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揭幕战/曼联 乌龙球/篮球直播360/2026世界杯在哪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首      頁 核電新聞 政策法規 聚焦核電 核電站一覽 國產化 核電技術 招標信息 專家點評 人物風采 核電視頻 技術論文 供應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處理 工程圖片 走進核電 供應商名錄 核科普 會議會展 合作交流 政經要聞 網上展臺 核電圖書 企業招聘 求購信息
您的位置: 中國核電信息網  >  聚焦核電  > 2010年節電目標:大亞灣核電站半年的發電量

2010年節電目標:大亞灣核電站半年的發電量

來源: 北京晨報 發布日期:2009-07-27

  2008年12月,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總裁王建宙前往香港,參加克林頓基金會舉辦的年度會議。他被安排了一場演講:與中國崛起、經濟危機或科技的未來無關,他談了中移動這家用戶數逾4億的中國大型國企應該如何展開環保行動。

  對王建宙而言,這并非一個陌生的話題。2008年初,在西班牙巴塞羅那的全球移動通信展上,他就曾圍繞“節能減排”主題展開演講,開全球電信運營商之先河。當時他給出了一個令外界咋舌的目標:希望到2010年時,對比2005年能耗水平,節約80億度電。雖然外界一時間難以評判這個數字意味著什么,但稍作算術就可知道,這大約相當于大亞灣核電站半年的發電量,或者吉林市全年的耗電量。而且,累積下來,中移動在2008到2010年間累計減排規模可以達到北京市所有的汽車一年的排放量。

  在克林頓基金會的演講結束之后,王和自己的同事準備離場,突然被告知,門口有人一直在等他。算是一個小小意外。久候王建宙的,是香港歌手莫文蔚。兩人素昧平生,但莫表示,聽過王介紹中移動節能減排的計劃與行動之后,她深受觸動,愿意參與其中。不僅如此,回到北京后,王建宙又陸續收到了莫文蔚寄來的電子郵件與唱片。

  在演藝明星與商界高度接軌的今天,莫文蔚與王建宙的君子協定仍然是個異數。雖然在中國的各種場合時有聽到關于環境污染的議論,但無論企業還是文藝界對此仍介入甚少:人們或許剛剛意識到此事的嚴重性,但自己究竟該做什么、可做什么,仍是巨大的未知數。

  王建宙亦曾如此。這個今年已經61歲的電信老兵,在很長時間里仍以傳統眼光,將電信業視為“弱電”行業:相對于電壓高、電流大、功耗大的電力照明行業,移動產業用于傳播信號、交換信息的電能一向以電壓低、電流小、功率小著稱。這讓他有一個成見:電信公司所能參與的節能減排努力非常有限。

  中移動并沒有把綠色行動計劃當作自己與運營商談判的籌碼,恰恰相反,它的絕大多數精力被集中在了自己所能改變的問題上。

  王建宙承認,中移動并非一定展開綠色工作,他沒有什么外部壓力。在國資委對央企的考核方案中,節能減排是針對三種不同類型的企業分別考量的,比起能源、鋼鐵類被標為“重點型”的企業,電信公司甚至不算“關注型”,只被列入了“一般型”。

  而且,他顯然會遇到一些阻力。作為一家服務型企業,中移動并不生產耗電類產品,當它試圖節能減排,它就必須與自己的供應商達成一致——更準確的說,它必須推動自己的供應商們,增加成本去兌現綠色承諾。

  這是個麻煩而且很容易產生分歧的問題。可想而知,供應商們并非不愿加入環保行列,但此類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即便如此,王建宙還是發起了一場“綠色行動計劃”。

  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是,中移動有45萬個基站,每個基站都有多臺空調,如果有人在維護基站設備的過程中將空調的溫度調低,比如從26度調至20度,且就此離開,那這個基站每個月就會多耗上千度的電。此前中移動也曾下達行政命令,明確基站的空調必須定在25到28度之間,但這并不容易見效。當它被視為一個重要問題,解決方案其實很容易找到:采購空調時,要求生產商將產品訂制在最低溫度只有28度上。

  這只是第一步。由此延伸出來的問題是,基站里采用的只是家用空調的改良產品,仍以人體舒適為主要訴求。換句話說,除了最簡單的溫度設定,它還有很多性能不適合基站:風量小、制冷速度慢、氣流自上而下流動等特點,在基站運轉中均屬缺陷。

  由此,更細節的訂制需求出爐了。2008年中期,中移動開始聯合包括專業空調專家、廠商共同進行基站定制空調的研發。很多有趣的改變由此產生。而且,因為基站內的蓄電池適宜的工作溫度在25度到28度之間,那么針對溫度的變化就可以有更仔細的設置:當溫度高于28度,空調自動啟動制冷程序;低于28度時,空調將只進行內外換風。 評測顯示,與傳統的空調相比,訂制空調節能效果可以達到25%。

  在這之后,便是一些更為大膽的嘗試:除了空調,是否可以用其他方式給設備降溫?由此,中國移動提出“分區控溫”的辦法:將蓄電池與其他設備分離出去。由于地表以下1.5米左右就是恒溫,工作人員只要在基站下邊挖個地窖,以水泥作為涂層,將蓄電池埋到1米到1.5米的位置,就可以保證蓄電池在一個冬暖夏涼的環境中工作。或許難以想象,以上工作是由一個2008年才成立、只有7名成員的專職小組主導完成的。在擁有20萬名員工的中國移動,它看似微不足道,卻承擔著到2010年時較2005年能耗水平節約80億度電的使命。據稱,2009年中國移動在綠色相關事務的投入可達8億元人民幣,而粗略統計,在2008年它因節能減排實現的節約,約為20億。

  這又不難引申出一個新問題:中移動是否有可能把這些綠色的技術變成一家獨立公司,乃至市場化運作?對此,王建宙給出了一個干脆的回答:“這就成了什么是我們應該做,什么是我們倡導的問題。有人說中國移動有4億多的用戶,應該做這件事情。但這件事不是運營商的事情,是材料學,是化學,我們不可能什么都自己來做。”

我來說兩句
網名: 您的聯系方式: (電話,手機)
驗證碼:
查看評論(0)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意見反饋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