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中國非動力核技術應用第一股”中廣核核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廣核技,證券代碼:000881.SZ)發布公告稱,中廣核技與大連瑞和仁濟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簡稱大連瑞和仁濟)簽署了《質子重離子腫瘤治療中心項目戰略合作意向書》,雙方將在大連質子重離子項目設備選型與運維、相關投融資、醫療人才培訓、國際學術交流、市場推廣等方面發揮各自優勢,統籌協調資源,共同推進中國質子重離子腫瘤治療產業向前發展。
中廣核技表示,公司正在積極發展質子重離子治療裝置產業。這意味著中廣核技開始試水全球最尖端的腫瘤放療裝置產業領域。
“經過國際上多年臨床論證,質子重離子治療腫瘤方式較傳統射線治療具有顯著優越性。同時,對相關裝置產業的發展也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中廣核技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劍鋒表示,對標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中國仍有巨大差距;但中國對先進腫瘤治療手段需求日益迫切,作為全球最尖端的腫瘤放療裝置產業將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
質子重離子:人類腫瘤治療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
粒子治療合作組織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全球共有12萬多人,在57家質子、重離子治療中心接受臨床試驗或治療。
醫學界已經公認,作為腫瘤放療領域當前最先進的質子重離子技術,是人類腫瘤治療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
目前在腫瘤治療領域,外科治療(手術)、放射治療(放療)和內科治療(化療)仍然是三大常規治療手段。質子重離子治療屬于目前最高端的放射治療方式,它通過一臺以質子或重離子加速器為關鍵部件的核醫學裝置,打出時速接近光速的高能粒子,用以消滅腫瘤細胞,其特有的布拉格峰效應使其極少傷及正常人體組織。該項技術目前在歐美、日本已經被廣泛使用,但在中國仍方興未艾。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兼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副院長呂力瑯曾對記者表示,質子重離子技術為適應癥患者提供了真正無創的治療方式,對于一些患難治性、其他治療方法已“無計可施”的腫瘤患者來說,真正“重燃了生的希望”。
公開資料顯示,傳統放療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周圍健康組織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因此患者接受放療后經常出現惡心嘔吐、皮膚放射反應、免疫功能低下,甚至是血小板減少等癥狀。質子重離子治療因其特有的放射物理學和生物學特點,即布拉格峰效應,能夠準確攻擊腫瘤細胞,減少周圍組織損傷,相較于傳統放療,具有治療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患者恢復更快的特點。
南京八一醫院全軍腫瘤中心放療科主任孫向東曾公開表示,質子重離子放療不再“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加碼全球頂端腫瘤放療裝置產業
雖然中國在質子重離子治療領域起步比較晚,但自2014、2015年開始,中國進入質子重離子建設高潮期,開始密集布局這項尖端的放療技術。截止目前,中國是繼日、德、美之后第四個具備重離子治療腫瘤能力的國家。
而全球最尖端腫瘤放療裝置產業,則是中廣核技長期以來希望重點突破的商業拼圖。較早前的2016年12月14日,中廣核技的控股母公司中廣核核技術應用有限公司曾與日立(中國)有限公司共同簽署合作協議,希望通過引進國外系統解決方案,逐步實現項目設備系統的國產化設計、生產、安裝、調試和維護。
張劍鋒表示,此次與大連瑞和仁濟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深入探討大連質子重離子腫瘤治療中心的實施方案和路徑,為中廣核技發展全球最尖端腫瘤放療裝置產業的商業理想,打開了另外一條新思路。
“質子重離子裝置的核心部件是加速器,其關鍵技術主要由發達國家控制。”張劍鋒介紹,中廣核技是國內最大的工業電子加速器制造商,在加速器的研發制造上擁有非常深厚的技術沉淀、經驗積累以及核心人才隊伍,在借鑒國外技術裝備的基礎上,尋求加速器從“工業用”向“醫用”的跨界,未來會更加注重核醫學裝置產業的發展,力求實現技術上的突破。
根據國家癌癥中心2015年統計數據,中國現存腫瘤患者約為750萬人,按人均每年花費7萬元,腫瘤治療滲透率60%計算,中國腫瘤醫療服務市場規模約為3,200億元。久謙咨詢發布的《2016中國腫瘤醫療服務行業市場現狀與展望》認為,隨著醫生和患者對放療認知度的提升以及放療設備覆蓋率的增加,會促進放療滲透率的提升。
張劍鋒表示,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開始關注質子重離子治療中心項目,隨著越來越多人的深入了解,不但腫瘤病患者將得益于中國質子重離子技術的進步,而且還將直接推動中國質子重離子裝置產業的發展,中廣核技等相關領域的企業和研究機構也有望迎來發展春天。
作為國內非動力核技術應用領域首家上市公司,中廣核技于2017年2月27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更名上市,是國內最大的工業電子加速器制造商、最大的加速器輻照加工運營商、最大的高端線纜材料制造商,目前已在核醫學、輻照新應用等領域進行積極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