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揭幕战/曼联 乌龙球/篮球直播360/2026世界杯在哪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首      頁 核電新聞 政策法規 聚焦核電 核電站一覽 國產化 核電技術 招標信息 專家點評 人物風采 核電視頻 技術論文 供應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處理 工程圖片 走進核電 供應商名錄 核科普 會議會展 合作交流 政經要聞 網上展臺 核電圖書 企業招聘 求購信息
您的位置:中國核電信息網  >  國內核訊  > 中國核工業科技館:填補了我國行業科技館的空白

中國核工業科技館:填補了我國行業科技館的空白

來源:中國核電信息網 發布日期:2018-09-26

  中國核工業科技館是經國家發改委批準建設的國內首個系統介紹核科技知識、核工業成就的國家級行業館,隸屬中核集團。該館坐落于北京西南郊的原子科學城,被中國科協和國家文物局評價為“填補了我國行業科技館的空白”。

  2017年6月2日,中國核工業科技館成功啟動。轉眼間,開館已整整一年。

  這一年,我們初展科普之翼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提出了“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之后,中核集團多層級、多維度、多樣化的科普活動相繼推出,籌劃了多年的中國核工業科技館也在當年開放。

  作為我國首個系統介紹核科技知識、核工業成就的國家級行業館,這一年中接待了包括各部委機關在內的各類參觀近400場,參觀人數近1萬5千人,成為了中核集團對外宣傳展示的良好窗口,為公眾揭開了核工業的神秘面紗。

  其實,早在2015年1月,“中國核工業創建六十周年成就展”就已經面向公眾開幕,重點展示中國核工業艱苦創業的歷程和弘揚核工業精神,被時任中央軍委委員、總裝備部部長張又俠評價為“回顧了中國核工業的歷史,展望了中國核工業的未來,給人以深刻教育和啟示”。

  新布置的核科普展則更加注重展示中國核工業發展脈絡和產業圖景,展覽內容涵蓋核科研、核燃料循環、核能發展、核技術應用及核安全等各個方面,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加深公眾對核工業全產業鏈的認知。

  2017年6月2日,核科普展迎來了面對公眾前的最后一次“檢閱”,由參加“科普中國——綠色核能主題科普活動”啟動儀式的五位院士,中國科協、國家能源局、國家原子能機構、國家核安全局等上級單位及行業內兄弟單位的百余位嘉賓,三十余家主流媒體組成的超豪華“觀眾團”,成為了我們接待的第一批來賓,受到了嘉賓們的一致好評。

  作為“教育基地”,核科普教育的職能自然不可或缺。2017年起,我們成為了中核集團研究生教學、新職工培訓的觀摩平臺,也為社會各界開展黨團日活動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適宜場所。

  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歷史文物讓初出象牙塔的新職工們第一次親身感受核工業發展的風雨歷程,真正領會老一輩核工業人鑄就核工業精神的責任和擔當。精致生動的演示模型和有趣的多媒體互動展項則讓年輕人們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了解核工業全產業鏈的相關知識,使他們更加全面地認識核工業,更好地融入未來的工作崗位。

  除了接待培訓任務外,面向公眾尤其是在校學生進行核科普同樣是我們的重點工作。在這一年中,我們面向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華大學、西城區外國語學校、中央民族大學附中、人大附中等學校開展了一系列核科普活動,并接待了香港大學生暑期實習團和來自江蘇、山東、湖南等地的中小學生暑期游學活動,我們還在寒暑假開放了“小小講解員”培訓和學生志愿者服務。目前,展館周邊的學校已經組織起了“小小講解員”隊伍,在學校參觀時成為一道別樣的風景。

  經過一年的鍛煉,當初忐忑不安的核科普新丁羽翼日漸豐滿。目前,中國核工業科技館已獲得了“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國家環保科普基地”、“全國核科普教育基地”、“國家能源科普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國防科技工業軍工文化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紅色旅游景區”等稱號。

  這一年,我們不斷充實提升

  要做好一個集展覽展示、科普教育、文化宣傳、學術交流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展示平臺,我們要學的還很多。

  開館以來,我們參與了中央企業工業文化遺產(核工業)名錄發布儀式、王淦昌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會、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建成30周年交流會、原子能院科技創新論壇、第六屆“魅力之光”杯全國中學生核電科普夏令營、“愛祖國、愛科學”夏令營等活動,為科技交流合作、核工業文化傳播提供了有力保障。

  為了學習到更加全面的經驗,2017年9月,我們利用周末時間前去“取經”。我們既選擇了知名的中國科技館、上海科技館,也調研了與我們規模、體制相當的錢學森圖書館和同為專業性展館的杭州低碳科技館,還特意取道秦山核電基地,探訪了當時尚未開館的核電科技館。通過與不同類型展館的交流,我們認識到了自身在機構設置、制度建設及運行管理方面的不足,有針對性地進行了調整,對未來的發展也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

  之后,我們利用自身在核科普方面的豐富資源,為中國科技館的“科普中國——綠色核能主題科普展覽”、軍事博物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提供了支持,并協助組織了遼寧科技館、原子能院瑞昌核物理應用研究院的核科普展覽,讓更多人走近核工業、了解核工業。

  一個展館必須舉辦各類活動才能長久吸引人氣。我們在開館的一年承接了不少大型活動,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之后,有了幾次協助組織活動的經驗,我們也開始了自己的嘗試,名師科普講座、講解朗誦比賽、科普講解匯報會……一項項活動相繼上線。

  這一年,我們與使命同行

  如今,核工業發展中的公眾接受度問題日益顯現,核科普工作的重要性隨之凸顯。

  處在核科普的第一線,我們責無旁貸,使命重大。經過一年的歷練,我們深知核科普工作的不易:核工業技術復雜“曲高和寡”,核科普人才匱乏,以及核事故帶來的“鄰避”效應等等,如同一道道難關橫亙在我們面前。

  困難的挑戰會轉化為不斷前行的動力。

  這一年,我們充分利用行業科技與人才資源,堅持與一線科研人員保持聯系,及時緊跟熱點宣傳核科技知識。

  這一年,我們參與完成多個單位參觀點講解詞修改、兼職講解員培訓等工作,著力提升了科研人員科普水平。

  這一年,我們開展“核你在一起”公眾開放活動、核與輻射安全小課堂等一系列核科普活動,開發了科普叢書、宣傳片、數字科技館等核科普文化產品,并積極參與“核安全狀況與公眾溝通”等研究課題。

  一年的積累帶給我們的是能力的提升,但我們并未就此滿足,而是如同海綿般渴望接觸更多更新穎的活動,不斷充實自身,為創新核科普方式,提高核科普效能積蓄力量。

  也許新生的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許我們帶來的點滴成效還有待時間的見證,但我們努力將中國核工業科技館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核科普教育基地、核科技創新示范基地、核工業成果展示基地和核工業人文與學術思想研究基地,為核科普工作的蓬勃發展和核工業精神的弘揚傳承奉獻一份力量。(范淳鈺)

我來說兩句
網名: 您的聯系方式: (電話,手機)
驗證碼:
查看評論(0)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