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核蘇州熱工院與武漢理工、理工光科簽訂聯合創新戰略協議
來源:中國核電信息網 發布日期:2017-08-29
8月22日,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陳文及其光纖傳感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王立新、武漢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江山等一行6人到訪中廣核下屬的蘇州熱工研究院(以下簡稱:蘇州院)參觀交流并洽談合作。三方領導共同簽署了《光纖傳感技術聯合創新戰略協議》(以下簡稱:聯合創新戰略協議),并敦促各方盡快建立交流制度和工作小組,將合作落到實處。
該聯合創新戰略協議的簽署,將為蘇州院加快推進核電關鍵設備及構件的在線狀態監測、優化維修、設備延壽、核安保、消防等業務的技術創新和工程應用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到訪人員先在蘇州院總經理助理劉金宏等陪同下參觀了金屬實驗室,試驗人員對蘇州院的實驗室軟硬件設施做了介紹,并就部分設備的購置和使用情況與現場工作人員進行了溝通。
在交流會上蘇州院總經理王安首先致歡迎辭,并強調核電行業形勢正處于由谷底上行階段,技術上的成熟、規劃上的要求、二氧化碳減排的承諾都將是核電大發展的重要機遇,作為中廣核的運營技術平臺,我們需要敏銳的找準切入點,引進外部強援解決攻堅難題,以合作的形式打通產學研用鏈條,做好項目落地應用,從而更好地為核電基地提供技術服務。
劉金宏、陳文、江山分別介紹了各方的基本情況、戰略定位、技術優勢、科研創新和業務領域等內容。隨后,與會人員根據光纖在線監測 在消防、核安保、結構應力等領域的應用與合作做了重點交流。陳文、江山、王立新等表示,通過此次交流,中廣核在科研設施、人才力量等方面都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能以本次的交流成果為基礎,繼續深入切實地開展有關領域的合作。
延伸閱讀:
武漢理工大學是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自上世紀90年代,在光纖傳感技術領域承擔了50余項國家攻關項目,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該技術領軍人物——光纖傳感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的姜德生教授于2007年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光纖傳感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是2008年由國家發改委批準,并投資在武漢理工大學建成,致力于建立基于光纖傳感技術的我國大型工程與重大裝備安全監測系統的技術體系和新產業。實驗室現有建筑面積10000平方米,擁有一批先進的光纖微加工、信息材料制備、光傳感信息處理等方面的儀器設備,設備總價值4680萬元人民幣。現有固定研究人員60人,客座教授8人,博士、碩士研究生近200人,是目前國內光纖傳感技術領域規模最大的研發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
武漢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是武漢理工大學“光纖傳感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的產業化平臺公司,是烽火科技集團(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其下專門從事光纖傳感及智能化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為石油石化/公路隧道火災監測、重要場所周界入侵防范、大型橋梁健康監測與綜合管養等不同應用場景提供了一系列完整先進的技術方案,是中國領先的光纖傳感安全監測設備提供商。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