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目前進展,預計到今年 9 月,3號核島外穹頂將按計劃實現吊裝!”近日,當這一消息從巴基斯坦“華龍一號”建設現場傳回國內時,大家都握緊了拳頭:“最后關頭,再加一把勁!”
“華龍一號”屬于新堆型,工程建設沒有經驗可借鑒。在巴基斯坦“海外華龍”建設現場,很多施工技術、施工工藝甚至施工設備都需要施工單位自主研發和探索改進,大型設備吊裝E型翻轉支架的制作就是中核華興海外核電建設者啃下的 一根“硬骨頭”。
E型翻轉支架改變了傳統的核電主設備倒運和就位的方法,為核島翻轉和吊裝就位提供巨大便利。說起它的“誕生”,還有一段“小插曲”
“任務交給我們時是很突然的,后來才聽說,在此之前業主已找過其它單位,但對方考慮到風險不愿意做,然后就找到了我們。”安裝總工裴習平語氣平緩,就像在講述一件司空見慣的小事,“當時沒有圖紙,沒有材料,只有一個初步的木頭做的模型。時值巴基斯坦大選,巴國市場全面關停,什么材料都進不來,這是一個大問題。”
接到制作任務時正值雙島施工高峰并存之際。國內焊工因簽證等原因遲遲不能進場,現場二次鋼結構施工十分緊張,安裝單位天天追在身后要工作面。
“既然自己都忙不過來,我們完全有理由拒絕呀!”
“的確,如果要拒絕,理由很充分。”項目經理王鑫說,“但這不是華興的做事風格,既然業主找到我們,就是對我們的信任,哪能置身事外?”
任務接下來后,留給華興的只有短短一個月時間。項目部立即成立翻轉支架制作黨員攻堅小組,統一思想、明確目標,一場熱火朝天的“攻堅戰”打響了。
沒有圖紙,就主動找業主和設計院溝通;沒有材料,就先內部挖潛,實在不行就與兄弟單位協商,緊急借用;沒有外援,就抽調班組精兵強將組成團隊。圖紙一次次修改,試驗一次次進行。當其他人在空調室里休息時,他們要么在烈日下現場試驗,要么在會議室激烈討論,要么埋頭專心致志地畫圖、驗證、修改,再畫、再驗證、再修改……
“連續20多天,天天晚上高強度加班,兄弟們都有點堅持不住了。但大家相互打氣,沒有一個退縮,硬是堅持下來了。”說到此處,裴習平自豪地為自己的兄弟們豎起了大拇指。
之后,翻轉支架首次成功用于3號核島壓力容器和蒸汽發生器吊裝,整個吊裝過程變得更為安全和輕松,為后續吊裝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把分外之事當成分內之事來做,這是中核人發揚“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精神的真實寫照,也得到了業主方的高度贊揚。
項目部已先后獲得管理創新31項,技術創新25項,完成中核集團和核能行業協會成果鑒定5項,獲得工法11項,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尤其是一些工藝改進,突破了幾十年的傳統方法,“華龍一號”預應力施工技術、核電站鋼襯里綜合建造技術、“華龍一號”核電站不銹鋼水池建造技術三項科技成果通過中核集團科技成果鑒定,施工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核華興用智慧和知識創造著奇跡,用辛勞和汗水澆灌著海外華龍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