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了一周的第六屆“魅力之光”核電科普夏令營,在眾多小營員的陣陣歡聲笑語中落下帷幕。在這七天里,他們付出了汗水,也換來了成長。當現場宣布科普夏令營閉幕的瞬間,記者覺察到,在場的許多營員眼中隱約有淚光閃過。那淚水中有不舍、有感動、有艱辛,更有對再次相遇的期待。
頭腦風暴
“什么是粒子加速器?”“X射線看微觀結構”“higgs粒子”“解析人類一直探索的暗物質”……主題為《理工結合:為科學理想插上翅膀》的核電科普知識專題講座中,斯文沉穩的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主任王學武教授,為在座同學深入淺出地解讀了每個充滿趣味的知識點。雖然許多專業的名詞術語對年歲尚淺的同學們來說還略顯晦澀,但大家依然饒有興致地跟著教授的思路一同頭腦風暴,如沐春風般感受著各種新奇詞匯的洗禮。在隨后的多場科普講座中,營員們在知識海洋中由淺入深地感受核為他們帶去的無盡魅力,也為未來能投身科技強國而暗自加油。
“快閃”來襲 前方核能
“想飛上天,和太陽肩并肩,世界等著我去改變……”隨著輕快的旋律響起,營員們從四面八方涌入鏡頭中,隨著躍動的節拍揮舞雙手。而這也正是此次核電科普夏令營的亮點之一。通過諸如“快閃”、“抖音”等多種新穎的互動手段,更加立體地為整個活動增添相較以往不一樣的色彩。大家每到一處,都會在觀察員們的引導下拍上一段“快閃”。而這也常常引來周圍群眾的駐足圍觀,叫好聲絡繹不絕。營員們雖然大多沒有什么舞蹈基礎,但通過彼此之間的溝通交流,大家整理出了一套 “核式舞蹈”,如同原子般活力十足。
展館內、古城中、大海邊……隨處可見他們跳動的身影,毫無疑問,他們才是這場核電科普盛宴中當之無愧的“魅力之光”!
筆尖上的核能科普
書法文化作為中國的一項藝術瑰寶,歷史源遠流長。為彰顯傳統書法的永恒魅力,深入學習傳統的筆墨精神,遼寧核電將書法文化與清潔能源融合在一起,開展筆尖上的核能科普活動,讓同學們在感受核能神奇世界的同時,接受來自中國書法文化的熏陶,感受書法文化與清潔能源相融合的神奇魅力,在暢游核電世界的同時豐富同學們的精神文化,在活動中共同交流,互學共勉。
“中國核電 國家名片”、“魅力之光 圓夢中核”、“核電能源 清潔安全”……在書法家的筆下,書法國粹的藝術魅力與核電科普知識得到了完美融合,起承轉合間表達了對核電發展的祝愿。
“以一名新兵的標準來要求你們!”
令這些來自全國各地、歷經層層選拔脫穎而出的核科普驕子始料未及的是,抵達葫蘆島后,他們面臨的第一個項目便如此充滿挑戰。在真人CS的挑戰中,負責指導營員們的教官,是一名來自作戰部隊的退伍老兵,他不茍言笑,嚴格地要求著每一位營員。“向右看!”“稍息!”“立正!”“從現在開始,我會以一名新兵的標準來要求你們!”一開始,有些營員對這樣的訓練強度頗有微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漸漸開始對以身作則的教官心懷敬佩,并竭力配合著教官的每一個指令。
大家逐漸開始整齊劃一,凝結成一個集體。在隨后的真人CS里,教官也漸漸放下嚴肅的姿態,與大家玩作一團,現場頓時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玩累了,跑夠了,大家脫下作訓服,放下了手中的電子槍,揮手作別遠方臉上帶笑的教官。“敬禮!”一個標準的軍禮,是教官送給營員們最寶貴的禮物。
漳州再“見”
為了最后的重頭戲——核電科普夏令營閉營儀式,大家幾乎提前幾天便緊鑼密鼓地準備起來。有在旅途中帶著耳機練歌的,也有三三兩兩趁著休息時間排練小品的,更有為了一個節目準備連吃“三桶泡面”的……
結果證明了他們的付出,十六個精心編排的節目爭奇斗艷,將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看著臺上在聚光燈下的營員們,無論是觀察員還是其他工作人員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當現場宣布下屆“魅力之光”將在美麗的漳州舉辦時,現場再次沸騰,大家都相信,今朝的分別是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此刻難說再見,未來總會再見。(潘文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