《財經》記者了解,部分地區熱電聯產電廠的躉售給熱力公司的熱價也有所調整。而海陽核能供暖項目并未受其影響,供暖價格反而下調。
在11月13日海陽市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海陽市副市長張金富介紹,今年海陽供暖費從原來的22元/平米下調到21元/平米,一是核能供暖不需要使用煤炭,煤炭價格上漲與海陽供暖費用不大;二是山東核電公司通過實施核能供暖項目,機組熱效率明顯提高,較燃煤供熱經濟性更好,山東核電公司堅持“居民用暖價格不增加、政府財政負擔不增長、熱力公司利益不受損、核電企業經營做貢獻、生態環保效益大提升”的原則推進核能供熱項目建設。
遠期來看,山東省能源局局長欒健表示,山東省在“十四五”及未來一段時期,將著力打造膠東半島千萬千瓦級核電基地,積極推進核能供暖等綜合利用,力爭2030年在運裝機規模達到1300萬千瓦以上,膠東半島具備條件的地區全部實現核能供暖。而根據國家電投此前的計劃,待海陽規劃的6臺機組和榮成等其他山東廠址建設和規劃的機組全部投產,膠東半島供熱范圍可達2億平米。
除國家電投主力開發的海陽外,中核集團正在浙江秦山核電基地推進核能供暖,今冬將開始為當地居民供暖。中核集團發布的信息顯示,11月11日,中核集團秦山核電核能供暖節能工程示范項目一階段主管線實現全線貫通,按照進度,在2021年11月底至12月初,秦山核電提供的熱能將走進海鹽縣當地居民。項目將分三階段,今冬實現對三個生活小區和老年公寓實現供暖,全部建成后供暖面積達到400萬平方米。
山東海陽和浙江秦山都是利用投運的大型核電機組來進行熱電聯產供熱。除了這一技術路線外,三大核電公司也都在探索小堆供熱方案,主要的兩條技術路線是泳池式反應堆和殼式反應堆,都是針對供熱專門設計的小型反應堆技術,目前還處在設計應用向工程實驗過渡的階段,落地還需時日。
和所有核電項目一樣,公眾接受度也是核能供暖始終面臨的挑戰。相對而言,在已有核電廠址開發核電供暖,當地居民對核電比較了解,面臨的困難較小。而小堆供熱的開發,一般需要開辟新廠址,就要面臨更多挑戰。
作者為《財經》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