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揭幕战/曼联 乌龙球/篮球直播360/2026世界杯在哪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首      頁 核電新聞 政策法規(guī) 聚焦核電 核電站一覽 國產化 核電技術 招標信息 專家點評 人物風采 核電視頻 技術論文 供應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處理 工程圖片 走進核電 供應商名錄 核科普 會議會展 合作交流 政經要聞 網上展臺 核電圖書 企業(yè)招聘 求購信息
您的位置:中國核電信息網  >  國內核訊  > 廣西清潔能源“火拼”:核火同臺競爭無敵還是無奈?

廣西清潔能源“火拼”:核火同臺競爭無敵還是無奈?

來源:南方能源觀察 發(fā)布日期:2017-06-02

  長期以來,核電的新聞更多聚焦在核安全、技術上,較少關注市場。

  2016年底,紅沿河在遼寧“電改暖”期間祭出0.18元的電價,業(yè)內第一次深刻感受到競爭的殘酷。

  核電的建設周期如此之長,許多核電項目批復之時正值各地電荒時期,用電量、電價在可研乃至建設階段可謂“有保障”,不想項目建成發(fā)電卻遭遇消納問題。而隨著電改的推進,核電被鼓勵參與市場競價。只是,更多核電從業(yè)者還未真正理解,市場,對核電而言,意味著什么。

  近日,據報道的廣西核電與火電同臺競爭電量的消息,防城港核電在2016年的電力市場交易中,降價1毛5,最終年有效利用小時數達7100小時左右。

  乍一看,這似乎是核電的勝利:通過市場化,核電解決了消納問題,同時還體現了核電的競爭力。

  然而,只要仔細分析,便可看出這樣的市場化競爭,對核電,是多么不公平——防城港核電2016年30%的發(fā)電量從市場上獲得,2017年市場電量比重上升到70%。而在廣西清潔能源品種中,只有核電如此參與市場競爭。

  廣西核火同臺競爭,究竟怎么回事

  2016年4月,廣西自治區(qū)工信委給防城港核電站批復了4800小時的利用小時數。防城港每臺機組為1080MW。這意味著,防城港核電站2016年得到保障的發(fā)電量只有51億度——正常運行情況下,防城港一臺機組能發(fā)出75億度電。

  當時防城港只有1號機組投運,2號機組于2016年10月才投運。即便如此,51億度電也遠遠不夠喂飽一臺機組。

  防城港核電只有一個選擇:到市場上競價發(fā)電指標。

  2016年的廣西還未開展月度競價,而是開展了四批次電力市場化交易:第一批大部分電量通過雙邊協商方式簽約,后三批則是對用電增量部分進行掛牌交易。

  核電在第二批交易時進入。

  根據《2016年廣西第二批電力直接交易實施方案》,這批電力直接交易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發(fā)電側為水電企業(yè),采用單邊報價形式,其競價上網價格為在其上網電價基礎上下降最少不低于0.07元/千瓦時;第一階段未成交的標的電量,進入第二階段,由火電、核電企業(yè)單邊報價,競價上網價格為其上網電價基礎上下降0.10元/千瓦時-0.15元/千瓦時。

  在水電吃剩的電量里,核電報出度電降價1毛5的地板價,從火電嘴里奪食。

  之后,防城港核電參與了第三批、第四批電力直接交易。最終,在2016年廣西四批次電力市場化交易中,核電取得30.4億度電。

  根據核能行業(yè)協會數據統計,2016年防城港兩臺機組總發(fā)電量為97.41億度。計算可得,市場電占了總發(fā)電量的31.2%。

  2016過去了,防城港核電迎來更加殘酷的2017。

  2017年,防城港核電得到的基數電量比2016年還少,只有40億度,而且對應的是兩臺機組同時在運。這意味著,防城港必須從市場上拿到約100億度電。市場電將占到70%以上。

  市場電消納占比超火、水

  在廣西的消納格局里,核電的占比并不高,但它卻被推到市場化的最前端。

  根據公開數據整理可知,2016年廣西全社會用電量約為1358億度,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量為678億度,其中水電為660億度。核電為97.41億度,通過計算可得,火電約為580億度。

  2016年火電通過市場化交易消納的電量為103.1億度,水電為6.9億度。火電的市場電占比17.76%,水電僅為1%。

  而核電——31.2%。

  值得一提的是,被大刀闊斧納入市場的核電,在廣西的裝機容量比這兩類電源小得多。根據官方2015年數據,廣西全區(qū)水電、火電、核電裝機規(guī)模分別為1640.2萬千瓦、1655.4萬千瓦、108.6萬千瓦。

  體量小、市場壓力最大的核電去跟火電同臺競價,站的是卻是同一起跑線——防城港核電的上網標桿電價和廣西燃煤機組一致,都為每度電0.414元。

  盡管與水電、風電、光伏等同屬清潔能源,但核電無論在電量上還是電價上都沒有政策保障。  

  2013年6月,《關于完善核電上網電價機制有關問題的通知》發(fā)布,明確全國核電標桿上網電價高于核電機組所在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含脫硫、脫硝加價,下同)的地區(qū),新建核電機組投產后執(zhí)行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

  該政策本質上已將核電推向市場化。彼時核電行業(yè)信心滿滿,相信核電的經濟性可以勝出——核電的邊際成本之低,讓其具有在保本電量之外的競爭力。只是,電力市場不振叫人措手不及,核電保本電量都無法得到保證,如今更被要求參與更激烈的競爭。

  與之相對的是,水電在消納上一直有量的保障,水電外送到東部地區(qū)更有指令性計劃做支撐。風電、光伏發(fā)電則在電價上享受補貼紅利。

  直到最近,國家能源局才下發(fā)《關于開展風電評價上網示范工作的通知》,電價以當地煤電標桿上網電價執(zhí)行,但不限電。這政策核電只能眼巴巴看著,可風電企業(yè)還不一定樂意去申請呢。

  沖在最前面的清潔能源

  在《風電平價上網,會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yè)嗎》一文結尾,eo記者發(fā)問:

  “所謂的風火同價真的是同價么?火電產生的污染氣體、溫室氣體所導致的外部性這部分隱性的‘補貼’又該如何計算?如何充分考慮外部性,并發(fā)揮風電邊際成本幾乎為零的優(yōu)勢,從整個電力系統的系統成本考慮可再生能源的發(fā)展問題或許更加值得思考。”

  連后處理費用都體現在電價里的核電,已經來不及問這個問題。

  在省內跟火電競爭,核電外送也困難重重。

  當配額制、綠證、碳排放權交易等有利于清潔能源消納的機制涌現時,核電卻不被納入。據核電業(yè)內人士透露,其得到的答復是:核電體量過大,納入不利于試點工作展開。

  外界通常對核電的直觀印象是:近幾年中國上馬大批核電項目,中國建了很多核電站。——這是錯覺!

  事實上,2015年中國電力結構中,煤電裝機為9億千瓦,常規(guī)水電為2.97億千瓦,風電為1.31億千瓦,氣電為0.66億千瓦,太陽能發(fā)電為0.42億千瓦,而核電為0.27億千瓦。

  在電力需求不振的當下,核電不帶任何保護措施、多電量與火電正面肉搏,單從清潔能源屬性看,就是極大的不公平。

  可以想象一個場景:

  夕陽西下,大軍圍城,核電作為先鋒部隊,率先出城迎敵。誰知城內突然糧食緊缺,城門被關上,留下核電在外廝殺,糧草不足,孤立無援。

我來說兩句
網名: 您的聯系方式: (電話,手機)
驗證碼:
查看評論(0)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guī),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fā)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