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改革開放之初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到發展成長中爬坡過坎克難前行,再到轉型升級中砥礪攻堅蓄勢崛起,改革開放春潮涌動的40年,是中國核工業第二二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二二”)順利完成“核”力蛻變,逐步實現由傳統管理向現代企業管理跨越的40年。
40年里,在國家一系列戰略方針指引下,中核二二緊抓時代發展機遇,切實肩負起創新責任,歷經艱難險阻,轉戰大江南北、海內海外,在國防工程、核電工程、民用工程、國際工程等領域干成了一批重大項目,培育了一批職業化專業化新型人才隊伍,結交了一批穩定合作伙伴,實現了一系列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新突破……
從“保軍轉民”到“軍民融合”
1981 年3 月,國防科委與二機部聯合提出“保軍轉民”的戰略方針,從此,核工業開始了“軍民結合”、“保軍轉民”的歷史性戰略轉變。作為國家組建最早的一支核工程、核電工程的專業化建設隊伍,中核二二始終不忘初心,堅定軍工本色,勇擔“保軍建設”責任。
多年來,中核二二堅持致力國防建設,加強軍工業務的開發,軍工項目的建設、軍工技術的科研、軍工文化的傳承等,軍工業務已遍布四川、陜西、湖北、重慶、遼寧、北京、山東、上海等地,主要涉及核軍工、部隊營房基礎建設、軍工研究所廠房等工程,與812、814、821、中船重工、中國兵器、核五院、核七院、三〇三庫以及各地方部隊等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
2015年,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中核二二堅持以軍工為特色,堅持把軍工作為公司核心業務的地位不動搖,并把公司“十三五”的戰略定位概括為“一業三商”,即:聚焦工程建設領域,以核電和軍工為特色,成為中國核建綜合實力領先、區域和專業優勢明顯的核電軍工工程建設骨干企業、民用工程綜合服務商、基礎設施與清潔能源投資運營商、國際工程總承包商——這足以證明公司做強做優軍工業務的信心和決心。
近年來,中核二二通過探索軍工項目標準化管理體系,堅持質量優先、控本增效,加強與軍工集團及企事業單位的戰略合作關系,持續提升軍工項目服務能力,逐漸形成和培育出在軍工工程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和品牌優勢,國內軍工工程業務份額穩步提高。
從“大陸第一”到“全球首堆”
戈壁灘上的艱苦創業,“三線建設”中的反復磨礪,鍛煉和造就了中核二二這支敢打仗、能打仗、善打仗的核工業隊伍。
1981年11月,國務院批準了秦山核電站工程建設項目,中國邁出了和平利用核能的關鍵一步。中核二二再一次聽從祖國召喚,光榮地承擔起我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的建設任務。施工高峰期間,中核二二3000多名職工奮戰在現場。1988年8月9日的《工人日報》在題為《從杭州灣邁出的第一步》通訊中這樣描述,“承擔核電站土建任務的核工業二二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們劈山填海,他們的汗水灑遍了十萬平方米的建筑工地。全工地開展了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正是有了這樣一支吃苦耐勞的核工業隊伍,中國的核電才能起步。”
通過近兩年的前期籌備和近7年的艱苦建設,1991年12月15日零點15分,秦山核電站首次并網發電成功,結束了我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中核二二也憑借為工程建成做出的突出貢獻,收獲了全國建筑工程魯班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等多項榮譽。
奮斗的腳步永不停息。新世紀初,在國家積極發展核電的大背景下,三代核電技術AP1000落地中國。中核二二憑借半個多世紀積累的良好信譽和實力,成為首支進駐全球首座AP1000核電工程現場的建設隊伍。十年蟄伏,一朝蝶變。2018年中秋來臨之際,全國各地沉浸在豐收的喜悅里,三門灣畔也奏響了勝利的凱歌。9月21日凌晨3點57分,三門核電1號機組順利完成168小時滿功率連續運行考核,宣告全球首臺AP1000核電機組具備商運條件,這一刻凝聚了三門核電建設者十年來的砥礪奮進。中核二二三門核電建設團隊克服“首堆”建設無經驗可循、技術工藝復雜多變等諸多困難,順利完成了各項土建施工任務,為三門核電站最終投入商運奠定了堅實基礎。

歷經30余年的不斷建設,從參與締造“國之光榮”到傾力鑄造“國之重器”,從30萬到60萬再到100萬,作為我國核電建設的先行者,中核二二肩負著核工業第二次創業的歷史使命,以大陸首座核電站為“引擎”,沿著我國漫長的海岸線,相繼參與建成江蘇田灣、浙江秦山二期、三期、二期擴建、方家山、海南昌江、浙江三門等核電站。隨著“華龍一號”關鍵技術課題研究內容的基本完成,中核二二將繼續發揚核建鐵軍的風采,在打造“國家名片”的核工業第三次創業的新征程中,勇立潮頭,揚帆遠航!
從“以核為本”到“適度多元”
中核二二秉承半個多世紀的深厚積淀,鞏固了公司核工程、核電工程建設的核心業務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中核二二不斷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在競爭激烈的建筑市場搏擊中發展壯大。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中核二二便以總部所在地湖北宜昌為中心,輻射全國,積極拓展民用市場,并在信守合同、誠實履約、為客戶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的努力中,建造了一個個精品工程。中核二二秉承“大項目、大客戶、好項目、好客戶”的開發戰略,目前已形成華中、華北、華東、華南、西北、西南、貴州等七大重點區域,承建了正榮財富中心、汶川博物館、五華碧桂園等大批房屋建筑、工業、市政、路橋等項目。施工地域遍布全國30多個省、市、區,任務儲備近300億元。
在全力穩固核電領域、大力發展民用市場的基礎上,中核二二積極拓展海外市場。1981年,中核二二首次進入國際工程市場,順利完成約旦王國首都安曼阿布努賽21萬平方米住宅區建設,第一次在國門之外展現了中國核建形象。此后,又承建了我國對外第一個核成套技術輸出項目——阿爾及利亞核研究中心,并獲評“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10 年,中核二二首次獨立承攬EPC 總承包項目、東帝汶建國以來最大的基礎設施項目——東帝汶國家電網項目,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拓了巴基斯坦、蒙古、緬甸等海外市場。2015 年,緊跟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布局,承接了被列為“中蒙俄經濟帶”重點項目的蒙古巴格諾爾電廠。

30多年里,中核二二國際業務完成了從工程分包到EPC總承包的華麗轉身,通過立足電力并拓展相關能源與基礎設施項目等發展策略,已由“借船出海”逐漸轉向“造船出海”。
中核二二堅持投資建設一體化,于2011年進入投資業務領域,目前已形成完善的運作體系與卓越的開發能力,先后在重慶、宜昌、武漢、西安等地成功開發了多個項目,目前開發體量已超200萬方。2015年,隨著PPP業務經營模式的興起,中核二二開始進入PPP項目的市場開發領域,通過尋求社會資源、聯合體投標等多種方式參與PPP項目的競標。截至目前,已落地PPP項目13個,總投資額超200億元。
在不到40年的時間里,中核二二在努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礎上,堅持做好主業,通過核心能力的延伸與拓展,多元化經營戰略取得了明顯成效。高品質的產品、過硬的企業信譽,也使得中廣核、國家核電、國家電網、中國石化、中船重工、上海大眾、正榮集團、夷陵區政府、南華大學、工商銀行等政府、企業、學校、金融機構與公司建立了良好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攜手同行、共謀發展。
從“困則思變”到“創新圖強”
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里,中核二二也在不斷摸索突破發展的瓶頸。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保軍轉民”時期的轉變依賴思想、打破大鍋飯、找米下鍋,到新世紀初為支持國有企業實現三年改革與脫困目標,開始實施債轉股并完成企業改制,再到新時期跟隨國企改革的步伐,開啟全面深化改革之旅,中核二二始終在不斷適應國家政策變化和市場發展規律,把創新作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最有力的武器,在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的新征程中勇往直前。
通過14個大型核電工程的承建與土建施工技術研發,中核二二在核電建設施工領域掌握了CNP300、CNP650、CANDU、AES-91、AP1000、M310改進型、華龍一號、高溫氣冷堆、玲瓏一號、燕龍堆等堆型的專業建造技術,為建設高標準、高質量、安全可靠的核電站,提供了必要的保證。除核電建造外,還承接了國內核電廠址60%的維修業務。與此同時,作為國有大型建筑施工企業,中核二二已具有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電力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機電安裝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等4項壹級資質和5項專業承包壹級資質等,為項目承接、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進行業務拓展的同時,中核二二始終注重培育自主創新,致力于專業領域的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進而不斷促進業務的拓展和項目的管理。目前,已建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具備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取得了一些核心或專有技術成果。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68項;主編國家、行業標準6項,參編國家、行業標準31項;擁有國家級工法4項,省級工法19項,企業級工法82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0余項。目前,中核二二已擁有130余項核心施工技術。

2019年,中核二二將進駐武漢,公司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利用更加優越的發展環境,以更加開放的人文視野,更加拼搏的奮斗精神,致力于向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在追求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篤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