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即將召開,這樣的一個日子里,任何訊息都值得關注。
在一份湖南省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名單中,我們看到連續從2013年到2017年被選上人大代表并在兩會中提案“內陸建設”的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湖南桃花江核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鄭硯國不在其中。
接而,我們就發現有不少媒體或者個人對其大做文章,甚有之用極其刻薄的語言對其進行描述。
核能平臺一直秉承客觀公道之心,在這里不做口舌無畏之辯,而是從客觀上分析這件事。
鄭硯國的不在名單,客觀上,意味著在今年的兩會提案上,可能就沒有了“盡快明確內陸核電建設的規劃和安排,積極開展內陸核電項目前期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的兩會提案。
雖然在十三五規劃和之前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的表示中,已經明確:“在‘十三五’期間,對內陸核電,沒有明確時間表。‘十三五’規劃綱要和能源‘十三五’規劃中,對內陸核電的表述就是兩個方面,一是繼續做好核電項目的前期論證,二是做好廠址保護工作。我可以負責任的講,‘十三五’期間,沒有內陸核電要開工的任何決策層面的意見。”
但許多人更愿意把這件事解讀為,對推進內陸核電不再積極?國家對內陸核電走向有變?
在尋找原因之前,我們先看鄭硯國為什么有著一顆堅持去推進內陸核電建設之心。
首先,我們要知道,湖南省是否有推動核電建設的必要?
對湖南省而言,需要承認的一點是,它的煤炭資源儲量是相對匱乏的,一半甚至更多的電煤資源需要從外省輸入,而包括火電、水電在內的資源和利用都達不上資源入口的需要。
單單論電力開發這塊,若無良好的可替代供電,靠遠距離輸電或外省煤炭輸入供應,勢必會加重包括電力、電量在內的負擔,隱形地也會增加政府投資和地方環境壓力,這時候,核電顯然是很好也很必要的供電出路,鄭硯國包括之前桃花江核電能審批通過的考慮就是如此。
同樣地,國內核電的良好建設經驗和運行無差錯,讓包括鄭硯國在內的核電人士堅信,核電本身清潔、綠色、低碳的屬性,是能夠解決包括能源結構、環境問題和供給側改革在內的問題良方。
當然對于核電安全的問題,作為一個在核電行業有著數十年經驗的人,鄭硯國
對于核電自身的安全他是確定的,“即使是出事了,在廠內也能將其解決,不會對環境、外界、對水資源產生影響”,“國外核電建設不分內陸和沿海,世界上在運核電機組一半在內陸”。
這些都可視為湖南省推動內陸核電建設很必要的原因。
但是,對包括所有內陸核電建設在內存在的問題就是,無法驗證運行期間不會出現問題和包括核廢料在內如何處理難題。
也就是,即便鄭硯國說地再多,只要能舉出危害,和可能發生的危險,就會有人反駁和質疑。
對于核電本來就安全感不足的普通民眾則肯定是更不接受。
所以我們看到,在鄭硯國不在湖南省這個名單上時,很多人歡欣鼓舞,但據核能的了解,鄭硯國不在人大代表名單原因,并沒有復雜的原因。
一次偶然事件,但偶然事件中衍生出來的風波,也讓我們看出,推動中國內陸核電建設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