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在由煙臺市人民政府、山東省能源局、中國能源報社、中國廣核集團、中核集團、國家電投集團主辦的中國(煙臺)核能安全暨2019核電產業鏈高峰論壇上,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副司長史立山做了致辭。
以下為發言內容:
今年是煙臺第四年舉辦核電產業鏈高峰論壇,成功打造了核電技術和產業融合的論壇品牌,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得到了業內外廣泛關注和認可。
多年來,山東省為我國核電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已成為我國核電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煙臺海陽建成了AP1000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建設取得積極成效,省內企業積極參與核電技術裝備的研發與自主化,山東省成為我國核電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形成了明顯的技術領先優勢,成為引領我國核電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核電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目前我國大陸地區在運核電機組47臺,裝機容量4873萬千瓦,排名世界第三,在建機組11臺,裝機1208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一;核電在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中的作用不斷凸顯;核電安全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安全水平位于世界先進行列;核電裝備自主化、國產化水平不斷提升,工程建設能力國際領先,成為全球少數幾個擁有完整核電工業體系的國家之一。總體來看,我國核電發展已具備了良好的技術和產業基礎,在全球新一輪核電發展進程中,取得了寶貴的比較優勢。全球能源正面臨向清潔低碳轉型的重要挑戰,核電是清潔低碳電力不可或缺的部分。
2018年,核電占全球發電總量的10%,在發達經濟體的占比達到18%。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進程加快,未來一個時期,我國能源電力需求仍將保持增長態勢,目前我國能源結構中化石能源比重偏高,特別是煤炭消費占比59%,煤電發電量占比70%,均比世界的平均水平高出約30個百分點。
2018年,我國核電發電占比約為4.2%,在能源電力消費中的占比仍然偏低。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大力發展包括核電在內的清潔能源,是必由之路,對優化我國能源布局、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核電發展仍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與新時代核電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仍有差距,需要結合新形勢、新要求、新情況,認真研究謀劃,做好相關工作。結合本次論壇,我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堅決補齊核電關鍵技術的卡脖子短板。
由于我國高端工業基礎薄弱,目前少量核電核心零部件、基礎材料仍依賴進口,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人,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這些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強化創新驅動,加大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力度,力爭早日掌握關鍵技術訣竅,形成自主能力,掌握我國核電在科技競爭和產業安全上的戰略主動,支撐核電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第二,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核電安全發展中的作用。
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化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突出特征,核電作為高精尖技術密集型產業,要緊密把握前沿科技發展大勢,積極推進核電各階段與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術融合,推動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增強企業精細化管理能力。創新核電安全監測的手段,提高核電裝備的制造水平,進而推動全產業鏈效率的提升和產業競爭力的提升。
核安全是核電的生命線,提高核電安全除了要不斷推動技術進步,更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地加強核電管理工作。信息化技術在核電管理中的作用和潛力非常大,需要引起全行業的高度重視,我們非常高興的看到各大核電企業都在積極布局,取得良好成效,希望能夠進一步加大力度,使我國核電管理能夠為全球核電發展做出一些新貢獻。
▍第三,能夠深入研究區塊鏈技術在核電領域中的運用。
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積極推動區塊鏈和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誠信是核電行業發展的基礎,核電行業需要深入研究、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在核電領域,特別是在制造領域、管理領域的應用,努力尋找結合點和新型產業模式,促進全產業創新發展。
此外,煙臺在支持核電項目建設、推動核電技術產業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發揮出了非常好的表率作用。煙臺已經在核電供熱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建議在核能制氫、海水淡化、能源低碳轉型,以及核能智能化利用等方面,開展更多探索和試點示范,這方面的前景非常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