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位于山東煙臺的海陽核能供熱二期450萬㎡供熱項目施工現場一片繁忙景象。換熱器間鋼結構立柱全部吊裝完成,結構橫梁已吊裝完成30%,廠區循環水管道支架基礎已進入結構施工階段,換熱器疏水管道正在施工……
不遠處的海陽核電員工宿舍區內,暖意融融,清澈的淡化海水從水龍頭汩汩流出,員工和家屬交口稱贊:“口感很好,沒有咸味兒,也沒有雜質。”
在海陽核電,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范工程和世界首個水熱同傳實踐工程,不僅實現了核能清潔供暖,而且創新實現水熱同傳,讓核電站員工率先感受到核能綜合利用帶來的新鮮和低碳。
不僅如此,以海陽核電的創新實踐為起點,核能綜合利用示范納入了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十四五”規劃。近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開展山東海陽等核能綜合利用示范。而且,山東省能源局發布此前發布的《2021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也提出,積極開展膠東半島地區核能綜合利用規劃研究。業內認為,從國家到地方,核能綜合利用正在為我國核能產業發展開辟出一條全新的跑道。
其實,核能供熱作為海陽核電核能綜合利用第一步,早在兩年前就已邁出。
2019年11月,海陽核能供熱一期工程70萬㎡項目建成投運,開創了國內先河,被國家能源局命名為“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范工程”,山東省能源局委托獨立第三方評估首季運行情況,結論為清潔、安全、穩定、高效,在技術上取得了核能利用效率的提升,經濟上具備了與燃煤供熱持平的競爭力,具有大規模推廣應用價值。
目前,70萬㎡核能供熱第二個供暖季正在運行,本季海陽核電通過內部挖潛,增大對外供熱輸出,覆蓋面在去年三十多個小區的基礎上,新增三個小區。而且,在實現國內首次核能商業供熱后一年,煙臺市于去年底開啟了全國“零碳”供暖城市創建,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范工程二期也同步開工。
據山東核電有限公司介紹,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范工程二期各項工作目前正在緊鑼密鼓推進,滿足今年供暖季建成投運的目標,屆時將實現海陽城區居民核能供熱全覆蓋,創建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預計每個供暖季節約原煤1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8萬噸,減少當地80%廢氣排放。同時,海陽核電還在開展遠距離大規模核能供熱研究,力爭讓延伸至整個膠東半島。
同時,作為世界首個水熱同傳實踐工程,海陽核能綜合利用首次實現了供熱和供水的跨界組合,比傳統分傳技術節省投資約50%,節省運維成本約20%,提高了能源效率,降低了用能成本,為同步解決城市清潔取暖和淡水需求等民生問題提供了現實可行的方案。
水熱同傳是海陽核電“智慧小區”項目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這個“智慧小區”還包括儲電、儲熱、光伏發電、智慧路燈等,即通過控制系統,實現多能互補聯合經濟運行,目前建安工作基本完成,部分功能已投入使用。
據了解,依托國家電投綜合智慧能源的成熟模式和海陽市打造“新能源綜合利用示范城市”的契機,海陽核電正在積極策劃“風光核儲一體化”項目,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存量設施和人才優勢,加大核能多場景綜合利用的創新和開發,加強與不同產業合作,通過核電同海水淡化、分布式光伏、海上風電、儲電、儲熱多能互補,向市場用戶提供電、熱、水、氫等不同的產品和服務,實現智慧核能綜合利用,打造智慧小區、智慧城市。(張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