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核恐怖行為國際公約
來源:中國核電信息網 發布日期:2009-09-21
1997年聯合國大會決定成立由191個成員國專家組成的特設委員會,負責起草《制止核恐怖行為國際公約》。1998年,俄羅斯向特設委員會提交了一份公約草稿。在該草稿的基礎上,特設委員會經過7年的艱苦談判,終于在2005年4月初通過了《制止核恐怖行為國際公約》草案。
2005年4月13日,第59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制止核恐怖行為國際公約》 (The Convention on the Suppression of Acts of Nuclear Terrorism),對核恐怖行為的定義作出了界定,并要求各國政府立即采取立法等措施打擊核恐怖行為。這是聯合國制定并批準的第13項國際反恐公約。
公約規定,核恐怖行為主要有3類:一是以危害人、財產和環境為目的,擁有放射性物質或核裝置;二是出于同樣目的,使用放射性物質、核裝置或破壞核設施;三是為達到這些目的,威脅使用或企圖擁有放射性物質和核裝置。
公約要求各國政府根據本公約采取必要的立法措施,以確保那些制造、參與、組織和策劃核恐怖行為的個人能受到懲罰。對于涉嫌制造核恐怖行為的個人,各國政府必須予以起訴或將其引渡到別國受審。公約還要求各國為打擊核恐怖行為加強情報交流,并加強對本國放射性物質的監管。
根據公約,武裝沖突中武裝部隊的活動由國際人道主義法和國際法管轄,不在本公約管轄范圍之內。公約明確指出,本公約不涉及國家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合法性的問題。該公約將在22個締約國批準后正式生效。
2005年9月14日,中國外長李肇星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條約活動”中代表中國政府簽署了《制止核恐怖行為國際公約》。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