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是全國核技術利用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集中了全國頂級核技術醫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單位,輻射安全形勢較為復雜。
首都安全無小事,多年來,北京市環保局以“預防式管理”理念為引領,圍繞確保首都輻射安全這一中心目標,創新開展輻射安全監管工作,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監管能力,保證了首都輻射環境安全。
堅持“預防式管理”
加強機構隊伍建設
環保工作中的輻射安全管理,其監管的目的、思路、方法、手段等不同于水、氣、聲、渣,有其特殊性。其管理方式方法主要是預防式管理。北京市環保局輻射安全管理處處長楊瑞紅謹慎地說:“不出問題就是最大的成績,或者說發現不了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
如何做好預防式管理?首先是在源頭上嚴格許可管理,筑牢安全防線。
“在審核新建項目時,不能只局限于項目本身,還要注重評估項目單位整體輻射安全管理能力和人員素養等情況。”楊瑞紅說。
對于持證單位新增項目,北京市環保局要求“以新帶老”,優先解決遺留問題,避免“帶病發展”。在放射性源轉讓審批時,結合環評文件綜合考慮轉入放射源儲存、意向的最終用戶及用途、轉讓運輸過程的安全等因素,確保放射源安全合法流轉,落實“點對點”交接,減少流通環節,防止放射源的積壓、滯留甚至返回。
其次是防微杜漸,注重隱患排查,強化整改效果。在對各類輻射工作單位監督檢查全覆蓋的基礎上,重點強化高風險活動的現場監督。每次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現場、以及高風險源的倒裝現場,均派人現場檢查,詳細核對,對發現的問題做好記錄、督促整改。
“在日常監督檢查的基礎上,北京市環保局還承擔著保障首都重大活動期間輻射安全的任務,在APEC、‘一帶一路’峰會及其他重大活動期間,均承擔對會場、住地等相關場所的輻射環境本底監測。”楊瑞紅說。
在重大活動期間,北京市環保局同時派出兩個應急組,配備應急車輛和儀器裝備進駐會場附近,進行十余天的24小時連續備勤。期間受到環境保護部的檢查慰問,并獲得了書面表揚。
最后要做到以點帶面,及時總結經驗。針對日常監管中發現的各行業管理中的共性問題,開展針對性的工作。對各行業規章制度、防護措施等要求進行完善,形成多個行業的標準制度模板。北京市環保局編制了《工業射線探傷輻射安全和防護分級管理要求》《北京市輻射工作場所輻射環境自行監測辦法》等管理文件,并修訂了《北京市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監管大綱》,進一步推動了對輻射工作單位的規范化管理。
創新監管方法
培育輻射工作單位核安全文化
輻射環境安全不僅取決于政府部門嚴格有效的監管,更取決于輻射工作單位自身的安全思想意識和規范化安全管理情況。除了在源頭上嚴格許可管理,加大日常的監督檢查力度,如何讓持證單位形成良好的核安全文化氛圍,是北京市環保局探索的方向。
楊瑞紅認為,輻射工作單位新增項目以及許可證到期延續是培育輻射工作單位核安全文化的契機。
結合這一契機,北京市環保局推動輻射工作單位開展“輻射安全規范單位”創建工作。促使輻射工作單位自我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和規章制度,培育核安全文化,提升輻射反恐意識等。此外,北京市環保局在前期核安全文化宣貫活動的基礎上,編制了7個行業的管理材料和輻射安全評估打分表(以下簡稱評估表)。
翻開評估表,記者看到,北京市輻射工作單位按照科研教學、醫療機構、生產銷售、工業探傷等7個主要行業分類,每個行業由專人負責管理,便于分析研究不同行業的管理特點。
創建期間,通過對輻射工作單位開展深入指導交流、聽取總結匯報、召開現場會等方式,從合理制定各項管理制度并有效落實、依法及時履行行政許可手續、正常運行和維護安防設施、做好應急準備等方面,對其輻射安全日常管理情況按照打分表逐項進行評估。
“對通過規范化創建工作的單位,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予以表揚,對創建中發現的問題,督促其及時整改。”楊瑞紅說。
碰到問題就提出問題,提出問題就要解決問題,問題沒有改正,就不能通過審批。正是這種較真的工作態度,讓“輻射安全規范單位”創建工作逐漸形成長效機制。
目前,北京市已完成200余家單位的創建,印發約600套資料,極大提升了輻射工作單位主體責任意識,鞏固強化了核安全文化宣貫成果,有效提高了全市輻射安全管理水平。
實施精細化管理
提升輻射監管信息化水平
當前,隨著核技術利用事業的蓬勃發展,從事輻射工作的單位越來越多、監管難度也越來越大。在輻射安全監管方式上,如果還是停留在面對面、人盯人、手把手的方式,就不能適應監管的新要求。
“通過信息化監管手段,才能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才能有效整合監管資源,解決監管力量不足等問題。”楊瑞紅說。
北京市環保局歷來十分重視輻射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自2006年上線輻射類項目環評審批管理系統后,2007年又上線了自行組織設計、開發的輻射安全許可證管理系統。自此,全市所有輻射安全相關審批、備案、行政確認等事項均通過系統辦理,實現了輻射安全管理業務網上申報、受理、審查、公示的全流程網絡化辦理,形成了北京市域動態持證單位數據庫、放射源與射線裝置數據庫,并具備了查詢統計等功能。
2016年,結合多年的輻射安全監管實踐經驗,北京市環保局對輻射安全許可證系統進行了升級。
此次升級增加了輻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統計管理、輻射監察管理、放射源送貯管理等功能模塊,進一步滿足了輻射安全監管工作需求,提升了內部辦事效率,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外,針對伽瑪移動探傷、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等高風險移動放射源具有輻射強、作業地點不固定、不易監管等特點,北京市環保局組織研發了利用物聯網技術的“高風險移動放射源監控系統”,已在幾家伽瑪探傷單位試用。這一系統可實時獲取、分析放射源相關數據,實現對伽瑪移動探傷作業和放射性物品運輸活動的有效日常監管,以及應急快速響應和處置等,目前系統的完善改進工作正在進行中。
在新形勢下,按照預防式管理思想,北京市環保系統已經建立了一套符合首都輻射安全特點的監管體制和機制,努力做到輻射安全監管規范化、精細化,在確保首都輻射安全工作中發揮好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