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揭幕战/曼联 乌龙球/篮球直播360/2026世界杯在哪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首      頁 核電新聞 政策法規 聚焦核電 核電站一覽 國產化 核電技術 招標信息 專家點評 人物風采 核電視頻 技術論文 供應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處理 工程圖片 走進核電 供應商名錄 核科普 會議會展 合作交流 政經要聞 網上展臺 核電圖書 企業招聘 求購信息
您的位置:中國核電信息網  >  國內核訊  > 深切緬懷老部長劉杰:這個時代需要以國家為己任的精神

深切緬懷老部長劉杰:這個時代需要以國家為己任的精神

來源:中核集團 發布日期:2018-09-28

  日前獲悉,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國家二機部部長、河南省委原第一書記、“兩彈一艇”元勛劉杰同志于9月23日在深圳市人民醫院逝世,享年104歲。

  劉杰,是中國核工業的開拓者、奠基人之一,核工業老部長,曾在二機部工作了13年。

  1954年,劉杰等帶著鈾礦石標本和探測器向毛主席作工作匯報時,毛主席握著劉杰的手說:“劉杰,這是關系國家命運的大事,好好干!”

  劉杰部長曾多次表示,主席的這句話,讓他感受到自己肩負的重擔。從那時開始,劉杰一直抱定“責任比天大”的信念,踏實而堅定地工作。

  2009年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首屆管理科學獎頒獎大會上,原二機部部長劉杰因在任內成功爆炸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奠定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技術物質基礎、基本建成中國核燃料工業體系、在組織管理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而獲得管理科學特殊貢獻獎。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英明決策和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黨支持和全國大力協同的結果;是二機部黨組集體領導和廣大科技人員、干部職工共同努力、艱苦奮斗的結果,其中也包含了劉杰等老一輩核工業領導運籌帷幄,科學決策,有效組織管理的重大貢獻。

  “劉杰,這是關系國家命運的大事,好好干!”

  1952年國家成立地質部,開始勘查各種礦產,對于鈾礦的勘查工作國家格外重視,單獨成立了鈾礦勘查小組。經過幾年的努力,1954年終于在廣西發現鈾礦石。

  劉杰將這一重要發現立即報告周恩來總理。總理辦公室第二天來電話,要劉杰次日到中南海,向毛主席和周總理匯報。劉杰帶著鈾礦石和探測器來到中南海菊香書屋,匯報鈾礦石的發現經過。毛主席高興地說:“很有希望,一定會發現大量鈾礦,我們國家也要發展原子能!”

  “劉杰啊,這是決定命運的事,要好好干!”匯報結束時,毛主席拉著劉杰的手這樣說。

  “現在想來,‘決定命運’一點都不為過,核武器和核事業確實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中國有了原子彈,不光是中國人,全世界被壓迫的人民都在歡呼。”多年后,劉老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依然感慨不已。

  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主席主持召開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作出了創建我國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這次會議沒有文字記錄,沒有拍攝照片。然而這次會議改變了整個中國的命運。這次會議后,時任地質部黨組書記、常務副部長的劉杰調任國務院第三辦公室副主任,負責創建原子能事業的籌備工作。

  創業起步科學決策 科研人才先行

  萬事開頭難,創建原子能事業從何抓起?原子能事業是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尖端,要掌握這項尖端科學技術,關鍵在于要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科技隊伍。劉杰看準了這兩點,他的工作就從抓科研先行和人才培養開始。

  1955年4月17日,劉杰代表中國政府與蘇聯政府簽署了兩國政府關于蘇聯援助中國發展原子核物理研究與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協定。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基礎上,選在北京西南郊區坨里建設一個綜合性核科研基地。

  這個核科研基地裝備有蘇聯援建的實驗性重水反應堆和回旋加速器,匯集了當時國內優秀的核科技專家和年輕的大學畢業生,開展了大量核科學技術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承擔了許多核工業建設的技術攻關任務;并在此過程中,派生了各專業的研究機構,培養了一大批科技骨干和學科領頭人,后來被選為科學院和工程院的院士就有60多位,在我國核工業發展中真正起到了“老母雞”的作用。

  與此同時,劉杰與高教部商定,在北京大學和蘭州大學各設一個物理研究室,作為原子能科技干部的培訓中心,從全國各大學物理系選拔三年級品學兼優的學生,到物理研究室學習原子能專業。

  1956年清華大學成立工程物理系,繼續從全國重點院校選拔相近專業的高年級學生,到工程物理系學習原子能專業。另外,經周總理批準,蘇聯高教部同意,由蔣南翔和錢三強負責,一方面從國內選派優秀學生到蘇聯學習原子能專業;另一方面從在蘇聯學習的中國留學生中挑選專業相近的轉學核物理和核工程技術。

  依靠高教系統的支持和努力,采取了以上措施,很快培養出一大批原子能專業的科技人才。這批人才日后大部分都成為核工業各單位的科技領導骨干。

  親自主持制定“兩年規劃” 相信中國自己的力量

  1960年7月,蘇聯單方面撕毀協議,撤走專家,停止一切援助,給正在建設中的我國核工業造成很大困難。同時,由于連年自然災害,我國國民經濟也處于最困難時期。正是在這個時候,宋任窮部長奉命調任中共中央東北局第一書記,中央決定劉杰接任二機部部長。

  對于劉杰來說,可謂受命于危難。“二機部成立的時候,從領導、科學家到技術工人等,大家從四面八方來到二機部,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基礎和愿望,那就是研制原子彈。我信任大家能齊心協力完成這項任務和工作。”

  經過1960、1961兩年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已經初見眉目,但前進中還有許多未知因素,仍然是艱難險阻重重。劉杰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工作緊一緊,就可能進一步提升,加快實現原子彈爆炸目標;如果松一松,也有可能拖沓下來,使原子彈爆炸的目標遙遙無期。劉杰向中央提出:爭取在1964年最遲在1965年實現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這實際是他自己向中央立了軍令狀,其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為了這一目標的實現,他隨即采取“倒排計劃與順排計劃相結合”的方法,編制綜合進度計劃。所謂“倒排”是以最終完成日期為準,反過來看存在什么問題,借以暴露矛盾;“順排”則將任務和矛盾進行分解,分系統、分方面、分層次協調平衡,逐項解決,借以落實計劃。

  這樣,經過兩個多月的細致工作,反復測算,步步落實,終于在1962年11月,二機部黨組正式向中央專委報送了以1964年爆炸試驗第一顆原子彈為總目標的《1963年、1964年原子武器工業建設、生產計劃大綱》,簡稱“兩年規劃”。

  “兩年規劃”是劉杰親自主持,由部機關與下屬各有關廠礦院所共同研究、反復平衡而制定的,是指導全部工作的一個綱領性文件。

  1963年3月19日和21日,在中央專委第四、第五兩次會議上,周恩來總理聽取了工作組匯報后,說:“經過兩年的工作,二機部提出了一個規劃,應該說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這是全體職工努力的結果。有了規劃就有了軌道,要有信心,能搞出來。主席指示,‘要大力協同做好這件工作’。劉少奇同志也說:‘經過努力,即使推遲一些時間搞出來也是好的。’總之,我們要相信中國人民的智慧,原子彈一定能夠搞出來。”

  劉老提到這段歲月時回憶:“這個時候,對我來說壓力最大。那時,我有一種信念,就是相信中國人自己的力量。相信我們中國人民團結一致,堅守在根據地上,就一定能做出成就。大家對祖國的熱愛、黨的信任、對人民的責任,鼓舞大家沒什么困難克服不了。現在想來,很懷念那段歲月。”

  深入一線抓重點  當機立斷作決策

  “兩年規劃”全面記載了1963、1964這兩年研制原子彈要做的各項工作目標和計劃安排。如何使其紙面規劃變為現實的物質成果呢?

  當時劉杰經常念叨的“地礦、二、四、六、五、八、九”這幾個數字,實際就是要制成原子彈的八大環節。1963年下半年,核燃料的前端,即地礦和二四六已經基本不成問題,問題的重點在于如何拿到濃縮鈾和核部件,以及爆轟試驗如何得到足夠的中子。1963年8月、1964年3月,半年內劉杰連續兩次深入蘭州鈾濃縮廠、酒泉原子能聯合企業和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檢查指導工作,并與基層領導和科技人員一起討論科研生產問題,當機立斷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技術決策。

  隨后,大家迎來了1964年1月14日產出高濃鈾產品的喜訊。二機部黨組在給該廠發電報祝賀的同時,報告了黨中央,毛主席欣然命筆批了兩個大字“很好”!

  時間推進到1964年3月,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工作有了決定性的進展。聚合爆轟出中子試驗成功,核裝置引爆系統和結構部件設計完成,各項環境條件模擬試驗獲得滿意結果,現場一切都在為原子彈出廠進行國家試驗做準備。可是,對核裝置結構部件和主炸藥成型工藝,在科技專家中還有不同意見,亟待作出選擇。劉杰再次來到基地,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并同基地領導和主要科技骨干進行討論、研究、分析、比較,在大家認可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作出了合理的決策。

  實踐證明,“兩年規劃”采取“倒排和順排相結合”的計劃方法,把科研、建設、生產、協作等各方面資源和力量組織起來,環環相扣,擰成一股勁,去實現“1964 年爆炸第一顆原子彈”的總目標,這是大科學工程實現現代化科學管理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

  向中央匯報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喜訊

  “我一直記得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喜訊是由我報告給周總理的。”每談到這里,劉老都開心得像個孩子。據劉老介紹,1964年,原子能首次核試驗時,現場總指揮是張愛萍,劉杰在北京負責前后方與中央的聯絡。

  10月14日,首次核試驗的前兩天,張愛萍、劉西堯發來電報,表示前方科技專家在研究試驗萬一不成的問題時,提出可能發生只是化學爆炸和由于鈾238自發裂變出中子而提早核爆的兩種不正常爆炸情況。

  周總理在午夜召見劉杰,聽取他的意見。劉杰認為,僅僅發生炸藥爆炸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多次聚焦爆轟試驗都沒有出過問題,表明我們對聚焦技術的掌握是好的。至于鈾238自發裂變出中子發生早爆問題,還需請專家再研究。

  10月15日上午,劉杰找了當時在北京核武器研究所主持工作的理論物理學家周光召,周光召又找核物理學家黃祖洽、數學家秦元勛參加研究,他們經過精密計算,當晚寫出報告認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可能性超過99%”。

  周總理看到三位科學家的報告后,沉默一會兒又問劉杰:“你現在考慮我們這次試驗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劉杰深知總理此時的心情,沉著、鎮靜地回答:“總理,我的估計有三種可能,第一是干脆利落,第二是拖泥帶水,第三是完全失敗。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第一種可能性是最大的。”周總理鄭重地叮囑劉杰:“要做好以防萬一的準備工作。”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試驗現場來電,劉杰上前一步,抓起話筒就與張愛萍對話,并對爆炸成功表示祝賀。

  “試驗的當天,我在二機部的辦公室里,守候在電話機旁,周總理在他的辦公室,密切關注著這次試驗。我在電話里聽到張愛萍同志說原子彈響了,還聽到了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后參試人員的歡呼聲。”劉杰立即向周總理報告了這一喜訊。“總理收到喜訊后立即向毛主席報告,毛主席要求我們搞清楚是不是真的核爆炸,要查清楚。我們核實后再次向總理進行了報告。”

  傍晚5時左右,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演職人員,毛主席讓周總理宣布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的消息,頓時全場歡聲雷動。

  當晚11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向全世界廣播了新華社關于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新聞公報》,人民日報印發了紅字《號外》。

  第二天凌晨3時,劉杰從中南海回到辦公室,遵照總理指示,對搜集研究放射性微塵沉降與對環境污染和健康影響的問題作了安排后,回家走到機關大樓門口時,見到警衛戰士向他敬禮,他停下腳步淡定地告訴警衛:“我們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

  “氫彈取得重要成果的時候,我又一次向周總理進行了匯報。”據劉老回憶,當時在得知氫彈原理性試驗成功的消息后,周總理當即把劉杰和錢三強找去,在廣大群眾慶祝游行的鑼鼓聲中,為參與試驗成功的全體人員祝酒。

  泰山可以測量  一個人責任心不可計量

  劉杰夫人李寶光說,劉杰最讓我欣賞的就是他的責任心。

  劉杰到了二機部工作后,因工作保密的緣故,很多時候他人在哪里家人都不知道。“不過,無論他去哪里我也都不過問。我相信,他去哪里都是為了工作也都在認真工作。我們共同的信仰就是對黨的信任和對國家對人民交給我們任務的那份責任。”

  據李老口述,劉杰在二機部領導大家一起研制原子彈的那段歲月,應該是他工作上擔子最重、壓力最大的一段日子。他的工作保密性強,我并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但我知道他在做一件很重要的工作。他經常跟我說:“最重大的擔子就是責任,責任重于泰山。泰山可以測量,一個人的責任心不可計量。”我很能理解他的責任心。這是黨和國家、人民給予他的任務,他要對得起黨、國家、人民對他的信任。就是這么重的任務壓在他身上,在家里,他從來不在我面前說些什么。任何困難面前,他都不急躁,很有韌性,經得起,扛得住這些壓力。

  “這個時代需要以國家為己任的精神。”李老曾表示,劉杰在二機部工作的13年,我覺得是他一生中很重要的一段歲月。那個時候他確實很辛苦,我很支持他的工作。現在回頭看,我們并不覺得那段日子有多么值得驕傲。在我們心里,這是黨交給劉杰的任務,他就該克服各種困難把任務完成好。對國家和人民盡一己之力,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對于我們那代人來講,愛國主義情懷從童年開始就根深蒂固了。現在想想,我們那一代人和前后幾代人,以國家和人民的需要為己任、不顧一切去奮斗的精神,我覺得現在的人們應該繼承下去,這個時代很需要這種精神。

  “后來,劉杰退休在家,雖然他對國家和人民已經做不了什么貢獻了,但他心里始終關心著國家和人民的事情。”李老說,“劉杰心里一直有一個強國夢:他希望核工業越來越來好,國家越來越富強。”

  劉老,一路走好!

我來說兩句
網名: 您的聯系方式: (電話,手機)
驗證碼:
查看評論(0)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